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抑非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花鸟画大家、的美术教育家。《陆抑非(竹)/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名家教学示范作品精选》选编的就是先生的竹子画作,以散页的形式呈现,以供读者学习借鉴之用。《陆抑非(竹)/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名家教学示范作品精选》内容丰富完整,深入浅出,易读易懂,此画册所选内容适合临摹学习。
曾鲸(1564~1647)画《严用晦像》手卷,画心长宽131.4cm×30cm,画像右上方款题“癸亥冬日写,曾鲸”,款下钤一白文小印“曾鲸之印”,可知此画作于明代天启癸亥年(1623)冬。画心上分别有沈颢、黄应蛟、归昌世诸人题辞;黄氏、归氏题辞均无年款,沈氏题辞作于清顺治“癸巳秋禊”(1653)。画心前的引首为沈永篆书“情促书癖”四字,款题“沈永书为用晦先生”;钤白文印“沈永之印”及朱文印“石如道人”,起首钤“黄鹄馆”朱文印;冷金笺纸长宽为96.5cm×30cm。画心之后为题跋长卷,分题于七纸。
郭传璋早年师从祁井西、李鹤筹学习山水画和花鸟画,并研习宋元明清诸家绘画及画论,传统功力深厚。在广泛吸收前人传统的基础上,不为古法所囿,经常深入名山大川,接受大自然特别是黄山的启迪。通过长期艺术实践,以造化为师,勇于创新,逐步探索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山水画作品,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本画册是美术教学示范作品中的《写意桃画法》分册,图例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地讲解了写意桃的绘画步骤及技巧。 本画册图文并茂,讲解通俗易懂,画册后还附有大量的作品,实用性强,可供广大美术爱好者学习、临摹。
中国画家都爱饮茶,偶尔也挥毫作画赞美茶。以茶入画自古有之,历代都有名家大作留传于世。但专门以茶为主题、劳心劳力几十年、创作108幅象征“茶寿”画作的画家还不多。林晓丹先生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以画弘扬茶文化、创作茶画最多的国画大家之一。林晓丹先生早年就学于刘海粟大师任校长的上海美专,后长期致力于美术教学和创作,成就斐然。他在绘画上中西兼修,尤擅工笔国画,所作人物无不细腻传神,所绘山水颇富秀雅之气;自上世纪70年代涉足茶画之后,他不断深入生活,参与各种茶事活动,钻研茶的历史和文化,创作了一大批以茶为题材的国画作品。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画料,到唐代已完全成熟。山水画,是禀爱自然的精华,天地的秀气,所以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有无穷的妙趣。本书精选了戴进、吴伟、文徵明、董其昌、恽寿平等明清著名画家的经典山水画精品,并对画家及作品作了详细的介绍,是我们了解明清山水画技法的良师益友。 笔墨技法的成熟和完备、文人参与绘事的积极,使书法内涵和文学了意蕴,在山水和人物、花鸟画中,得到了充分的渗透。传为王维提出的“水墨为上”的观念,更主动加强了水和墨的相互能动作用。如果说,在熟性绢、纸上运作的南宋水墨交融、连勾带皴的方法丰富了五代、北宋时的湿笔浓墨法,那么,在纸本大行其道的元代,南宗山水的风行,除吴镇犹存北宋遗意外,黄、倪、王三家均擅以干笔皴擦的方法
別看到牛市就眼紅,這裡頭陷阱多了,你以為牛入市是好事啊?告訴你吧,十有八九要挨宰!
本书介绍了一颗百年不落的画坛——朱屺瞻,以朱屺瞻先生的话解读朱屺瞻先生的画,同时,也以朱屺瞻先生的画为其画语录作注解,让我们明确、生动、深刻地了解朱屺瞻先生的艺术思想。
何家英,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家津帖,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选粹:何家英》选入何先生工笔人物画作品五十余幅,供广大美术爱好者和学习者欣赏借鉴。
《当代工笔画唯美新势力:吴文莉工笔荷花精选》的作品印记作者的艺术探求的每一步历程,就得更多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世界,注重生活感悟,寻找和呵护好自己的本真。的用笔和绘画都应是若不经心,不刻意不强求的,至高的艺术是百炼钢成绕指柔。这样才能体现自然之美和本真之美。
这是NikonD7000的详细解析手册。书中按照认识相机、性能体验、即时取景、菜单详析、闪光灯与配件、规格附录的步骤,将NikonD7000从按键设计到使用方法,循序渐进的进行了讲解。 本书对机身部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解析,帮助读者了解NikonD7000每一个按键设置,方便学习及使用时查阅。并配合大量图片和清晰的文字说明,对机身使用的系统进行了专业测评,突出相机性能与特点。 在liveview即时取景功能上,NikonD7000比以往的D90以及D300S都有所提升,书中对这一功能的操作要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将拍摄的灵活性推至更高层次。 在菜单分析环节,本书从实际操作的角度为读者分析了NikonD7000每一个选项的用途,更按照实际情况提出了设定建议,为原厂中文使用手册做出专业的补充。 书中提供了闪光灯及镜头的选择意见,并讲解了使用技巧,为用户的创意拍摄增加灵感。
明治花鸟画在现代东方艺术的土地上,是一束珍贵的花朵。它除了提供我们理解现代日本艺术发展的历程,也能帮助我们在追寻自己民族艺术的创新征途中,发挥了借鉴的作用。《画好国画:明治花鸟画》选的画,多数是明治二十年(1887前)前后的各家代表作品,而这些被选进画册中的作品,都是日本天皇宫中的精藏,一直到最近才移交给东京国立博物馆代为保管,由此可知道这批花鸟画在日本艺坛的重要性。
本书用科学方法进行系统整理,谈其发现、源流、版别、珍稀,并以一泉一文形式撰搞成篇。
原始美术遗存表明,人物画在虽国画诸画科中起源最为久远,仕女画作为人物画的一个支科,也早在两晋时期卓然成形,顾恺又描述妇女行为规范为内容的《女史箴图》便是早期仕女画的典范,春蚕吐丝般的线描富有表现力,湿然比当时任何别的方法更能表现对象的形神、质感及组合关系,这种线描的不断丰富发展,与不同时期的书法成果结合之后,形成了以十八描为代表的中国人物画衣纹技法体系,至今魅力不减。 本书收东晋顾恺之;南梁张僧繇;唐周方、张萱、无款;五代阮
《历代名家册页:花鸟》是“历代名家册页”丛书之其中一册。图书以高精度大幅面等同于原作的形式,展示了历代名家经典花鸟作品,为中国画学习者提供了较为实用的学习范本。
菊之为花也,其性傲,其色佳,其香晚。画之者,当胸具全体,方能写其幽致。全体之致,花须低垂而不繁,叶须掩仰而不乱,枝须穿插而不杂,根须交加而不比,此其大略也。若进而求之,即一枝一叶一花一蕊,亦须各得其致。菊虽草本,有傲霜之姿,而与松并称,则枝宜孤劲,异于春花之和柔;叶宜肥润,异于残卉之枯槁。花与蕊,宜含放相兼。枝头偃仰之理,以全放枝重宜偃,花蕊枝轻宜仰;仰者不可过直,偃者不可过垂。此言全体之法,至其花萼枝叶根株,另具画法于后。
中国绘画讲究师承和传统的延续,千余年来一直是这样。与传统的对话、与先师的学习往往成了中国画家的必修课。跳跃式的师承和传统延续也叠加了中国绘画的精度和厚度。这里谈到的丁世弼,是一位借古开今的传统型画家。 在丁世弼的水墨仕女人物画中,较多的表现江南小景,以历史人物作为主体,配有小船、杨柳、桃花、修竹、芭蕉、溪流、篱笆、庭院等。墨彩酣畅淋漓,用色大胆,随意点染;画风质朴醇厚,构图严谨饱满,有浓厚的江南婉约情韵。他将深厚的传统笔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