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书按照张先生的作品类型、内容及其寓意分为12册: 《都市风情》 《弄堂里的三毛》 《抗战烽火》 《三毛从军记》 《三毛流浪记》 《盼望曙光》 《三毛新生记》 《童心未泯》 《追求进步》 《老骥伏枥》 《速写人生》 《艺海浩瀚》 除了有大家非常喜爱的三毛作品,本套书还收录了大量由其后人提供的有关张乐平先生艺海生涯中各个时期、各个艺术领域精彩的作品,其中很多都是首次曝光在大众视野,非常珍贵。 全书除了有从全国各大博物馆中收集的张乐平先生原稿作品,有从各个时期期刊、报纸整理出的张乐平先生漫画小品,还有从全国各地图书馆收集的张乐平绝版书中的作品,共计3000多幅。规模大、质量高,有较强的总结性,不仅记录了张乐平先生的艺术脉络,也是新中国诞生与发展的艺术见证。 编辑拿到这套书的书稿时,惊喜于张乐平
本书有乾隆四年(1739)刊本、((昭代丛书》道光本、《花近楼丛书》本、((四铜鼓斋论画集刻》本、《清瘦阁读画十八种》本等版本,本书据《昭代丛书》本。前有康熙五十七年(1718)陈鹏年的序、康熙丁酉(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沈宗敬序,书后有杨复吉的跋。
龚贤(1618—1689年),又名岂贤,字半千,又字野遗,、岂贤,号半亩,又号柴丈人,江苏昆山人,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工诗文,善行草,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著有《香草堂集》。 《龚贤小品山水画》选其山水画20幅供广大画友临习。
本书分为佛与菩萨两部分。佛画中《树下说法图》是敦煌藏经洞中创作年代最早、保存状态最完好的一件作品。其中不论主尊、胁侍菩萨,还是女供养人的勾勒和敷色都十分细腻,特别是六位比丘弟子的表情刻画得极为生动,是敦煌遗画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关于《炽盛光佛及五星图》,同样的题材出现在干佛洞Ch.VⅢ洞窟甬道南壁的壁画上,尺幅和场面更为宏大。读者不妨将两者做一对比,定然会对因不同材质而限定的绘制技法有所理解。《释迦瑞相图》带有浓厚的犍陀罗风格,虽为断片,但细密劲健的勾线足以让我们领略到当年“曹衣出水”的风采。书中《阿弥陀·八大菩萨图》、《干手干眼观世音菩萨图》均属于曼荼罗类型的作品,即依照一定的佛典仪轨而绘制,供修行者借相悟体、修持密法之用。
《环翠堂园景图(精)》是“徽派版画”代表性作品之一。画卷纵24厘米,宽1486厘米,吴县画家钱贡绘图,歙县黄氏木刻名工黄应组镌刻,南京书法家李登题签篆额,绘刻于明朝万历年间。“环翠堂”为明代戏曲家汪廷讷在故乡休宁县松萝山下修建的一座私人庭园。“园景图”描绘了园林全景以及附近的山川风物,并以黄山和白岳作为远景映衬,是表现休宁县北部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艺术长卷。《环翠堂园景图、》画面精丽工巧、绚烂多彩,钱贡在画稿设计上融山水与界画技法为一体,虚实结合,剪裁别具一格。黄应组运刀畅而不滑,线条纤细入微,刀法谨丽,风格俊逸缜秀,气韵清雅,具有鲜明的“徽派版画”特色。现代版画收藏家傅惜华藏有汪氏环翠堂原镌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