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岩彩知识解读、实例示范、画作展示三部分。与水彩、国画、油画相比,岩彩是材料很为复杂的画种,所以首先需要详细介绍它的材料构成,例如,认识可以研磨出岩彩的矿石、岩彩颜料的分类和识别、调和剂“胶”的使用、制作如墙壁般结实牢固的基底等。再配合从简到难的技法教学,让有绘画基础的学子和画师们掌握岩彩的基础知识,然后融入现有的创作中,引发绘画界一股寻古探新之风。
《名家讲稿:溥心畬画法述要》讲山水画法、花鸟画法、人物画法,讲用笔,讲书法,传统功力深厚,画法精到,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文笔典雅之极。 《名家讲稿:溥心畬画法述要》荟萃了溥心畲先生《寒玉堂画论》、《华林云叶》等经典著述相关内容及相关画稿,搜集了他大量的精品画作,汇编成册,本次新版做了的调整和修订,以方便读者学习借鉴之用,是一本高水准的中国国画类读本。
这本书专为小朋友设计,让他们能够以简单而自然的方式绘画。 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身体就是很好的艺术素材。我们将教孩子从观察自己开始,初步认识人体各个部位的形状和比例,然后画出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手、脚、身体,直到完成一幅完整的自画像。 接着,我们将会教孩子如何用简单线条快速完成速写。在这过程中,小朋友不仅可以学会铅笔、蜡笔、彩色颜料等多种画材的使用方式,更可以学会如何与其他人合作,发挥想象力并结合实际观察,共同完成一幅画。 书中所有插图都是由西班牙四年级的小朋友创作的,天马行空,创造力十足。无论你是什么年龄段的小朋友,都可以加入这些小小艺术家的行列!
描绘自然万物逼真的质感与肌理效果! 水彩,可以平涂、泼溅、渲染、印花;钢笔,可以创造多样的排线、细致的纹理。 运用钢笔水彩技法,无论是朦胧的氛围还是精巧的细节,都能够还原于画纸上。 自然写实主义艺术家克劳迪亚 尼斯通过长年累月的观察与创作,积累了一整本书的自然风景画经验与你分享!从材料准备、笔刷选取,到调色指南、笔触技法,你可以一步步跟随作者的详细叙述,并参照一目了然的步骤图,在画纸上重现花草、天空、云层、山石、江河的肌理质感,描摹自然万物的形状肌理,并创造个性化的画面。
想知道如何掌握绘画中的透视关系,你要好好阅读《西方经典美术技法译丛:美国绘画透视完全教程》!提到绘画中的透视,你会为那些未知的角度、各种测量工具和复杂的计算方式而头疼;但在本书中,你将会经历一段美妙的学习历程。作者使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将复杂的透视理论通过简洁的语言让你能轻松掌握。抛开以前你所学到的那些透视方法,本书将会提供给你一个简明有效的操作方法,来帮助你将那些平面的绘画变得拥有三维立体效果,画面更栩栩如生。本书会是你学习绘画透视理论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中国山水画滥觞于魏晋,独立于隋唐,鼎盛于五代两宋。及至元代统治,由于士人阶层“修齐治平”人生理想的破灭之中,普遍郁积着生不逢时、乱世求安的消沉情绪,在此社会与心理背景下,山水画成为很多士大夫文人精神家园中的“世外桃源”,抒情达性、述志寄怀。明代山水画正是于历代尤其是宋元山水画的厚积荫庇之下,在艺术理念与创作技法等方面不断向前推进,续写了文人山水画的繁盛与辉煌。 本书辑录了明代山水画家20位,作品221幅,画芯或局部精放29幅,收集整理了明清山水画相关画理画49篇,以“文图并辔、呼应互释”的形式呈现,即经典名画与经典画论合一出版。让读者观画的同时又能“识理”,大大宽展了文化艺术信息的含量。
《线描建筑风景画技法》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建筑风景画技法书。通俗易懂地对建筑风景画的线描特点、构图、透视、线条的组织排列、明暗色调的处理等技法进行了明确详细的讲解,并通过各种风格的作品加以分析鉴赏。数10种的示范作品作画步骤图带你进入画好线描建筑风景画的全过程。
《中国水印版画技法》“上编”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中国水印版画发展史。作者既梳理了古典水印木刻的脉络,又阐明了现代水印木刻的发展概况。他在古典水印木刻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一是,学术界认为我国最早的木刻为四川成都出土的唐代木刻《梵文陀罗尼经咒图》,而他则发现1983年在美国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的《中国书画目录》中发表的《敦煌隋木刻加彩佛像》为现存中国最早木刻,这一发现,将中国古代版画史从唐代提前到了隋代,大约提前了200年;二是,学界历来认为我国最早的古典独版彩色水印木刻是元代的《金刚经注卷首图》,而他则新发现我国最早的独版彩色水印木刻应是南宋的《东方朔盗桃》,从而将原来独版彩印的“最早”,提前了大约半个世纪;三是,学术界定论的多版套色的短版水印是明代天启年间吴发祥和胡正言发明的,代表作品为的
《故宫画谱·山水卷:松树》中国的传统绘画历来赋予自然美以「比德」的意义,「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自然景物也被赋予了人类的精神与品格:松树,历来被认作众木之长、公侯之尊,具有君子之德,是长寿、坚贞的象征。人们将美好的德性与品格投射到松树中,使之成为德性与美感的综合体。在山些凶史中,关于松树有大量的文字记载和作品传世,《唐朝名画录》中曾记载了唐代画家毕宏、韦偃、刘商、张躁善画松树,可惜这几位画家的松作品早已不存,我们只能通过文字的描述想象其风貌。传为唐代李思洲的《江帆楼阁图》属于青绿山水画,画中山坡上的松树单株、双株、三株顾盼有情,树的枝干穿插和松针的形状还留有早期山水画古拙的痕迹:五代两宋的山水画重理法,偏写实,《笔法记》中记载了五代时期画家荆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