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历精品集》收录:仿古山水册;仿米山水图轴;云白山青图卷;幽麓淦舟图;春雁江南图扇页等内容。在清初画坛上,「四王、吴、恽」并称,或谓『清六家』即王时敏(一五九二年——二八八○年)、王鉴(一五九八年——一六七七年)、王翠(一六三二年——一七一七年)、王原祁(一六四二年——一七一五年)、吴历和恽寿平(一六三三年——一六九○年)。画吏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有着同宗、亲缘、师生和朋友等多层关系,并且在艺术上由于师承和相互影响而风格、成就相近。但是若论人生的历程,则六家各不相同,其中尤以吴历更为奇特。他不平凡的履历,即使在中国传统文人画家当中,也是极其罕见的。
《高士传》采尧、舜、夏、商、周、秦、汉、魏古今八代之士,立91传,其中《长沮桀溺》、《鲁二徵士》一传记2人,《四皓》一传记4人,共记117人。立传的标准,用皇甫谧自己的话说是“身不屈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高士传》记载的117名高士全是经过旁推毖纬、钩探九流、水中澄金而得到的没有出过仕的“高让之士”,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以及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社会生活,甚至于一个侧面的社会历史。
《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朱法鹏》主要内容包括:高柳垂阴,老鱼吐浪、高柳垂阴,老鱼吐浪(局部)、新春、新春(局部)、既雨芙蓉晚更明、既雨芙蓉晚更明(局部)、秋韵、秋韵(局部)、留我花间住、留我花间住(局部)、家乐无忧等。
《韩羽涂涂抹抹集》收入了韩羽先生近年来创作的绘画、书法作品120余幅。内容包括《红楼梦》人物、戏曲人物、《三个和尚》等绘画作品和生活感悟所书写的书法作品。韩羽先生的作品贴近生活,艺术风格独特,朴素天真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趣。
《镜花缘》清李汝珍著。全书一百回,写的是秀才唐敖游历海外的见闻和唐闺臣等一百个才女的故事。唐敖随妻弟林之洋出海游历是《镜花缘》一书的精彩部分,作品对两面国,无肠国、翼民国等虚幻国度的描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现象和种种恶俗的不满与憎恶。 《镜花缘》的进步思想倾向还表现在对妇女的尊重和反对男尊女卑上。在作者所描写的“女儿国”中,“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同情妇女、尊重女权的思想感情溢于言表,作者笔下的一百个女子都是巾帼英雄,她们或才情敏捷,或侠肠义胆,或深通医理,或长于数字 在写作上,由于作者采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运用奇异的幻想和大胆的夸张进行创作,因而形成《镜花缘》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本书精选了《镜花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朱培钧》收录了朱培钧作品180余幅,包含水墨工笔花鸟作品,很全面的展示了作者各个时期的绘画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朱培钧》收录了朱培钧作品180余幅,包含水墨工笔花鸟作品,很全面的展示了作者各个时期的绘画成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供广大艺术爱好者阅读欣赏。
田雨霖先生曾游学西方,参同画理,致力于求新求变,在花鸟画中植入西画语素,不泥于自然生态的常理,大胆地夸张物象和色彩,有意识地强化形与色的充盈饱满。他的画,藏露之间虽仍见传统写意的笔法,但气格开朗,意象鲜活,笔调雅正,已成一家风范。观田雨霖先生的花鸟画创作,变通之力在于:通古今之变;通中西之变;通雅俗之变;通笔墨之变。田雨霖先生以变通之力,自成一家,能于古今之中变起新境界,于中西之中变化新样式,于雅俗之中变出新品味,于笔墨之中变换新风格。对于花鸟画的现在和未来,对于中国画与世界文化的对话能力,田雨霖先生在他的创作中作了富有启示的回答。
《海上掇英 名家名作(二)》遴选了江宏、车鹏飞、朱新昌、乐震文、朱敏、丁小方、陈琪、张弛、汪家芳、万芾等10位海上著名中国画家的四百多幅作品,结集成精装画册。当你展开一本本画家个人的作品册,画家个体的个性风格跃然眼前。这里选辑的画家及其作品无疑极具个性意识和独特风格意象。当我们将这一画家群体作为联系与整体观察,这套系列图录就有了更为丰富的释读价值。由编者与画家本人共同遴选的作品作为图像文本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信息荷载。我们或然可以看见不同世代的画家在创作中的不同审美取向和脉络。无论是不同世代画家以及不同风格追求,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接续和呈现了海上画家群体继承传统回溯文化根性的努力,也在折射和凸显了海上画家群体在多元开放语境里创新求变的永恒主题。
《翰墨寄情(西南大学组建10周年暨办学110周年校庆作品集)》以西南大学组建10周年暨办学110周年校庆书画作品照片为主,文字为辅,包括“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其他作品”“目录”“简历”五个方面。其所选作品均为杰出校友的之作,《翰墨寄情(西南大学组建10周年暨办学110周年校庆作品集)》既为学校校庆贺礼,也是西南大学校友成果的展示。
《海上掇英——名家名作(一)》遴选了陈佩秋、林曦明、韩敏、韩天衡、杨正新、萧海春、韩硕、张培成、卢甫圣、马小娟等10位海上中国画家的四百多幅作品,结集成精装画册。 当你展开一本本画家个人的作品册,画家个体的个性风格跃然眼前。这里选辑的画家及其作品无疑极具个性意识和独特风格意象。当我们将这一画家群体作为联系与整体观察,这套系列图录就有了更为丰富的释读价值。由编者与画家本人共同遴选的作品作为图像文本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信息荷载。我们或然可以看见不同世代的画家在创作中的不同审美取向和脉络。诸如,陈佩秋学识丰瞻,上溯宋元,着力于宋人“审美意趣和绘画精神的攫取”,开时代新面目。卢甫圣以空勾无皴之笔,汲传统山水精神,援西人现代构成意识,融会贯通、立意为象,作品高古意境又具当代气息。马小娟
山水画,这门古老的东方艺术,用笔与墨创造出的一个氤氲世界,经过一千多年的演绎,踉踉跄跄来到这个色彩斑斓的现世。其艺术的高峰期在宋元已经达到无与伦比的高度,今人再怎么努力也是在古人的阴影下进行经典翻唱。阴差阳错,我却从事了这门行业。其中甘苦只有自己慢慢体验。 或许是小时候生活在封闭的山林里,山民保持着千年不变的农耕生活,眼前之景象跟古人描绘的山水画很像,所以喜欢南宗山水的秀润、婉约,尤其迷恋清初王石谷和石涛的山水,而此二人的画风在当时是风马牛不相及,在我却同样心生欢喜。石谷的严谨,石涛的豪放,都与本人格格不入,但自己依然沉浸在故纸堆里,对着他们的画册一遍遍地临写,做一个残骸迷恋者。 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方式的改变,跟古人的心境已经全然不同,山水画若再按照旧谱来,难
张自薤,1935年出生于江苏南京。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员、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195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导师吴作人、董希文、韦启美等。曾在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美协西安分会,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从事美术创作和教学。1987年赴法国、意大利等国考察并举办画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 主要作品:《南泥湾》《铜墙铁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花灯迎春》《安塞腰鼓》《秦川社火系列》《黄土地系列》等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并收入画集和出版。
陆俨少(1909年-1993年),现代画家。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云水为其著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一格。《虚怀斋藏陆俨少书画集》收录的就是虚怀斋收藏的陆俨少先生的书法、国画作品。
杭州西湖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一直致力于收集保存杭人书画作品,同时也从各大博物馆等机构复制了重量级的西湖书画作为资料保存。此次展览展出的即为其中的精选。杭人,既包括那些生在斯长在斯的杭州人,也涵盖了许多虽然籍贯不为杭州,却在杭州生活过、流连过,视此为精神家园的人。《故乡有此好湖山:西湖博物馆藏历代杭人书画集》里这些“未能抛得杭州去”的书画名家,用笔下流淌的水墨,让西湖山水无形的诗意定格于丝绢和宣纸上,带我们重温杭州历史的记忆,吟咏体味浸淫在山水之间的文人情怀。
《张玉东作品集(套装上下册)》分鸡、牡丹花卉上下两册。本画册开本为8开,预估33.5个印张。张玉东擅长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善于吸取众家之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精大写意花鸟画,尤擅画鸡。《张玉东作品集》收集的作品题材广泛,构图简练概括,收录作者本人具代表性的长卷《百吉图》以及近两年绘制的鸡与牡丹花卉二百余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