敦煌壁画作为享誉全世界的艺术瑰宝,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依据,然而当我们面对网络上海量的图像和文字资料,却发现尽是看不懂的满天神佛和残缺磨灭的壁画人物。那这些壁画曾经是什么样子?于是壁画的临摹成为延续敦煌壁画生命的方式,成为一项代代传承的事业,这些作品使得壁画具备完整性和历史沧桑的美感。 本书以敦煌的历史背景和故事为主线,通过艺术家们的临摹作品,梳理壁画背后的故事,以壁画作品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将画册与科普相结合,展现一个全貌的敦煌。这样的方式既有助于加强当代人对敦煌的理解,也可以赋予敦煌壁画全新的生命力。 莫高窟第254窟《舍身饲虎图》、莫高窟第257窟《九色鹿本生图》、莫高窟220窟《观无量寿经变》、榆林窟第2窟《水月观音》、莫高窟第3窟《千手观音》以及各个时期的飞天、藻井、
《万年海蚀》是一本充满哲学命题的典藏级海景史诗画册,它由摄影师邓梓东花费五年时间打造。2018年至2022年,摄影师曾到达多处滨海城市以及离岛进行创作,几乎探索尽了祖国绵延秀丽的海岸线。该书异于常见的记录海蚀景观的摄影作品集,它给读者带来的更像是一幅幅波澜壮阔的艺术锦画 作者对透视法、明暗五调子、色彩平衡等技术的成熟把控为摄影作品赋予了绘画的灵魂。《万年海蚀》全书按照不同的主题将海景作品分为十七个章节 日落海景 冰冻海景 黑夜海景 海蚀地貌海景 等各种姿态的海洋景观均有涉及。此外,作者还为所有章节与单幅作品的命名注入了诗歌的血液,使画册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捷克国宝级摄影师索德克摄影作品集 索德克亲自监督,200余幅作品完美呈现 中性内文纸,宜于长期收藏
《安岳石窟》由王达军摄影
在这部两卷套的画册中,呈现在大家面前的精彩的纪实摄影照片,主要拍摄于大清帝国灭亡前夕的1909年,也就是清宣统元年。 一世纪风雨兼程,一百年沧桑砥砺,一帧帧珍贵的黑白影像,写满回忆—— 1909年10月2日,由詹天佑先生主持设计、完全由中国人自主修建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张家口成为连接西北、华北和内地口岸的铁路枢纽,开启了张家口走向现代化的大门。 京张铁路是“中国铁道之父”詹天佑的不朽杰作。“梦魂所寄,终不忘京张”表达了他对修建京张铁路的深厚情感。
这本摄影集中,作者用了100多张照片记录了上海2003年至2006年之间的事和人。事,不乏大事,如中国的非典肆虐、美国9-11事件,上海的抗日大游行,伊拉克战争……但更多的是平凡的琐事,通过作者的镜头,让读者感悟镜头中的温暖、关怀以及情感。
鲁迅之子周海婴先生用了整整一年时间整理过去的所有底片,还原了这些相片的历史和人文价值,集成这本《镜匣人间》摄影集。 摄影评论家刘铁生表示,《镜匣人间》将周海婴的摄影人生与摄影作品从封尘的记忆中开启,一段写实的历史展现在眼前。他用相机记录了他所经历的人生,留下了一段远离我们年代的记忆,具有社会的、人文的、历史的研究意义,这些珍贵的图像所体现的敏感与活力,以一种极强的冲击力令人惊讶。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多数摄影家的作品都为观赏镜花水月的金属画框,罩上一层唯美主义的色彩。周海婴却不同,他的视觉方式和作品,把摄影与社会密切起来,具有纪实摄影的品质。周海婴的镜头总是直面受压迫的底层人,贴近当时的真实生活,他对被摄者不是居高临下的猎奇,而是情感上的走近,表达他们真实、形象的
本书为邓伟从事摄影工作25年的纪念。不仅收入了邓伟的名人肖像作品,也有他即兴拍摄的普通百姓的肖像和世界风情。这些作品始终洋溢出清新的朝气,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作品集,是邓伟从事摄影工作25年的纪念。这不仅是一句摄影家的荣耀,也是中国摄影界的骄傲。 邓伟的肖像摄影艺术立意鲜明,构思讲究意境。他往往采用深色的影调控制,低照度的局部照明,突出刻画人物面部,捕捉带有光彩的瞬间形态,以求传递人物内心世界的情绪。邓伟的肖像艺术形简而意深,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魅力。
罗伯特·卡帕(1913-1954 ),20 世纪最的摄影师,马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有着艺术家眼光的记者。他一生拍摄的7 万多张底片,构成了对1932-1954 年,22 年峥嵘岁月无与伦比的影像记录,见证了上个世纪一些灾难性和戏剧性的事件。本书是涵盖罗伯特·卡帕已发表照片的收藏:经过卡帕的弟弟、《生活》杂志摄影师康奈尔·卡帕和文化历史学家理查德·惠兰对罗伯特·卡帕所有照片小样巨细无遗的重新查阅,精选出933 张照片,成就了这部大师作品典藏。书中内容包括饱经战乱的西班牙,盟军在奥马哈海滩登陆,奋起抗战的中国军民,对毕加索和其他艺术家、电影明星的图片报道,以及罗伯特·卡帕离世前一刻在越南战争中拍摄的珍贵照片。所选照片按年代顺序编排,并附上评论和考证性说明,是对他一生中最精彩作品的深度探究。
艾略特·厄威特从20世纪40年代就拿起了相机,1954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摄影让他的足迹遍布全球,而他的照片也出现在无数展览与摄影书之中。《艾略特·厄威特:快照集》中收录了超过500张照片,其中很多都从未公开,这本画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独特的窗口,来一窥厄威特的视界。从1959年尼克松与赫鲁晓夫在莫斯科博览会上争吵的照片,到玛莉莲·梦露在《乱点鸳鸯谱》拍摄现场的照片,再到许多凭个人兴趣拍摄的照片,厄威特风格狡黠独特,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中,名流或者普通人,怪异的或者日常的,数不清的地点、物件、动物和人,统统被摄影师捕捉下来。由穆雷·塞尔撰写前言,查尔斯·弗劳尔斯撰写内文,《艾略特·厄威特:快照集》是厄威特作品全集。
《迷失》是摄影师米莫约蒂塞代表性的摄影作品集。摄影师花了三十年的时间,足迹从北到南遍布整个意大利。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拍摄意大利各地的城市风光和风景名胜,并用镜头发掘那些习以为常的景观中被人忽视的一面。 梦幻般静谧的场景和对时空概念的深刻探索,是这本画册的两个特点。画册中的作品安静、祥和,没有激烈冲突与起伏跌宕,成形一种不可思议的现场代入感。同时,摄影师用古典的唯美手法展现意大利现代建筑;又用现代的视角,摄取历史遗迹。在时空交错中,用整部画册构建出一个现实的真实梦境。《迷失》( Lost in seeing ),这部画册正如它的名字一般,令人完全迷失在静谧、唯美的场景之中不能自拔。 米莫·约蒂塞是意大利摄影的一张名片,意大利摄影界的“大咖”。上个世纪60 年代末,他就与当代艺术史上那些响亮的名字在一起,
这是一本收录位战地记者方大曾摄影作品的画册。画册内容主要集中优选了方大曾于1935年至1937年期间在绥远地区拍摄的作品。这些作品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特别是对抗日战争期间的百姓生活给予了大量还原性的报道。这些照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现已经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性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