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国美术史上群星闪耀的时代,在以文立国的政治环境中,书画艺术空前繁荣,朝野内外崇文尚艺之风盛行。宋代的绘画发展十分全面,人物、山水、花鸟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都有极大发展,绘画的形式也是种类繁多,其中小品画以存世量多、题材广泛,成为欣赏和研究宋代绘画的重要对象。本书从真伪优劣、作者生平、绘画技法、文化特色等多方面对宋代小品画加以解读,侧重画法与画理研究的结合。 宋画色彩典雅幽暗,层次极为丰富,需印刷精良方见其真。本书将临摹学习与画作品鉴合为一体,不同于普通画册明艳失真的色彩,专家反复的校色使得印刷颜色在*程度上反映了古画的原貌。书脊设计上采用的 裸背包布 装帧方式,让书的每一页都可以完全平摊展开,为读者的观看
中国以其传统的文化特点形成了她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画,其中分为花鸟、山水、人物三大画科。本书选取了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杰作100 幅,均配有专业的解读文字。给大众提供了宝贵的临摹欣赏、学习研究的参考资料。 人物是人类较早的艺术表现题材,人物画也中国绘画的三大画科之一。历代画家留下了丰富的绘画遗产,对专业绘画者提供了宝贵的临摹、学习、欣赏、研究和参考的资料。 本书从魏晋到明清,所精选的 100 幅作品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同时,对每幅作品进行讲解,打开了步入传统艺术之门,让更多的社会读者了解中国绘画种 神形兼备 之内涵,从中领悟民族文化艺术之特点。
《簪花仕女图》,唐?周昉绘。绢本设色,纵46厘米,横180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经典作品。 作品内容描绘了春夏之交时,宫廷贵族妇女在园中赏花、戏犬、漫步游玩、闲情雅致的情景。构图节奏舒展明快,人与物远近穿插错落有致。线描圆润流畅,设色浓丽典雅。绘画风格和技法有许多独到之处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其一,画家在线条的运用上突出了线描性能的各种特点。其二,画家在赋彩上的娴熟技法独具匠心。其三,画家在细部处理上精益求精,极尽工巧之能事。 总之《簪花仕女图》是一幅反映唐代宫廷妇女现实生活的画卷,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技巧和极高的鉴赏及学习价值,成为当今学习中国人物绘画的必临作品。 由于原作距今千余年,画面中人物和服饰细部模糊不清,使临摹不能深入进行。所以,本书选用荣宝斋水印本为范
自1987年一没骨法创作出带有逆光感的系列人物肖像《小溪》、《草原》等之后,田黎明的水墨人物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冰由此孕育出一系列淡彩墨人物画,被批评界“利索当然”地纳入到当时风靡全国的新文人画的思潮之列。田黎明也尝试过多种基友的人物画的表现技法和手段,但超越传统的心理需求与落入传统套路的文人画绘画语言之间的深刻矛盾,无疑是建立自己的绘画范式的障碍。田黎明这几年的题材选择阳光下的乡村风情、游泳、少女等,与他对新文人画的反思,对自然生活的成熟理解有着紧密的关系;在绘画语言上基本保持者没骨法的淡彩墨的风格样式,这是他独立于中国当代画坛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彩墨光感画面或许会演变成明快、厚重的浓彩墨光感画面;平面化的画面空间或许因为色彩的浓重和对比而变得富有
《水浒一百零八将图(叶雄绘手卷本)》从整体上求爽,民间画与文人画结合,从细节上又吸取连环画的深入生活,求细致。 《水浒传》中的人物十分个性化,生动、活泼,从刻画的人物性格来看都十分豪爽。叶雄以民间化的笔墨抒文人之情,“逸”就成了“爽”,也正体现了“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明快风格。中国画素以“骨法用笔”体现中国画的本质艺术,然其中的缺陷就是形式感不强,用以表现农民的质朴形象过于纤弱。叶雄为其造像时,笔触与笔势尽可能一致,在体现“爽”时,往往是一笔掠过,把中国画的线描的飘逸感改写成了强劲的运势。
本书内容共分为三篇,其中第一篇以作者的两个作品《大灰狼想吃猪猪》和《鱼一般的歌》为例详细讲解了定格动画的具体制作方法;第二篇以20个案例讲解了定格动画的拍摄方法,深入剖析了利用身边的物件制作定格动画、用纸制作定格动画、用粘土制作定格动画、用食物和饮料制作定格动画以及用意想不到的东西制作定格动画。第三篇主要讲解了定格动画后期制作时的常用软件。
本书收录顾生岳、杨之光、刘文西、李宝峰、石齐、吴山明、王有政、王涛、郭全忠、贺成、王西京、赵建成、张鸿飞、苗再新等当代绘画大师的作品。本书由天津大藏天承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编。
现存早的工笔人物画是战国时期的帛画《龙凤仕女图》和《人物御龙图》,至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技法和主要风貌已日臻完备,其形式呈现出以紧劲连绵、循环超忽的线条来作为画面的主要表现手段,借以传达人物的神韵。到了唐代,工笔人物画的画风已经成熟,达到全盛时期。*代表性的是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作品的线条道劲、色彩古朴,在人物的质感、形象的刻画、气势的宏大等方面堪称传统人物画的典范。韩斡“牧马图》中的人物在造型和运笔行线等方面显示出圆厚、饱满、具有张力的特色。画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人称“吴带当风”,对后世影响深远。张萱的《捣练图》,在人物的结构性安排及用色的丰富等方面均达到了精巧雅丽的效果,颇具对比美、韵律美、均衡美、装饰
任伯年初名润,后改为颐,原字次远,号小楼。1895年病逝于上海,享年56岁。任伯年自幼聪慧,10岁跟其父任鹤声学画人物肖像画。后又效仿费晓楼学画。《任伯年绘画图典(人物卷)》选编作者的花鸟和人物作品二百余幅,一函两册,分为花鸟卷和人物卷,供广大画友欣赏。
本书内容包括线描技法和线描范本两部分。线描技法——系统介绍了线描的学习方法、人物画的线描特点和勾线方法;线描范本选择了吴道子、周昉、李公麟、梁凯、陈洪绶、唐寅、任颐等历代画家人物线描的精萃之作,并附有对画家及作品的点评介绍。
仕女画既是人物画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独立的绘画门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传统绘画中的一支奇葩。历代人物画家多擅长仕女画创作,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绘画作品,为今天学习仕女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研究古代妇女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案头画范:萧惠珠画仕女》是“中国画技法丛书”之一,分步骤讲解了萧惠珠的仕女图的画法与技巧,并收入了她的作品若干。步骤明晰、讲解易懂、图文并茂,让读者能很快掌握仕女画的画法和技巧。
任伯年为清末著名画家,天资卓越,绘画题材涉猎广泛,人物、山水、花卉、禽鸟无所不擅,其笔墨纵横、简约潇洒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此书为任伯年人物画第一册,以单张册页的形式出版,既便于临摹,又便于装框装饰家居。任伯年的人物画虽然脱胎于陈洪绶,但他那钉头鼠尾描强化了笔线的形式感,同时也吸取了西洋画的造型理念。他善于把握各种人物的不同性格、不同动作,笔下的人物富有生活气息,打破了清代人物画造型不准、动态单调的局面,将中国人物画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本书精选16幅大师人物油画,并附画作名称、原作尺寸及作者生平。耳熟能详的大师,和他们眼中 有魅力的人物印象。莫里索是 位加入印象画派的女画家,她本人也曾多次担任同时代大画家马奈的模特。卡萨特 欣赏印象画派的技法,尤其喜欢德加的作品,后来经印象画派莫奈、塞尚等人的引见,与德加认识,长期被认为是德加的学生,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时代 重要的美国画家之一。两位女画家,在当时的男权社会中,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每一幅足够惊艳到你的感官,近距离感受大师的 美人物印象。
综观申少君这十多年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内容上,由生活小景转向佛教人物;二是在形式上,他从即兴的书写转向经意的制作;三是在主题上,他从对现实世界的描述转向对心灵世界的表现。总体来说,它们留下的是一种由外向内的运动轨迹。申少君的画把观赏者推到一个画壁者的位置。从前我们看画时自以为是或自以为非,此际已荡然无存。心理的迎拒,知识的冲突,不会凝固我们的妙思和幽默。或许这些作品本身就有图一个禅宗公案,它用无微不至的实有之际,造出一无所有的虚无之象,同时,它又保有临近极点的充实。本册包含了漓江渔女、会念外语的人、山色图、幽行独径、心远地自偏、困惑、清净图、一尘不染、慎独图等145篇作品。
本书针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史、传统绘画技法、当代工笔画的表现形式和技法进行详细讲解,对目前喜爱工笔人物画的读者,是一本极好的指导性读物。
《新编芥子园画传》是民族文化的积累工程,属人民病态出版社“九五”出版计划的一个重要编辑者都是有素的老同事。主编徐震时,一九六五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兼工人物、山水、花鸟画,擅长摄影,是一痊有丰富编辑创作经验的美术家、出版家。本书的出版工程,是徐震时将要进入老年之前,在人美社领导下联合有识之二对出版界的一大奉献。 《新编芥子园画传》传授技巧特点之一是沿用程式化的方法。各门艺术无论戏曲、舞蹈,也无论绘画,其程式都源于生活,是生活现象转化为艺术样式所采取的特定的概括手段。 本书的前四篇分别从构图、造型、色彩、用线四个基本方面较为系统地剖析了传统装饰构图与西方现代构成、线与色彩交织的表现力等,后一篇《材料与画法》中,则更着重对于初学者的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