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一套五册,按魏晋和唐、宋、元、明、清朝代划分,讲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经典传世作品。随着社会的进步,今天越来越多的美术馆、博物馆通过举办展览、出版画册,甚至免费在网络上公开藏画电子图像的形式,向公众开放藏品及关于藏品的研究成果,过去深藏于皇宫内府、文人书斋中的画作纷纷呈现在普罗大众的眼前。然而,面对一幅古画时,我们会不禁发问:这幅画是谁画的?什么时间画的?画了什么?是画给谁的?为什么这样画?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画作中,解答一切的出发点便是阅读绘画,想要解读中国书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本套书就是对中国历朝历代经典书画作品的解读,以图解的形式引导大众读者从一件作品出发,从宏观和微观两角度来阅读经典的绘画作品。
本书选辑了自远古到近代中国花鸟画的代表作,按时间顺序分为远古、汉、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近代几个部分。以名家名作为选择基准,每一幅都配有作品介绍,着重以意境、构图特点、笔法、设色以及画家独特的风格为主,使读者能对整幅作品有一个深入、透彻的理解。另外每幅作品前也都有质地、大小尺寸、收藏馆所的介绍,图文合一,成为一个完整的观赏品。
丛书内容简介: 《少年趣读中国史》共10册,按时间顺序,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划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大秦两汉”“三国鼎立”“西晋东晋”“隋唐五代”“南朝北朝” “辽宋金元”“大明
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影响着绘画、雕塑和其它绘画形式的发展。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产生以黑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绘画,白描和水墨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素描的基本手段。由于西方解剖学和透视学在美术领域被揭示,十五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孕育了一批大师,把素描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严格与严谨在学生学习素描时,特别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必须提倡的。没有长期的,严格的训练,没有严谨的写实功夫,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学习是得不到成功的。 由于学生对素描学业习中的规律性认识不足,产生许多盲区和盲目性,学习成绩徘徊不前。由于对素描这门学问的深奥性认识不足,缺乏艰苦的思想准备,易产生急躁情绪和厌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 根据以上种种问题,作者把三十多年素描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重要问题,根据作者的教学笔记整理成
对后现代艺术深有研究的王瑞芸从美国来信时谈到:现代主义艺术强调的是“形”,后现代主义艺术看重的是“态”,可谓一语点破了现代后现代艺术形态嬗变的要害。现代艺术对艺术发展的突出贡献是视觉形式的拓展,后现代艺术却是以反艺术的面貌把艺术变为无所不在的生活感觉状态。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电脑和现代传媒的普及使人们同书籍渐渐疏远,人的书写、阅读、沉思、步行等功能也渐渐退化。人们对真理的分头追求一旦在高层次上会合,竟发现进就是退,形化为态,以至于同“无”的距离越来越近。然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无之后又会有有,后之后又锂是前。后现代同“无”的相遇也许是为萌生新“有”准备土壤吧! 殊途同归,西方解构主义者沿着逻格斯的山道
《中央美术学院附中陆阳工作室精品课程·色彩静物》主要内容简介: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附中学生的整体素养和20世纪80-90年代相比已经有了相当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个方面是学生数量的增加。相比过去多了三四倍,这必然影响到学生入校时所应具备的专业水准。(现在每年报考的人数和过去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第二个方面就是来自升学的压力。由于扩招后人数的增加带来的专业水平的下降,加之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私人美术考试培训班的兴起,附中当年学生不愁考不上美术学院的情形已经不复存在了。况且,由于高考制度的改革,文化课的要求相应提高了难度。从我个人角度来看,附中学生所承受的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方面的压力,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讲多少有一些残酷,这也许是整个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缩影吧。
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种绘画能像中国画那样,具有一套流传有绪、体系完备而又灵活多变的图式规范,无论赫赫大师还是莘莘学子,都无法绕开这套图式规范而取得成功。可以说,历代国画名家既是图式的创造者,也是图式规范的承传者,正是承传和创造的结合,才使他们赢得了中国发展长链上富有意义的一环。《历代国画名作撷英:倪瓒》是“历代国画名作撷英”系列之一,收录了倪瓒大师的作品。
我们从绝版木刻的本源问题思考,立足绝版木刻属痕迹美学范畴,大胆创新,提出新的思考及研究的命题,如:“绝版套色木刻艺术语言的当代性”、“木刻工具的改良与创新”、“技法的多样性和综合表现”,寻求更大力度的突破,以适合当代艺术发展的模糊性、自由性、个体性。另一方面积极面对科学技术的进步,让绝版套色木刻的创作教学与科技发展共同走上相生相长的人类共生文明旅程,让课程研究置于艺术探索的前沿阵地,扩大思考和探索的范围,如“计算机与新的视觉空间”、“数码图像的运用”、“运用计算机作画面的分层与重组”。力图从新印痕语言和合理运用计算机技术这两个方面,进行绝版套色木刻的深入研究,丰富创作和教学的学术内涵。 云南艺术学院绝版木刻课程的发展,得益于版画系几代教师薪火相传,一直继承着认真治学、真诚
《鲁迅小说人物百图》为吴永良先生根据鲁迅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绘制的水墨人物图共150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鲁迅小说人物的神态,形象与性格,是值得珍藏的精品。吴永良,擅长水墨写意人物画和指头画,为当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家,在意笔线描人物画教学和创作上具率先独创之学术成就。
《笔墨丹青100诀》五卷,由王传贺撰绘,将学画门径、具体画法以歌诀形式呈现给读者,书中重点是以技法歌诀配合分步课稿,学画的朋友可以念一句画一笔,歌诀念完,在你的笔下便展现出自己的幅完整作品。只花很短时间便掌握了一种题材的画法,如此学画。同时,在每一绘画题材下,提供了包括横式、竖式、斗方、扇面多种幅式的“构图参考”,以及详细讲解此题材代表性名家画法特点的“名家画风”,出自不同名家、反映多种风格的“同题画范”,如此点面结合,学画的朋友可由此书而顺利完成“入门一鉴赏一提高”的过程。 本册为第四卷《鸟类昆虫》,介绍了30种常见鸟类、昆虫的写意画法。
无论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还是表现语言,材料与技法对绘画创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当代油画创作风格之所以丰富多变,精彩纷呈,原因之一便是油画材料与技法的多样性。面对各种不同性质的油画材料与技法,各种变化多端的创作风格和样式,如何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既需要在实践中注意积累经验,也应注意从西方大师的作品中学习和借鉴。本书强调了材料技法与油画创作的关系,对这一方面有较为详细的介绍,供美术的学生参考学习之用。
本书围绕“女性角色”这一主题,精选了AbigailL.DelaCruz、唐月辉、阿国、AndoidJones、肖冰、薛端等100位靠前外很好艺术家的插画作品整理成册,其中既有书籍插画、游戏项目宣传插画,也有极具个人特色的创作,相信这些独具匠心的作品一定能带给大家以启发!每一位艺术家都自己精选出了多幅作品,并为这些作品取名立意,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读者的灵感火花,进而带领我们了解并走进插画创作领域,体味其中的无尽魅力。本书适合所有喜爱插画艺术,以及已经踏上或即将踏上插画艺术创作之路的朋友们阅读和收藏。
《素描》作为“美院高考前三名系列丛书”之《素描》,是清华美术学院考前辅导用书,书中收集了大量美术素描高考作品的范本,为您阐述素描的绘画方法及步骤,对于正准备美术考试的读者和美术爱好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临摹范本。素描是高考美术的考试科目。
《当代国画大家教学研究:大家画风·林墉》以访谈的形式展现了画家对艺术创作的深刻见解,全书收集了国画大家林墉从艺以来极具代表性的精品力作,使读者能全面领略和感受画家的艺术追求和创作风格。大量的作品不仅具有观赏性,部分作品作局部放大,更起到临摹范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