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品重,畫以格傳,人品高則畫格自高。式觀歷代畫家,靡不若是。錢塘蔡嵐先生為人撝謙蘊藉,处世淡泊冲和,有風人之遺。年甫十三即從師習畫,矻矻垂六十余載。后專攻傳統工筆人物,初从改七芗、任伯年、費丹旭、仇十洲入手,上溯唐宋諸家,旁及彩塑、石刻、帛畫,均潛心臨摹,極慮專精,摭以兼通,故能传神在阿堵間。先生作畫,心閑手暢,兔起鹘落,寓剛健于柔韧,极世态于毫末,展转随形,气王神完。举凡风骚冲淡之趣,忠义傑特之氣,峻潔葆麗之姿,無不凑泊神理,妙合天然,非笔格极高,曷能臻此。昔高西园以左臂作画,浑然纵逸,有元人之气,顾不能工。先生运笔悉以左腕,粗者如风趋电疾,顷刻而成;细者似春蚕吐丝,遒劲连绵,辉光生动,变化不穷。夫画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故写心惟难。先生之画可谓形、神、心俱
《马泉写意仕女》中作者的写意仕女画结合西化技法力求新内容和新的时代气息,并把反应显示生活作为创作重点,做作写意历史人物画重诗情画意,画风潇洒、清新,线条流畅,别具一格。
人物画是中国绘画中最直接反映现实的画科,具有史诗般的特性,作品多描绘一些具有认知或教育意义的画面和场景,内容多样、题材广泛,因此除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之外,人物画还具有其他画科难以比拟的史学价值和社会学文献价值。本书对人物画的写生技法作了详细的介绍。
《宋画汇珍(人物卷)》所选录的作品基本囊括了宋代传世小品绘画的所有精品,它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斑斓古雅、无比丰富的审美世界。而在欣赏、品味这些小品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忘记,这些美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看我们能否体味、能否发现,并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
当日本浮世绘进入晚期时,掀起了一股绘传奇小说的热潮,如浮世绘名家歌川国芳创作描绘武士姿态的“武者绘”风潮。而流传到日本的中国古典小说当时大受日本浮世绘的欢迎,其中便有《西游记》。 《浮世绘?西游记》中的绘画作品是出自日本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之手,绘画作品根据《西游记》原著小说的情节发展,抽取出相应的情节加以刻画和创作。绘画作图严谨,细腻精致,有一种浓厚的日本味道,人物场景传神、独到,并且所绘图画对小说理解很深,很具有代表性。生动地描绘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各种遭遇,妖魔神怪形象夸张,对孙悟空的刻画尤其精彩。
《启功体硬笔书法技法训练行书》为启功体硬笔书法技法训练系列之一本,另有草书和楷书两本。 当代书法大师启功先生的书法结构严紧,瘦劲优雅,深受人们的喜爱。因为启功先生的楷书、行书、草书都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而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启功体。 启功书法不仅深得传统书法的精华,而且其点画结构脉络清晰,铁画银钩,中规入矩,瘦劲通神,这种风格特别适合用硬笔来表现。如果经常用硬笔临习,久而久之可以达到胸有成字,挥笔如意。要是再深入遍临古今名碑名帖,就不难渐入书法堂奥。不过,由于启功先生没有着意去创作硬笔书法,所以硬笔书法作品很少。于今遗存下来的一些硬笔书法作品,又大多是一些行草书信;虽然写得十分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很难找到楷书、行书、草书之间的通变规律,给初学启功硬笔书法的朋友增添了学
艺术美就是运用艺术形式、进行艺术形象创造。展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创作能力和精神修养的美。艺术家之所以被人尊为艺术家,就因为他具有为别人所没有的这种能力和修养。陈方既编著的《书理思辨》内容包括什么是书法艺术、书法为什么能成为艺术、书法形式的本质特征、怎样理解书法与现实的关系、书法美表现在哪……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观音百图》中的观世音菩萨像在画法上,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按照正规仪容所绘的一面二臂,或坐或立,相好端严的形象(如圣观音等)。二是遵照密宗仪轨所绘的各种观音(如大悲观音、如意轮观音、准提观音等)。三是画家在遵守佛教仪轨的基础上自创的观音像(如水月观音、白衣观音、自在观音等)。由于此类画像画家可自由发挥,因此最为复杂与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