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辑了自远古到近代中国花鸟画的代表作,按时间顺序分为远古、汉、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近代几个部分。以名家名作为选择基准,每一幅都配有作品介绍,着重以意境、构图特点、笔法、设色以及画家独特的风格为主,使读者能对整幅作品有一个深入、透彻的理解。另外每幅作品前也都有质地、大小尺寸、收藏馆所的介绍,图文合一,成为一个完整的观赏品。
梅墨生,曾署抱道,又名觉予、觉公。1960年7月生于河北迁安,1981年毕业于河北轻工学校美术专业,1991年修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作品曾获首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中意杯龙年国际电视书法篆刻大赛金奖等。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供职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编著出版有中国书法全集·何绍基卷现代书法家批评、书法图式研究、梅墨生美术论评集、梅墨生书法、梅墨生画集等。`
《潘天寿花鸟画论稿(新版)》讲画史画理,画法画诀,指头画,讲境界、讲传统、讲创新、讲生活,传统功力深厚,画法精到,大处着眼,小中见大,文笔典雅。 《潘天寿花鸟画论稿(新版)》荟萃了潘天寿先生的经典著述,搜集了他大量的精品画作画稿,汇编成册,这次新版增补了大量的花鸟范图,更突出花鸟画相关内容,使全书更加丰富完整,是一本高水准的中国国画类读本。
秀勋先生的《新编梅谱》将付梓出版,这在梅界和画界可算是一大幸事。 看到书稿后,我感觉此书有如下特点: 选题上有新创意。我国部《梅谱》是宋代范成大所著,同时代的名画家宋伯仁著有《梅花喜神谱》。但历代的《梅谱》介绍梅花或从植物学角度,或从绘画角度,缺少衔接。《新编梅谱》将植物学上的梅与画家笔下的梅融入一书,是新的创意,它较好地解决了画梅不识梅品、栽梅不懂梅画的问题。其对梅花的推广,对画家了解梅花、师法自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内容上系统全面。在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梅文化源远流长,享有的地位。历代以梅为主题的琴、棋、书、画、诗、词、文、赋,层出不穷,各领风骚。梅画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新编梅谱》以梅画为主线,融识梅、赏梅、画梅、咏梅为一书,又突出画梅必须识梅的主题思想。这对
传统中国画理论博大精深,涉及包括笔墨在内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构图上较为程式化。此书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吸收西洋画的构图观念和成就,在重新审视基础训练与创作实践的关系中,努力把中国花鸟画构图的一些基本原则、规律性知识和作画意图介绍给大家。60个题目一题多画,紧扣题意展开分析,旨在图文对照释读,希望读者在轻松翻阅中得到启示和帮助,以此拓宽读者思维和想象空间。此类专题性的讨论,或许能帮助读者解决一些实际的困惑。
虫、鱼、花、鸟,点缀自然,众卉群芳,令人娱心悦目,藉此戏笔丹青,人生一乐也。 习画学书是老幼学子涵养性格、陶冶情操之途径。幼童课余;信笔涂鸦,能消除疲劳;老年退休,挥洒笔墨,可增加乐趣。养花、锄草、捉虫、观鱼丰富精神生活,强身健体。 人类乃自然界生灵,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公务余睱,徜徉于花鸟虫鱼之间,观其形,闻其声,辨其色,嗅其香,精神振奋,顿时生发热爱自然之心,增爱国之志,或吟诵或书画,身与物同谐,书与画共长。精良笔墨,教育今人,激励来者,此高尚精神,岂不胜于抓骨牌、戏舞厅百位哉! 人生有志,与动物迥别,品德人格,均应操守,忙忙碌碌,转眼百年。精神迹象书画共存,流传百世,利于子孙,此乃吾之志也。 著名草虫画
在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明中叶的“青藤白阳”开辟了文人写意花鸟画的新天地。无论是清初的八大山人,清前期的“扬州八怪”,近代的吴昌硕,现代的齐白石无不深受其影响。其实,“青藤白阳”的提法并不合理,因青藤源于白阳,有了白阳才有青藤的。陈淳(1483-1544)字道复,号白阳山人。生长于15世纪80年代至16世纪40年代的苏州,他并不长寿的62年,横跨了明代中期的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代五朝。陈淳师承于吴门画派的沈周、文徵明,他在诗文、书画、篆籀都。在绘画上,除了花鸟,他还擅长山水,其画面简放纵逸,一意追寻淋漓苍浑之境。他的书法,可与其绘画并驾齐驱,行、草、篆、隶,龙腾鹤紙、豪放天成。而花鸟写意画是他一绝,占有突出地位,影响后世有里程碑的意思。《陈淳花卉册》中所刊其花卉画册页是从上海博物馆及中国历史博物
小居蘸莘,塔影院窗前,枝繁菜茂,郁郁葱葱,敷聱啼岛,畿黠闲花……吟味着隽永可诵的耋款,仰慕先生远离杂乱世事,小居蘸华古寺,猫如先哲陶渊明“采菊束籬下,悠然兄南山”,别有一番莳害壹意、悠悠自得、恬淡安闲之雅趣。先生幼晴居泰安路,稚承父训,六崴习读。是睦泰安路为城郊结合部,智壹之馀,常去捕捉蛔蝈、纺織娘、蟋蟀等。夜晚作壹时,草蟲为燈光所诱,復迥窗檀,躍上壹纸,宛如一帧天造地合之精妙绝品。先生注祝草蟲,屏息凝祝,不忍挥去,乃至忘餐赓寝。每每谈起幼童习画时的流逝崴月,先生的脸上漾溢着顽童般的笑意。
《丹青锦囊花鸟篇:梅、菊》内容是从中国历代传世经典绘画中择精拔粹出的。《丹青锦囊花鸟篇:梅、菊》按朝代进行整理编排,撷取局部细节,重点突出地展示给所有中国画爱好者,以方便画家、研习者在创作或鉴赏研究时,不仅能看清细节之形象,也可参考古人的表现方法。
该书作者为我国工笔花鸟画家邹传安先生,长期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的研究与创作,功力深厚,艺术语言丰富。大面积泼彩与工笔画结合的形式,使工致的物象与元气淋漓的背景吻合,其作品画面精妙、严谨而生动、典雅而厚重、清新而深邃,常能于物理中见人情,于人意中得天趣。他多年来深入生活,创作了大量的高水平国画作品,在全国各向展览中多次获奖,产生了很好的反响。此书收入画家近期精品力作近30幅。
《梅花喜神谱》,分别描绘蓓蕾、小蕊、大蕊、欲开、大开、烂漫、欲谢、就实等梅花的种种形态。每图多一枝一蕊,形象鲜明而富有变化;图左边题诗四句,图上部根据花的情态标以寓意性画。
虫、鱼、花、鸟,点缀自然,众卉群芳,令人娱心悦目,藉此戏笔丹青,人生一乐也。习画学书是老幼学子涵养性格、陶冶情操之途径。幼童课余;信笔涂鸦,能消除疲劳;老年退休,挥洒笔墨,可增加乐趣。养花、锄草、捉虫、观鱼丰富精神生活,强身健体。人类乃自然界生灵,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天人合一。公务余睱,徜徉于花鸟虫鱼之间,观其形,闻其声,辨其色,嗅其香,精神振奋,顿时生发热爱自然之心,增爱国之志,或吟诵或书画,身与物同谐,书与画共长。精良笔墨,教育今人,激励来者,此高尚精神,岂不胜于抓骨牌、戏舞厅百位哉!人生有志,与动物迥别,品德人格,均应操守,忙忙碌碌,转眼百年。精神迹象书画共存,流传百世,利于子孙,此乃吾之志也。著名草虫画家许鸿宾著教学图稿,李苦禅前言,内容为怎样临摹、花卉写生、花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