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艺术领域,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克劳德 莫奈,依然十分耀眼。可是,作为一个艺术流派的代表,他的现实生活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借钱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书信中更是屡有提及,读来令人心酸。但是,他坚持追求自己梦想的信念,潦倒中从未放弃的那份坚持,都在*终成功的喜悦中得到了诠释。能承受多少苦难与失意,就值得多少荣誉与赞美。 《莫奈手稿》收录了莫奈的200多封私人信件,以及几乎全部的画作,以时间顺序精心编排,完整地记录了他悲伤、失意、高兴、绝望、振作的一生,展现了这位印象主义之王的真实内心。
龙瑞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0于年。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研究生班。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擅长山水画。作品《山乡农校》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幽燕秋趣》入选第二次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展,《山上有棵小树》获1988年北京国际水墨画大展大奖。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出国展出 。1988年于美国纽约赫夫纳画廊举办个展 。出版有《龙瑞水墨画集》、《秋天的收获:龙瑞山水画专辑》。
朱平创作的《浙江美术批评史》是一部区域艺术批评专史,书中采用艺术传播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地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视角,对各种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考释,并以此观照杳渺的江南历史文化长河中浙地美术的纷繁现象与事件。内里所涉的具体时段上溯先秦至汉代,下迄晚近至现代,作者在卷帙浩繁的历代文献中钩稽辑佚,从横向与纵向上总体考量其中的关联性,力求以图证史、包罗万象。同时,以辨证的眼光切入中心与边缘、重头与次要、主流与旁系、正统与异质的微妙关系,通过区域艺术自身的结构变迁、边界转换、立场交互等问题,较为深入地阐发了浙地美术的思想脉络、理论范式及其当代价值,不仅鲜活地揭示了浙江美术批评的多元性、流动性、互文性特征,亦生动反映了其深刻的文化史、观念史意义,此外更希冀通过对时代审美风尚的演变规律之辨析,
每一幅历史画,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打着问号的细节。《画外因》的写作意图,就是从画作所呈现的内容里,找出可疑、可议、“不可告人”之处,理出线索,排查其后的历史因缘。 不同于专业的艺术史著述侧重谈“艺”,本书的特点是讲“史”,即将空间上平铺的绘画艺术,拓展为时间上多维的历史表达。作者精选50幅中外名画,辅以相关文字资料,解读出这些画作背后50段鲜有人知的历史细节。这些冷知识涵盖中外、囊括古今,既有长时段的宏大叙事,又有极细微的现场描摹,画家与画中人、画家与创作背景、画中人与所处时代的关系得到诠释,历史的真相被一一还原。
水彩画取中国画之笔含蓄简约、西洋画之色饱和宽广,兼容中西绘画观念之自然交融。以水为脉、以彩为体、以神为本、以情为境,空灵薄透、朦胧飘逸。在诸画种中她是最浪漫、最自由、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艺术语言。
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回到历史现场,从史前时期的一把燧石手斧开始,围绕地中海这一世界西方美术的血脉初源,带你一路走过神秘的埃及、的希腊、光荣的罗马……直到光辉的印象派,及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或做正面解读,或挖背后的故事,数千年“美”的往事,娓娓道来。 蒋勋先生用柔美、亲民的文字,借助“西方美术史”这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口,使得我们眺望和浏览世界不同文化的“美”的观念、材料、技法,省思人类共同的“美”的向往与创造。
画作的丰富是经历的丰富,文字的深度是思想的深度。本书向您展现了一个华裔艺术家多年的创作心得、生活感悟、以及教育优思。视角拓及艺术以外的艺术家、与您诚挚交流。内容包括远西、墨水人生·漂不白!、教育归根结底是自我教育、没有地平线的世界、慢慢来等。
岭南画派是中国继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体系、影响的一个地方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它是岭南文化中特色的代表之一,和粤剧、广东音乐并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 《岭南画派技法范本》这本书由广州美院的六位教授集体编著,也是岭南画派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作品的集中展示,并配有文字介绍和技法演示,本书是学习国画者的参考书。
《叶峰艺术论》收入作者历年来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油画》《海南师范大学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的艺术专业论文12篇。这些文章对新现实主义、绘画创新、写生与创作的关系、美术教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美术素质教育、俄罗斯列宾美院教学等相关论题,作了深刻和精到的论述。同时书中还收入作者及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艺术家油画、素描精品四十余幅,对论文中的观点及内含起到了更好的拱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