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化世间痛苦为激情洋溢的美》 撷取了梵高艺术生涯中大量片段,以严肃而生动的论述呈现了梵高的艺术发展进程。首先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梵高的十载艺术生涯,通过近 300余幅具有代表性的画作,叙述和分析了梵高的艺术之路。此外,《梵高:化世间痛苦为激情洋溢的美》 还收录了梵高大量书信片段,这些 梵高的话 ,直观透露了梵高对人生、艺术的信念及对健康、死亡的看法,读者可由此一窥梵高的精神世界。 在时间顺序的基础上, 《梵高:化世间痛苦为激情洋溢的美》还从两条主线来论述梵高的信仰和艺术生涯:首先,梵高是如何从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其次,梵高艺术历程的各个阶段是如何受到了不同画派和画家的影响。对其产生影响的艺术家与流派包括巴比松派、黄金时代的荷兰画家、印象派、新印象派、
纸本水墨,纵27.8厘米,横980厘米。描写千岩万壑,气势磅礴,山峦、高丘、林木、丛树、山涧、寒林、渔艇、农舍、清江、苇渚、野渡、空舟……场面繁复,然笔笔不懈,尽显出一种沉寂萧疏、清和静谧的美感。画风朴实,墨气深厚。
描绘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梁东角子门内外和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景象。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之一。有扫墓、寒食、插柳、踏青、放风筝等民俗活动,画卷恰恰表现出这一点。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贩夫走卒忙闲不一。远处农家人正在劳作。 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组织画面。
沈周为明代四家之一,“吴门画派”开山祖。其画承宋元传统,出新发展,山水为主兼精花卉,画风早年工调晚年粗放,笔法老硬古拙,风格强烈,对明代吴门派及清代绘画均有很大影响,本画集收入全国各博物馆沈周藏品140多幅。
《戴敦邦水浒人物谱》主要内容包括:有林冲、燕青、燕青、阮小五、扈三娘、孙二娘、石秀、时迁、杨雄、柴进、解珍、白胜、张青、苏学士、王进母子、史进、吕方、杜迁、段景住、《水浒传》长卷(局部)等。
“外事造化,中得心源”、“心与物,形与神,人与自然”的审美思辨在杨殿生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很好地阐释。他的作品多以均匀勾勒和皴擦相结合的技法,借以表现北方银装素裹的山川、静谧的山村、勤劳的乡民、雪白苍茫的大地,尤其是他作品中那些迎着风雪还依然挺立的树木,着实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伯揆,是古称燕赵之地的河北人,他的大写意花鸟画给人强烈的印象是:恣肆挥洒的笔墨气度,放笔得意的传神造型,浑朴灿烂的意境营造,融为一体的诗文书画学养,散发着强烈的文人画气息,同时也含蕴着浓郁的田园之情和乡土之思,辐射出现代观念派生的表现性绘画特征。画集收录了他近年来创造的200余幅大写意花鸟作品,以供读者欣赏。
《梅清画集:黄山画派》收录了作者大量的山水画作品。主要内容包括:南归林屋图(之一)、南归林屋图(之二、之三)、峭壁听松图、松石图、木落看山图、敬亭霁色图、敬亭霁色图(局部)等等。《梅清画集》对于正准备美术考试的读者和美术爱好者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临摹范本。
《张大千画语录图释》主要内容包括:传统写生论、敦煌艺术论、笔墨论、工笔论、荷花论、布局论、泼墨泼彩论、抽象论、诗书画印论、创作论等。
边寿民的《芦雁图册》,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是边氏一生创作大量芦雁图中的代表。《芦雁图研究》作者杨旸以此图册为切入点,对芦雁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发展作了整理和考察。特别是充分利用了日本所收藏的中国宋、元时期的芦雁图作品和中国的藏品,形成了对中国芦雁图画题的类型与内涵的整体印象,以及边寿民在中国芦雁图谱系中的定位。应该说这一研究方法,是在中国传统的绘画研究基础上,融入了日本的新资料、新视点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