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1618—1689年),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遗,、岂贤,号半亩,又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龚贤小品山水画》选其山水画20幅供广大画友临习。
本书有乾隆四年(1739)刊本、((昭代丛书》道光本、《花近楼丛书》本、((四铜鼓斋论画集刻》本、《清瘦阁读画十八种》本等版本,本书据《昭代丛书》本。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陈鹏年的序、康熙丁酉(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沈宗敬序,书后有杨复吉的跋。
本书分为佛与菩萨两部分。佛画中《树下说法图》是敦煌藏经洞中创作年代最早、保存状态最完好的一件作品。其中不论主尊、胁侍菩萨,还是女供养人的勾勒和敷色都十分细腻,特别是六位比丘弟子的表情刻画得极为生动,是敦煌遗画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关于《炽盛光佛及五星图》,同样的题材出现在干佛洞Ch.VⅢ洞窟甬道南壁的壁画上,尺幅和场面更为宏大。读者不妨将两者做一对比,定然会对因不同材质而限定的绘制技法有所理解。《释迦瑞相图》带有浓厚的犍陀罗风格,虽为断片,但细密劲健的勾线足以让我们领略到当年“曹衣出水”的风采。书中《阿弥陀·八大菩萨图》、《干手干眼观世音菩萨图》均属于曼荼罗类型的作品,即依照一定的佛典仪轨而绘制,供修行者借相悟体、修持密法之用。
《环翠堂园景图(精)》是“徽派版画”代表性作品之一。画卷纵24厘米,宽1486厘米,吴县画家钱贡绘图,歙县黄氏木刻名工黄应组镌刻,南京书法家李登题签篆额,绘刻于明朝万历年间。“环翠堂”为明代戏曲家汪廷讷在故乡休宁县松萝山下修建的一座私人庭园。“园景图”描绘了园林全景以及附近的山川风物,并以黄山和白岳作为远景映衬,是表现休宁县北部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艺术长卷。《环翠堂园景图、》画面精丽工巧、绚烂多彩,钱贡在画稿设计上融山水与界画技法为一体,虚实结合,剪裁别具一格。黄应组运刀畅而不滑,线条纤细入微,刀法谨丽,风格俊逸缜秀,气韵清雅,具有鲜明的“徽派版画”特色。现代版画收藏家傅惜华藏有汪氏环翠堂原镌刻本。
本画册是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中的一册,书中收入了画家杨善深的动物画精品数篇,书中除原作外,还附有一部分特写,便于欣赏。 本画册以大开本印刷,印刷精美,较好地再现了原作的神韵,可供广大美术爱好者欣赏和临摹。
传统文化是活着的文化,不但活着,而且不能只活在学者专家身上,必须活在众人百姓之中。本着这个信念,作者摒弃学者式的考据来写这本书,而是与年轻一代娓娓交谈,谈中国美术的历史和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美的信仰。书中主要内容有绘画的开始、象形文字、象旦、彩陶、半坡出土的彩陶、中国北方出土的彩陶、直线和曲线、线条、涂面和留白、黑陶、刻、印、拓、商周、铜器、动物画、想像力的发挥、人物画、春秋战国、帛画、写实肖像画、帛画、写实和想像的结合等。
《康巴唐卡》所编著藏传康巴地区唐卡名画124幅,画面斑斓、绚丽、夺目。佛、菩萨、罗汉宝相庄严,展现了藏区画师超凡脱俗的绘画技艺以及洁净虔诚的佛心。在藏传佛教的绘画中,主要是所缘佛菩萨造像,给修行者观想来建立自性中的本尊佛。 人人本具天真佛,本具大菩提心,大圆满见,宇宙万有,生死涅槃一切诸法,莫不包罗在自心本性——明空妙觉之中,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当你看到画的时候,画就是你,你就是画,画人同体。
《水墨画》一书,代表谢氏一生创作和治学的基本思想。至于他的颧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始终是随着岁月和经历的增长而发展的。对于50年代画界的一些过左颧点为了避免过分的不时宜而表述得比较委婉,不够鲜明,是因当时主客观条件的局限;至于某些作品的风格,如董源、巨然的情况,等等,后来也有新的认识。这一些,在1996年《鉴杂稿》(增定本)收入《水墨画》时,由于健康所限,未作修改更动。虽然谢氏离世前,于世称董巨已久的一些傅世作品,已有新的发展观点,欲作论证而天不假年。今日,《水墨画》新版插图导读本又将面世,旧文一任其旧;导读插图,则诚邀徐建融教授大力完成。
在我国的湖南和江西之南有五岭━━大庚岭、骑田岭、越城岭、都宠岭、萌青岭。在五岭南的地区有广东省全部和广西大部及云南部分、越南北部等,唐贞观年间被称之为岭南道。后来,岭南又成为广东省的专称,后被称为岭表、岭外。因为离中原较远,又隔五岭,其文化虽源於中原,但也有异於中原。在古代,尤其是在明以前,岭南文化是远远落後於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和吴越文化的。 本书不仅收录了“岭南画派”的画家作品,也收录了其外延画家的作品,以及影响过“岭南画派”和受“岭南画派”影响的画家之作品,实际上是一本研究广东画家及其有关画家作品的资料集。有些画家并不属于“岭南画派”,如徐悲鸿等,但他们和“岭南派”的画家有过密切的往还,或在岭南活动过,绘画和绘画主张有过互相影响的阶段,为了全面研究“岭南画派”,也就一
对日本美术颇有造诣的美术史学者潘力博士撰著的部全面、深入研究浮世绘的著作出版了。该书在原始、古代直至现代的日本美术发展进程中,赋予浮世绘应有的历史地位,在生动展现浮世绘历史的同时,还指出了来自中国与西方的影响,并涉及19世纪后期日本美术在西方广泛流行并产生重大影响的“日本主义”。配置的大量美术作品与摄影图片,使本书内容不于日本美术,还有助于深入理解日本的历史与社会,以及人们对于美的感性追求与创造,乃至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
中国画或称“国画”,它有别于西方油画、水彩等等绘画门粪,是一种非常育东方特色的绘画形式。中国画的概念形成子民国以后,民国之前,中国人称绘画为“丹青”,民国以后随着西画东渐,许多中国人学习油画、水彩等西洋画技法,这时中国画才作为一个中国本土概念被提出,以示与西画育所区分。《树谱/中国画画谱丛书)》由申石伽、申二伽所著,是一本新颖、活泼的国画教程类书籍。这些示例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编排,初学者可以从最简单的学起,一步一步逐渐掌握中国画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