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是全世界使用广泛的绘画指导书和创造力培训用书。迄今为止已被翻译成17种语言,全球销售300万册。 贝蒂 艾德华认为,绘画是一项人人都能学会的技能,学习绘画其实就是学习如何正确地观察事物。在书中,贝蒂为我们提供一种神奇的五天绘画方法 右脑绘画法,即从左脑转换到右脑,像艺术家(画家)一样绘画。学习这个绘画法,你可以在五天内学会画画。 贝蒂的五天绘画法分为如下五项基本技能:一是对边线的感知;二是对空间的感知;三是对相互关系的感知;四是对光线和阴影的感知;五是对整体的感知。这五种感知技能实际上是对个人观察习惯的重新训练。当你熟悉这五种技能后,就能很好地转换思维,学会观察眼前的事物,并画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贝蒂的一位学生说: 看着自己第一天和第五天的绘
《中国美术史》由王逊先生完成于1956年,是当时Z有影响的美术史论著,在建立新的中国美术史学体系中具有开创意义,在现代中国美术史学发展中也具有里程碑地位。 《中国美术史》是在教材基础上编写而成,它并不是一般摅引史实平铺资料,而是试图比较简扼而全面地阐述中国美术史的发展状况及其若干规律。并注重其赖以产生、发展和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它们与哲学思潮、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各部门间的相互联系,在唐以前的章节里除了引用相当数量的文献史料,尤其注意考古发现的实证性,对于不见经传的工匠创作和民间美术也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重要的美术家和作品则设专门章节进行分析论述,其间多有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对于建立新的中国美术史体系具有开创之功。
《中国历代画论:掇英类编注释研究(套装上下册)》虽名画论,而内容所包颇广,凡画理、画法、画诀、画诗、画品、画评、画谱、画说、画鉴、画筌、画麈、画跋等与画学原理方法有关者,无不酌加收录,以求完备,采取了以重理略法为内容的精选原则,节录了从先秦至清代画论著述以及有关文献、题画、民间画诀中很有代表性的名篇精段,按内容不同加以科学分类,综合成上下两编,凡十六论。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日本的浮世绘艺术。浮世绘的诞生、发展和代表作标志着 17 世纪至 19 世纪整个日本艺术史。浮世绘艺术简洁并优雅地描绘了日本的服饰和文化,尤其是江户地区,即过去的东京,当地的人民为了摆脱日常生活的痛苦,沉迷于世俗的享乐之中。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是浮世绘的主要代表人物,从 19 世纪晚期开始,他们的作品在西方受到了极大的推崇,对欧洲的先驱艺术家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青绿山水巨作《千里江山图》是首屈一指的国宝名画,全卷不仅营造了一个宏大广阔的山水世界,而且画出许许多多扎实的细节,使画卷不仅具有深邃的哲学内涵,而且充满极其微妙的情味。《千里江山图》的颜色尤其令人惊叹:青绿与金黄交相辉映,既璀璨又沉着,既清纯又辉煌,青春的激情与理想的秩序和谐共生,既愉悦眼目,又表达着丰富的精神意义。《千里江山图》的传奇色彩也使人着迷:画家“希孟”完成画作时年仅十八岁,画家的年龄与画卷的宏大、深邃形成强烈反差,使画卷笼罩着一种神秘气息。
拒绝阐释或者分类,马克 罗斯科(1903 1970)坚定地支持艺术家无上的表达自由。尽管他被认为是开始形成于纽约的 抽象表现主义 主要人物,罗斯科自己却拒绝标签,倒是坚持 画作与观者之间的一种和合体验 。 在画遍了具象作品之后,他发展出了自己标志性的画面,那些大胆的红、黄、褐、赭、黑、青色块。罗斯科以这些闪烁着律动着的色团强调他并没有去除人像,不过取而代之以符号与形体罢了。这些强烈的色彩形式蕴含了人类境况的所有悲剧。与此同时,罗斯科在其作品的表达潜流中明确向观者做了许诺。他相信: 一幅画在敏感的观看者眼里可以联谊、扩展、活动,由此而得生。 从其早期发展到其卓越的色块绘画,本书介绍了罗斯科生动、亲切、革命性作品的非凡才华与影响。
两宋时期,社会进步超乎想象,诸如民生与工艺、艺术与哲学、技术与商业无不粲然,域外史家谓之“近世”,或称“新社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宋以文艺复兴,形成新的人文天际线。文艺复兴带来的审美自由,适合艺术蓬勃地生长,从五代、两宋开始,中国绘画才真正迈进独立的艺术门槛,中国山水画的兴起,尤其水墨山水的兴起,成为10世纪至13世纪中国文艺复兴的标志。本书按照历史顺序,分为五代、北宋和南宋三个时期,解读了近30位名家、近100幅传世经典画作,探究了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绘画类别由技入艺以至于境的发展过程。创作体例上,赏析与评传结合;方法上,审美与思辨兼济,是作者在学术上的一次尝试。绘画史的陈述,需要思想史的提升,以及艺术哲学的陶冶,作者试图以此建构新的中国绘画史。读过本书,或许你会发现,去艺术中开
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得知解蒙娜丽莎到底在笑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艺术杰作绝不只是眼见之美那么简单。艺术家们通过符号来表达特定的含义,通常这些含义依凭着一套传统的符号语汇,在当时是受过教育的人们所熟知的,但对现代观赏者而言却已基本失传。让我们跟随作者理查德 斯坦普,踏上解开这些符号奥秘的探索之旅。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循序渐进。*部分概述了文艺复兴思潮的起源与发展,其波及领域包括文学、绘画、雕塑以及装饰艺术。第二部分针对文艺复兴艺术符号语言的基本元素,包括色彩、几何、光影、比例、透视和姿势等,提供了一个覆盖广阔的导引,并使用例证详细解读。第三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围绕十数个主题,包括神话、战争与和平、死亡与永恒等,分析了四十多件艺术品,并通过对作品细节的拆解分析,
《中国画题咏辞林》初版于1999年。画中题诗题跋,为中国画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题画诗一有助画意,二阐明画理,三成全章法美,四点题又点景。题画诗辑录成集之事,出现于南宋,到康熙时期陈邦彦总编的《历代题画诗》为集大成之作。本书所集题画诗,上自魏晋,下迄近现代,计五千余首,还有相关单词一万五千余例。本书为作者花费二十多年的业余时间所集,本来是为自己作画题诗参考,后来积累多了,便汇编成册。出于 尽数供读者参阅 之便,故对其中内容,未作严格筛选。本书初版之后,社会反响较好,此次修订,增删和调整了一些词条,以求更实用。
花,化也,生生之道也。花艺是极为普遍的艺术形式,但是将花艺与文史哲甚至二十四节气相结合,却是丽淑教授的创举!既是花艺,当然对于花要有种种的说明,然而花毕竟只是素材,必然要在一种脉络下才能呈现出意义,在此,丽淑教授将花艺与诗、史、文合而为一,此时当下的花艺便是道的呈现,所谓“由艺人道”也。诗以境为胜,以诗人花艺,呈现出生命不可言说的境界,烘托一种唯美的生活情境,让花具有了无比的生命力。而本书中典故的呈现,则说明人是在传统文化中学习意义的参与和创造,这才是真正的“史”。至于文,则是将生命哲理娓娓道来,然后将心得分享给读者,共同神游于太虚之间,逍遥于人间之世,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所在。
本书稿是”'地区风格'的再议:晋东南地区古代视觉文化及物质文化研究“研讨会论文的结集,全书立足晋东南丰富的文物遗存,分建筑空间、造像风格、图像配置和区域传播四部分,探讨了晋东南地区石窟窟前建筑、宋金仿木构墓葬建筑、造像碑的“上党样式”、寺庙造像风格、图像所具有的地域特色以及区域传播与互动等问题,是对晋东南这一地区古代艺术中地方风格的集中讨论,对研究晋东南地区的区域文化、地方风格乃至交流互动等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书内容原作为《汉魏六朝画论十讲》和《六朝画论笺注》分别出版,在形式与内容上造成了诸多遗憾。今得以合璧出版,使得体例更加完整,脉络更加清晰,弥补了此前的遗憾。韦宾教授从文献的角度对汉魏六朝的画史、画论作了梳理,并充分重视传统注疏方法在学术上的价值,对现存这一时期的画学文献进行了迄今为止很完整的整理,也纠正以往校注中存在的错误。特别是在注释中,作者除了充分利用图像材料外,还整理了唐宋元明清以来有关六朝画论、画史的零星论述,吸收了迄今为止有关汉魏六朝绘画思想研究的近期新成果。本书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埃德加 德加是 19 世纪末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具有开创性的大师级人物,在富于创新的构图、细致的描绘和对动作的透彻表达上,德加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是一位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和强大影响力的伟大画家,不但在素描、版画和布面油彩等绘画方面成就突出,在雕塑创作上也成绩斐然,在德加丰富的艺术作品中,有关芭蕾舞演员和赛马场景的油画格外耀眼。 本书从 全球近 知名 博物馆、收藏家及相关机构挖掘整理了 德加 的 几乎 全部代表作,包括 油画 、 素描 、 雕塑、草图等,搭配专业的作品赏析,体例清晰 、图文并茂 ,不仅 是一部从艺术评论 的角度来看具有专业性的书 ,更是 对德加逝世 100 周年*好的纪念 。
在对女性形体无限的颂赞中,阿梅迪奥 莫迪里阿尼(1884 1920)在艺术史中留下了被拉长的形体、杏仁状的眼睛还有他自己的名字。观者通过惊艳、性感和天鹅般的漂亮脖颈一眼就能认出这是来自他画笔之下忧郁的女性人物。 莫迪里阿尼的独特人像与他对美学独到的理念遥相呼应,同时也吸收了诸多流派的视觉元素,例如当代的立体主义、非洲雕塑、柬埔寨雕塑和13 世纪的意大利绘画。尽管莫迪里阿尼的裸女画像很出名,他在为巴勃罗 毕加索、让 谷克多和柴姆 苏丁等几位男性艺术家绘画的肖像中也使用了相似的画风技法。 本书通过莫迪里阿尼极富个人魅力的画册中的多张主要作品,介绍了他在巴黎早期现代主义温床的核心领域短暂却又卓越的艺术生涯。
约瑟夫 玛罗德 威廉 透纳(1775 1851)的作品总是带给人一种重见光明般的震撼。透纳在风景画中刻画的光影色彩和自然张力是那么的夺人眼球,让人觉得画框里闪耀发光的就是真正的太阳。透纳作为知名的 光线画家 ,不管是采用版画、水彩,还是油画,都能巧妙地将静谧景色转变成充满生命张力的画面。透纳取景偏爱泰晤士河和海面而不是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历史景象,但透纳也融合了船只、火车和其他人类活动的标记,在大自然中镌刻了文明的印记。本书将介绍透纳这位将现代主义融合在传统体裁中的画家,书中几乎涵盖了透纳的全部作品。
《日本浮世绘纹样》精选日本近代著名艺术家楠濑日年的代表设计作品近一百八十幅,集中展现了日本江户时代工艺美术和平面设计的水平。作为一个鉴赏浮世绘绝不比普通人差的艺术家来说,楠濑日年对浮世绘不仅仅停留在赏玩上面,他花费数年时间和精力在浮世绘图案 花纹方面,从中精选江户时代的版画、绘本或肉笔绘制的浮世绘纹样,结集成书。书中收录的近一百八十幅纹样图,无论从配色、布局,还是从整体构想来看,无不彰显着绘画师的想象力,同时也显示了作者楠濑日年的独到眼光。
本书作者是当代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出版过多部美术史的专著,在专业领域有相当影响力。本书汇集作者数十年对中国绘画史研究成果之大成,分为中国画论析要,中国画类析要,中国文人画论析要三大板块,将画史、画派及画家的创作实践结合起来,对中国画中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科的具体成因、发展规律、技法特性、人文价值、美学特质等物质层面和深层精神内涵作了客观的揭示和有益的探讨。具有学术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对当代学习研究中国画者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
在时间洪流中沉淀百年的植物与工艺之书新艺术大师莫里斯·皮亚尔-韦纳伊创作集植物装饰艺术之大成陶瓷、墙纸、梭织布、首饰工艺与金银细工……细数15种装饰工艺的传统面目鸢尾、百合、蒲公英、常春藤和雪花莲……唤醒70种植物形态的大师手绘在200多幅装饰设计案例中,见证植物从形态到纹饰的蜕变,领会装饰艺术家的通才与返璞归真百年前,工业运动已经兴起,但世界远没有现在流转得那么快。一位秉持着“手工”与“自然”信念的艺术家,在老师的工作室里苦学多年、也独立创作多年后,决定为手工艺撰写一本书,为以自然为归属的装饰艺术撰写一本总结性的著作。他希望有人能够记住在工业之前手工艺的面目,更希望他们一代一代之间传承的、对家与自然的信念在加速演变的世界中仍能为人的生活带来宁静和滋养。他行走在乡间、在庭院,细细描摹自
本书内容按时间轴串联作者从2014年接触岩彩艺术,到2019年创作达到较高水平期间的精美作品,以作者在国内外不同时期对岩彩艺术探索和思考为线索,贯穿全书。其中根据具体内容细分为:小仙系列、神佛系列、扎基拉姆系列等章节。每幅作品放大细节图和局部图,配合指出相应核心技法、创作故事等简明文字。主要作品配有视频教学资源。希望通过这本书,为年轻画师和美术学子们打开一道岩彩世界的大门,让大家看到岩彩绘画的无限可能。每幅作品放大细节图和局部图,配合指出相应核心技法、创作故事等简明文字。主要作品配有视频教学资源。希望通过这本书,为年轻画师和美术学子们打开一道岩彩世界的大门,让大家看到岩彩绘画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