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中家画集:朱屺瞻》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彰显我国近现代绘画艺术之杰出成就,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台湾锦绣文化企业联合编辑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大型系列画册,将陆续选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绘画大师作品出版专集,供专业者及艺术爱好者研赏。
今尾景年(一八四五——一九二四》,名永欢,字子裕,别号景年、聊自乐居、养素斋等,日本京都人。他是活跃于明治、大正年间的圆山四条派画家之一。《景年花鸟画谱》是其按春、夏、秋、冬四时绘制的一百三十余幅花鸟画作。各图皆以不同鸟类配以时令花卉,其禽或翔或伏/其花有开有闭,刻画逼真,色彩鲜明,体现了其“绮丽浓褥”的风格。《景年花鸟画谱》影响极为深远,在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成为长销不衰的经典画谱。我国不少画家如高剑父、陈之佛、郑锦以及陆抑非等,亦曾取资于此,甚或用作授课的临习范本。此次和刻本为底本影印,以飨读者。
项圣谟,初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别号有胥山樵、存存居士、醉风人、大酉山人、莲塘居士、烟波钓徒、松涛散仙、逸叟、狂吟客、鸳湖钓叟、不夜楼中士等等,浙江嘉兴人。 嘉兴项氏,是一个大家族。从项圣谟的一方「大宋南渡以来辽西郡人」印章来看,嘉兴项氏的先祖原是北方人,是在北宋灭亡时逃难到南方定居的。到明代中期以后,在这个家庭里有不少知名人物,或以高官显爵,或以文学艺术而见于记载。项圣谟的五世祖项忠,是正统时的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伯祖父项笃寿,是嘉靖时的进士,也官至兵部郎中。祖父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山人,是有名的古书画大收藏家、鉴赏家和书画家。项子京的性格很特别,对于科举考试很冷淡,万历时征他出来做官,他也不去,而对古代的文物却有特别的嗜好。他所收藏的古代法书名画,以及鼎彝玉石,甲
《当代中国画名家画龙》精心选取当代国内动物国画家杜军、孟祥顺、苏柏斗、陈如东、邹传安、吴静初、朱颖人、顾震岩、张铨、秦天柱、宗万华、郭汝愚、常树森、邢世靖、王申勇、李蒸蒸、王筌力、米春茂、刘继标、郑雅风、方楚雄、荆振初、韩山、顾青蛟、王智勇、韩璐先生近年来的画龙作品50余幅集结成册,所选作品皆具有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力,造型严谨、生动、多变,构图以及用色也都很有功力和特色,并附有精彩作品解析以及步骤展示,每张作品都标注有详细的尺寸、创作年代、材质、技法等,使人能全面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并感受到画家的艺术追求。
《中国古代壁画精粹》以西藏境内公元16世纪以前的七座古代寺院的壁画遗存为主题,这些壁画遗存分别为西藏阿里地区的古格王宫壁画、科迦寺壁画、托林寺壁画、东嘎石窟壁画,日喀则市的夏鲁寺壁画、白居寺壁画,山南地区的扎塘寺壁画。以上七处壁画的年代跨度大约从公元11世纪至公元16世纪,基本反映了早期西藏民间绘画艺术的风貌。由于这些壁画绘制年代较早,因此,壁画的图像学研究与寺院考古目前基本都处于学术研究阶段,很多图片资料将通过本套丛书抢先发售出版。《古格王宫壁画·科迦寺壁画/中国古代壁画精粹·典藏中国》主题为阿里古格王宫。
《画境:方政和工笔花鸟画探微》以全图的形式呈现,没有对作品内容做具体的文字介绍,可供绘画艺术爱好者观摩欣赏。
本书为《中国画技法丛书》之一,提倡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结合,鼓励创新和个人风格的表现。本书收入了陈葆棣写意牡丹的作品,并详细讲解了粉色、绿色、墨色、黄色牡丹的画法、花蕾、半开花朵、枝干的画法。本书既可作为考试训练的重要读物,也可作为美术爱好者的自学及美术院校的教学参考书。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孔小瑜》主要内容包括:孔小瑜画集序、记孔小瑜先生、孔小瑜其人其画、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传神以形尤长博古、百事如意、大地皆春、驯马图、抱琴访友图、博古、岁朝清供、寿同金石、岁寒清供、杜鹃博古、双犬博古牡丹图、曲径通清幽、富贵寿考、五瑞图等。
“名画再现”丛书共13册,分别按时代和中国画的表现内容进行分类成册。每册图书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别展示了中国历代不同时期山水画家、花鸟画家、人物画家的经典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可鉴可赏,可学可藏的大众精品图书。
去年,天津纪念陈少梅百年诞辰,在文化建设高潮中缅怀近代发扬中国画传统的杰出代表,进一步反思百年来传承中国画的历史经验。望百老人孙天牧,作为陈少梅的学生,高龄跋涉专程前往。他的尊师重道,令人感动,而这一行动宣示的深刻意义,则是发展艺术文化的软实力,必须像陈少梅一样,以真才实诣,穿透历史遮蔽与门派之见地传承民族文脉。 中国画白宋元以来,便形成了两种传统:一种是文人画传统,一种是院体传统。二者相互补充又彼此渗透,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但是,明末董其昌提出了以禅为喻的“南北宗论”,把文人画称为“南宗”,把院体画称为“北宗”,提倡南宗文人画的审美旨趣和画法技巧,扬南抑北,产生了极大影响。一方面,综合古人笔墨丘壑再加以半抽象化的体格得到了蓬勃发展,另一方面,讲求真才实学的院体传统被边缘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高冠华》收录了高先生生前创作的代表作品200余幅,全面反映了高先生的创作风貌,是美术院校师生及收藏爱好者理想的参考借鉴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