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化也,生生之道也。花艺是极为普遍的艺术形式,但是将花艺与文史哲甚至二十四节气相结合,却是丽淑教授的创举!既是花艺,当然对于花要有种种的说明,然而花毕竟只是素材,必然要在一种脉络下才能呈现出意义,在此,丽淑教授将花艺与诗、史、文合而为一,此时当下的花艺便是道的呈现,所谓“由艺人道”也。诗以境为胜,以诗人花艺,呈现出生命不可言说的境界,烘托一种唯美的生活情境,让花具有了无比的生命力。而本书中典故的呈现,则说明人是在传统文化中学习意义的参与和创造,这才是真正的“史”。至于文,则是将生命哲理娓娓道来,然后将心得分享给读者,共同神游于太虚之间,逍遥于人间之世,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所在。
如果去博物馆只能带一本书,那么就带这一本。《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典雅易懂,极尽绚丽,用情感而非技术来解读世界名作,能深切感受到作品里细微的情绪色彩,是一本品鉴美术作品的入门之作。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感受到艺术之美,有人通过这本书欣赏世界,有人通过这本书寻找本心。 傅雷先生站在中西文化之间,以他极富个人情趣的艺术领悟,没有断裂和沟痕地一以贯之,授人以美慧而无虚浮之心。每一名作得以与哲学、文学、音乐、历史以及社会、政治、经济融会贯通,以这个高度分析作品,讲得引人人胜。在图片完整的基础上,结合傅雷讲解顺序,并增添“附录-名画列表”,便于读者在阅读时进行画作信息的索引。并在本书最后做了一个图解拉页,内容全面且有趣。
在时间洪流中沉淀百年的植物与工艺之书新艺术大师莫里斯·皮亚尔-韦纳伊创作集植物装饰艺术之大成陶瓷、墙纸、梭织布、首饰工艺与金银细工……细数15种装饰工艺的传统面目鸢尾、百合、蒲公英、常春藤和雪花莲……唤醒70种植物形态的大师手绘在200多幅装饰设计案例中,见证植物从形态到纹饰的蜕变,领会装饰艺术家的通才与返璞归真百年前,工业运动已经兴起,但世界远没有现在流转得那么快。一位秉持着“手工”与“自然”信念的艺术家,在老师的工作室里苦学多年、也独立创作多年后,决定为手工艺撰写一本书,为以自然为归属的装饰艺术撰写一本总结性的著作。他希望有人能够记住在工业之前手工艺的面目,更希望他们一代一代之间传承的、对家与自然的信念在加速演变的世界中仍能为人的生活带来宁静和滋养。他行走在乡间、在庭院,细细描摹自
西班牙,一听到这个名字,人们就会与剽悍的斗牛士、奔放欢快的舞蹈联系在一起,也会想到阿尔塔米拉洞窟里1日石器时代的壁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2001年8月份公布的材料表明:当今,西班牙是“世界遗产”数目最多的国家,共有36处之多,位居世界。这个事实说明,西班牙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西班牙的印象主义油画家,帕勃洛·毕加索和他多变的艺术,霍安·米罗多彩的梦幻创作……本书都将给您娓娓道来。
龙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永远不会陈旧的装饰形象。《中国龙凤艺术》紧贴广大读者的需求心理,从传统中走出新路,以简洁生动的文笔,精美诱人的I蛩稿,分七个章节,讲述了龙凤的历代演变和艺术特色,龙凤的种类、形式和常见绘画方法以及它们的装饰运用。并从实用的角度,节录了700余幅有艺术价值的龙凤图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编绘者创作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图。
这是罗杰?弗莱对塞尚艺术的经典研究,初版于1927年,它清晰,敏锐,具有高度的原创性,现在已被公认为这一领域的典范之作。弗莱本人就是一位画家,他拒绝当时流行的批评模式,提出形式而非内容才是艺术最基本的表达元素。塞尚的作品最切合弗莱的理想——对自然的一切方面赋予形式的表达。在此书中,弗莱既努力探究塞尚艺术风格的发展进程,同时也精密细致地推敲个别作品的内在构造机制。其结果是一部文采斐然、生动活泼的书,对画家和学习绘画的学生而言它拥有技法方面的价值,它还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种充满真知灼见的洞察,展示了塞尚艺术不可思议的魅力。弗莱的生前至友弗吉妮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认为此书是弗莱最伟大的作品。
王观泉在《美术中的流光》中完整回顾欧洲美术历史脉络,清晰整理出希腊与基督教两大神话系统,并以亲民的视角与诗意的语言,带给每一位读者别样的神话体验。
龙瑞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0于年。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研究生班。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擅长山水画。作品《山乡农校》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幽燕秋趣》入选第二次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展,《山上有棵小树》获1988年北京国际水墨画大展大奖。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出国展出 。1988年于美国纽约赫夫纳画廊举办个展 。出版有《龙瑞水墨画集》、《秋天的收获:龙瑞山水画专辑》。
本书遴选陈师曾先生生前在北京、济南讲学用稿遗珍,梳理成书。书中内容总览中国绘画历史(从上古至明清),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三代以下至明清两代的绘画艺术的历史,梳理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等。本书完整展现讲稿所述美术观点、思想,表达了陈师曾先生对中国画史深入思考和研究的成果,堪称20世纪由中国学者自主完成的、具有现代形态和学术思想的一部中国绘画史。全书文字内容简明雅洁,是一本的美术史普及读本。
朱平创作的《浙江美术批评史》是一部区域艺术批评专史,书中采用艺术传播学、艺术社会学、艺术地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视角,对各种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考释,并以此观照杳渺的江南历史文化长河中浙地美术的纷繁现象与事件。内里所涉的具体时段上溯先秦至汉代,下迄晚近至现代,作者在卷帙浩繁的历代文献中钩稽辑佚,从横向与纵向上总体考量其中的关联性,力求以图证史、包罗万象。同时,以辨证的眼光切入中心与边缘、重头与次要、主流与旁系、正统与异质的微妙关系,通过区域艺术自身的结构变迁、边界转换、立场交互等问题,较为深入地阐发了浙地美术的思想脉络、理论范式及其当代价值,不仅鲜活地揭示了浙江美术批评的多元性、流动性、互文性特征,亦生动反映了其深刻的文化史、观念史意义,此外更希冀通过对时代审美风尚的演变规律之辨析,
弗朗索瓦·德布吕埃的《精典文库:对话伦勃朗》与其说是一本关于伦勃朗的书,不如说是和伦勃朗一起创作的一《对话伦勃朗》。通过伦勃朗采用“明暗”手法的自画像,德布吕埃为我们创作了一部关于伦勃朗的片段式的、对其偏爱的、充满热情的传记,这样的传记使他着迷。从伦勃朗面容的缓慢变化之中,德布吕埃追忆时间的流逝,在字里行间的镜子里重新找到了他自己存在的影像。
《扫描与透析》 王受之先生的《扫描与透析》,让我想起1995年和靳尚谊、戴士和两位先生一同访问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的情景。受之驱车将我们带到学院所在的山顶,在草地和树丛的绿色掩映下,一座钢和玻璃的桥状建筑突显在山岗之上,宛如蓝天下的一尊现代雕塑,带有一种包涵着秩序和力量的庄重。这就是学院的校舍。进入校内,窗明几净、井井有条,没有一般艺术院校的那种漫不经心的散散懒懒的样子,令人耳目一新。王受之先生说:“这里的学校不允许散发披肩、异服奇装。因为这里培养的将是设计界的精英。”一切要求近乎苛刻。当然师资、教学、设备都是一流的。因此,在美国历年艺术学院的评估排榜中不居就是第二。 尤其是汽车的设计研究总是处在*的地位。我们被破例引进一间研究室,通常这里不允许外人进入。室内满帖着各种中
本书主要以李心峰及其团队十年间每年完成的年度学科发展报告和五年学科情况调研报告为前期成果和研究基础,参照、汲取学术界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对自2011年艺术升门、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诞生以来十年间该学科的学科建设、学科发展,进行全方位的回顾、总结与反思,以作为这十年的历史纪录并作为学科在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参照和镜鉴。课题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一是以文献资料为依据的十年间年度学科发展报告;二是以实地考察(田野工作)、问卷、数据统计等实证研究为依据的学科总体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三是对十年间国社科艺术学项目的发展、变化、立项内容、数量、管理方式等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写出调研报告。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文献搜集分析与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等。
在整个东方绘画审美系统中,中国绘画非常具有代表性。在东方众多民族和地区的绘画中,中国绘画是非常具有民族特色且至今仍非常有影响和活力的绘画样式。在东西两大绘画审美文化系统中,中国绘画非常能代表东方绘画的审美特性。
本书属于艺术设计方面的著作,由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概述、现代设计对阴阳学说传统美学思想的借鉴、民间美术造型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民间美术色彩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民间美术元素——现实艺术设计的资源库、民间美术在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等内容组成,系统分析民间美术的观念、色彩、造型等,并对民间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及创新进行深入分析与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