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国度 中国艺术家年鉴文献展作品集》一书内容为“中国艺术家年鉴文献展”的作品集,书中收录了300多位画家的300多幅绘画作品。《水墨国度 中国艺术家年鉴文献展作品集》以课题及中国画艺术生态学的研究方式,呈现出既有多元文化又有独立主张的研究方法,并深入地从艺术家个案研究与艺术生态兼容并蓄的图像文本,用一种鲜明的研究手法与关注个体艺术家的方法来阐释当代中国画现状,并为未来中国画的走向提供与艺术创作同步研究的学术思路。此书的出版,对中国画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四僧画集》收录了明末清初石涛、八大山人、髡残、渐江四位画家的精品佳作二百余幅,其作品以花鸟、人物、走兽、山水为主,色彩艳丽、构图饱满、笔墨细腻,风格独特,充分展示了四位画家的艺术魅力和创作风格,对广大美术爱好者有很好的欣赏价值。
《今日中国艺术家:景禹朝》:今日中国艺术家。《今日中国艺术家:景禹朝》记录了景禹朝的艺术历程以及景禹朝的代表作品。主要内容包括:语言与图像的“较量”——记景禹朝的绘画系列、静观的意象、图目、艺术简历等内容。
《吴友如画宝》一书在前人的基础上辑录了补遗的96幅图,全书共分为十三集,每一集又分上下册,共计二十六册,除后来补遗的第十三集一上下册一每册有48幅图外,其他各集均以50幅图为册,每集100幅,画序井然,画风整洁,内容详实极具趣味。包括《古今人物图》、《古今百美图》、《海上百艳图》、《中外百兽图》、《中外百鸟图》、《海国丛谈图》、《山海志奇图》、《古今谈丛图》、《风俗志图说》、《古今名胜图说》、《花卉》、《满清将臣图》、《画宝补遗》等几大部分,洋洋大观,美不胜收。
《吴友如画宝》一书在前人的基础上辑录了补遗的96幅图,全书共分为十三集,每一集又分上下册,共计二十六册,除后来补遗的第十三集一上下册一每册有48幅图外,其他各集均以50幅图为册,每集100幅,画序井然,画风整洁,内容详实极具趣味。包括《古今人物图》、《古今百美图》、《海上百艳图》、《中外百兽图》、《中外百鸟图》、《海国丛谈图》、《山海志奇图》、《古今谈丛图》、《风俗志图说》、《古今名胜图说》、《花卉》、《满清将臣图》、《画宝补遗》等几大部分,洋洋大观,美不胜收。
蒋美艳,毕业于哈师大美术系,师从高冠华、范曾、高卉民、卢禹舜、于志学、石齐、王明明、蒋采苹、李魁正先生。现定居北京,职业画家、中国美术协会会员、黑龙江北天书画院副院长、南京画院特聘画师。 蒋美艳的花卉,引我们进入一个彩蝶飞舞、姹紫嫣红的富丽多彩的植物世界。工笔重彩的传统手法与独特的个人视点的成功结合,泼墨彩绘的写意性与镂金细描的工整性的巧妙联姻,中国画颜料和现代绘画材料的有趣探索,使他的作品远远了传统工笔花卉的典雅,呈现出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个迷人的、女性的精神世界。
下乡写生训练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调研分析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人文精神。它是中国美术学院教学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在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今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编选《一生一本》并出版,既是美院教学成果的集中呈现,又是对美院教学传统的一次总结,包含了全院师生的辛勤汗水与心血。
傅抱石(1904~1965),我国现代的国画家、美术史研究和绘画理论家,少年时代饱受艰辛,当过瓷器店学徒和补伞匠。热爱中国传统书画、篆刻艺术,刻苦自学,尤崇石涛,1921年考入江西师范学校,号“抱石斋主人傅抱石”,从此走上艺术之路。1933年傅抱石进入东京日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部,很快以画、文、书、印“四绝”全才崭露头角,尤以山水画见长。1935年7月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除在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任美术史教授外,先后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分会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务。王明明、龚良主编的《踪迹大化(傅抱石的艺术世界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集傅抱石的山水画,印章,书法成集,主要介绍他的山水画和展现他的山水是怎么形成的,从中可以欣赏到傅抱石的“抱石皴”的精华。这对我们研究近代中国美
《中国当代美术全集:现代重彩卷2》分为两卷,该卷为第二卷,按画家出生年代为序,共收入活跃在当今画坛具有影响力的71位画家的778幅作品。从中可窥见当代现代重彩画的水平和整体风貌,也可充分了解每位画家的艺术特色及个性创造。
近现代书画乃中华文化艺术一大板块,其所承载的文化之重,所涌现的名家大师,让后人仰之弥高。在期待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今朝,先辈文化精英业绩昭昭,尤为值得研读,中国的文化精神也存在于他们的书画、诗文之中,在他们的艺术人生中熠熠闪光。《近现代翰墨名家纪念:周昌谷诗文集》资料详实力求真实性,编排图文并茂力求观赏性,学术研究吸取成果力求精粹性。
《中国历代名画作品欣赏:王时敏作品》是以王时敏为代表的“四王”这一派的山水画家正是身体力行,步履古人,于临仿逼肖上,下了实实在在的功夫。泥古之弊,淋漓尽致,但在摹古之中,也总结了前人在笔墨方面的不少经验心得,对于绘画历史遗产的整理与研究,也是有贡献的。王时敏正是融会古人的笔墨技巧,形成自己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