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画宣纸高清大图·清:石涛·听泉图》绘层峦叠嶂,远近次第,流泉曲折而下,泉上凉亭一人静坐观赏,树木与凉亭掩映于山石后,两株奇松自山石上斜势而出,与山石融为一体,远山连绵,一派闲适的气象。作品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用墨浓淡干湿有致,或笔筒墨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画风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纵横排奡,生意盎然。作者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
本书系“美术教学示范作品”丛书之一,收录了界画楼台白描画稿作品。每幅作品线条优美、步骤清晰、结构明确、形象生动,使读者轻易得其精华之笔。本书不仅具有欣赏性,也具有的实用性,可供广大美术爱好者临摩学习。
崔如琢,1944年生于北京。幼拜师郑诵先习字,长投李苦禅门下学画。1981年怀揣800元美金,带着梦想行闯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始涉足书画、收藏、鉴赏等领域。11年后旅居香港,9年后再度回归故乡——北京。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崔如琢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心系祖国,致力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反对,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同时胸怀民众,关注和谐社会建设。
文人山水画作为文入画中辉煌的一页,作为一种绘画风格,不管是宋人完成的“法备”还是元人以“取法”为途径的变法,开创的以诗、书、画一体为载体,以写意之精神,抒写文人内在气质的艺术形式都是以“外师造化”为基石的。对于为后世文人敬仰的倪瓒,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他的“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岂知他又说过:“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元人高妙之处正在于“取法”宋人从自然山川而来的“法备”,亦能再入山川感悟天地,“取法—而不“守法”。这种“取法”宋代,“稍加萧散”的文入画演变在花鸟画上表现得更直接。如都受赵孟頫影响的陈琳和王渊,他们都深谙宋人“院体”花鸟画技法,作品还具有“写实”的意味,但其画作不以勾勒描摹为事,更不设色,皆以墨写出,以一种
《艺海集珍》汇集了作者收集的名人书画艺术珍品若干,分为题词、书法、绘画部分。
本书挑选宋画中山水画小品里最常见的精品进行临摹示范讲解,除了作画的分布讲解以外,作品都有相应的白描画稿作对照以及每幅作品的细节处都有其精彩指点,读者可以从一幅画中了解和学习到两种艺术表现方法,是学习山水画必不可少的临摹参考。
《当代中国画名家画龙(顾青蛟)》精心选取江苏国画家顾青蛟先生历年来的画兔作品50余幅集结成册,所选作品皆具有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力,造型严谨、生动、多变,构图以及用色也都很有功力和特色,作品的选择上尽量兼顾了不同风格和表现手法以及画幅形式等,使人能全面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并感受到画家的艺术追求。
本书收录了田绍登工笔、小写意山水画、书画作品,每图附尺寸、年代,书法附释文。田绍登的山水画,通过书法发挥引申,承袭了自己的书法形式特征,其画面没有传统中国画的留白,而是借鉴了西洋画的特点,实施“满构图”,但画面的主题和意境却又体现了东方的一种古典精神和地域性人文传统特征,给观者一种清淡、宁静之美。而在艺术玩家品画馆展出的几十幅湘西水墨写生组图中,那质朴、超逸的画面更让观者沉浸于自由天地的心灵状态。
“笔墨”是传统绘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本书从传统绘画史的考证研究出发,力图为笔墨勾勒出一个清晰的完整的轮廓。搞清本世纪笔墨研究的概况,笔墨与传统绘画体系的关系,与自然造化、与色彩、与工具材料的关系,搞清笔墨在历史演进中的观念、形态、作用、功能、地位方面的变化。寻求笔墨历史发展的自身规律性,以指导创作实践。为笔墨研究领域填补了空白。
华三川,中国当代久负盛名的人物画家。生于1930年3月。浙江宁波人。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专业画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员。长期从事连环画和书籍插图的创作,在人物画创作上有特殊的造诣,成就卓著。连环画作品《白毛女》《项链》《交通站的故事》,获全国连环画创作一等奖、二等奖、荣誉奖。在海峡两岸处于隔绝状态时期,台湾收藏家曾通过多种渠道收藏他画的仕女挂历。九十年代初,台湾艺术图书公司收集华三川历年为持历所作的仕女图九十幅,精印成画集《千娇百媚》和《浓妆淡抹》两册。台湾《艺术家》杂志评介说:“华三川人物画,多数是以中国古代的历史、小说、神话、民间传说中的美人为主题,所以一提到华三种的画,人们的脑海里就自然涌现出他笔下的美女——婉约有致,楚楚动人的风姿。” 华三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