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 书法的演变发展和兴衰更替、书写主题的变化及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和文脉传承、帝王喜好风尚及当时社会思想形态对书法都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本书从书法艺术不同阶段的概述、代表书法家的作品介绍、解析,向读者展开了一条历史脉络清晰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详细介绍,便于读者轻松鸟瞰浩瀚的中国书法史。 其中,书法的不同形式,涉及甲骨文、碑贴、书法、书画题跋等,通过图解形式,配以精准的阐释,解读百余幅的书法史经典,图文资料独到经典,简约深刻,论述通俗而专业,适合读者轻松入手,亦可细品深读,深切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由陈振濂先生主编,拟分三编出版,总量预计在150 200 种之间,基本涵盖国内外珍稀印谱。每编各分专辑渐次推出,每辑 10 12 种,采用通代混编的方式。每辑均含古铜印谱、明清名人印谱、近代学术印谱三大类,并穿插其他特色印谱。选取印谱时,注重原谱的文献价值。所选印谱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删减,以存真貌。陈振濂先生为本丛书撰写总序以及各种印谱的《题解》。 《古玉印汇》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由西泠印社出版。黑框细格,上有墨拓古玉印印蜕,下注藏家、原载、钮式、释文等等,方介堪收集百家印谱中之玉印而摹印之,开了古玉印专门汇集的新风气。本书根据西泠印社藏本影印。
《书法》杂志2019年和2020年合订本是二年二十四期合集,《书法》杂志在书法界具有广泛影响,是书法专业权威期刊,对书法艺术的普及与提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合集内容包括古代书法经典、专题研究、名家札记、书法史料、书法篆刻课堂、书坛新闻等丰富内容,古今贯通,欣赏与学习兼适。
本书从赵朴初书法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400余幅作品,所选作品绝大多数为赵朴初公开发表的作品,少量为赵朴初亲友收藏的作品,均为真迹,涉及其诗词、对联、题签、题额、书信等,较好地反映了赵朴初书法全貌。本书所选作品以时间为顺序编排,所选作品从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末,跨越半个多世纪,可以清晰地反映赵朴初一生不同时段的书法风貌。编者对作品做了释文,并就来源、相关背景也略作介绍,便于读者更加充分地了解赵朴初书法。本书对于研究赵朴初书法具有重要的资料参考价值。
该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是迄今*全的流散海外金文汇编整理成果。全书共十卷,*卷包括中、英文序、收藏地点总目以及引用书目等;第二卷至第九卷,是这部书的主体,汇编了商周金文拓本和摹本1813件;第十卷是器名索引、收藏地点索引以及《汇编》与 美帝国主义劫惊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 (简称《集录》)的对照表等。 本书除详列所选青铜器的存藏情况、流转信息、著录情况之外,还提供了每件青铜器的清晰器物照片、铭文局部照片、与铭文原字等大的清晰拓片照片。其可贵之处在于,书中巴纳本人遍访西欧、北美、澳洲各国,以及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总计数十处公私藏家,亲手墨拓所得达1300余件。全书收录的1800余件商周金文拓本和摹本种,其中 未为前人著录,而为本书特有者,达700余器,有为前人著录而著录之书已绝版难觅者
在中国书法的帖学中,尺牍是一种*为常见的书写形式,书家在写翰扎时,往往意不在书,随手挥运,因势生发,天机自动,真趣罄露,虽无意于工,而恰恰能不求工而自工,达到一种自然的境界。米芾学书,行草宗 二王 ,篆宗史籍,于书无所不学,深有晋人遗风。《米芾手札精选》选米芾手札四十余种,如《清和帖》《乡石帖》《虹县诗帖》等,仿古籍线装,一函一册,不仅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也能让广大书法爱好者领略到中国古典书法的一种理想境界,初学者也可根据每个字的用笔、结构、布势等去临摹。
《王羲之手札精选》精选王羲之六十余幅手札,包括《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二谢帖》《丧乱帖》《孔侍中帖》《平安帖》《何如帖》等,如《平安帖》亦称《修载帖》,与《何如帖》《奉橘帖》共一纸,摹本,硬黄纸本。纵24.7厘米,横46.8厘米。4行,27字。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为项元汴、笪重光、清内府等藏。帖中修载为王羲之的从兄弟王耆;《快雪时晴帖》,纸本,四行,二十八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是王羲之写给 山阴张侯 的一封简短的信。在大雪过后,天气转晴,问候朋友是否安好。王羲之的墨迹至今已失传,这件书迹是后人忠实的摹本,不过仍然可以看出本来的面貌。此帖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形成特有的节奏韵律。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本书编者在手札一侧附有繁体释文,便于
我国传统木刻画,远在刻版印刷术大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唐代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年)印在金刚经上的插画,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建树了新的丰碑。到了明代末年,一六四四年甲申,胡曰从氏所编印《十竹斋笺谱》,运用当时流行的 饾版 、 拱花 之术,曾使彩色套印木刻画艺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峰。 明代末年版、拱花木刻彩印的画集。胡正言辑印。崇祯十七年(1644)刊行。有九龙李于坚、上元李克恭序文。共4卷。卷一有 清供 、 华石 、 博古 画诗 等72种卷二有 胜览 入林 无花 、 凤子 等77种。卷三有 孺慕 、 棣华 、 应求 闺则 等72种。卷四有 建议 寿征 、 灵瑞 、 香雪 等72种。
《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由陈振濂先生主编,拟分三编出版,总量预计在150 200 种之间,基本涵盖国内外珍稀印谱。每编各分专辑渐次推出,每辑 10 12 种,采用通代混编的方式。每辑均含古铜印谱、明清名人印谱、近代学术印谱三大类,并穿插其它特色印谱。选取印谱时,注重原谱的文献价值。所选印谱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删减,以存真貌。陈振濂先生为本丛书撰写总序以及各种印谱的《题解》。 《续古印式》成书缘起,据黄锡蕃自述,是因为先有元代吾丘衍《古印式》,久不传,于是发愿以己藏 续 之。两面钤印,下附释文、钮制,旁附考释。本书根据西泠印社藏本影印。一函一册,一个定价,不分册销售。
本书稿为香港近墨堂藏品遴选精品的合集。本辑收录十种:张骏《桂宫仙诗 思补堂诗》、邵珪《赤壁赋》、王鏊《行草四种》、王守仁《致薛侃札》、夏言《西苑进呈诗》、王问《赠云望先生 春梦婆诗》、彭年《闲居赋归田赋》、莫是龙《尺牍集》、娄坚《千字文》、米万钟《栈道十首》。每种都有图版及相应释文,并加注释,末附一至两篇考证赏析性文字,对该帖其人其事进行较为深入的解读,充分发掘作品的文化、艺术价值,以期读者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了解书家的个性与情怀、书作的特色与成就,以及对与之相关的社会背景与历史脉络作一深入的认识。
【内容简介】:汉字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变化无穷。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的当下,国人对书法艺术仰慕、鉴赏而学习的热情日益高涨,为了满足这一社会性的需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特推出《金印中国著名碑帖》,内容涵盖 行书艺术的旷世杰作 《王羲之兰亭序》, 千古奇迹 《智永真草千字文》, 文、理、艺三绝之作 《孙过庭书谱》, 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 《张旭古诗四帖》, 楷书之正宗 《九成宫醴泉铭》, 柳体书法的里程碑 《玄秘塔碑》等历代名碑名帖。此书将中国历代书法拓本墨迹珍品做成金印放大,同时辅以释文,令习书者在习字的同时亦能领略书家所书内容之含义。本套书装帧典雅,印刷精美,适合不同层次的书家、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一、金石书画润例是书画家个案研究和书画史史段研究的重要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提供独特的视角,藉以了解书画家在某个历史时段艺术追求和价值的自我判断,以及艺术家的艺术活动和经济境遇,同时可以追寻并把握说话艺坛的嬗变与兴衰消长,有些润例留存着以后我们视野消失的艺术家及其生平和艺术活动的珍贵材料。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文化语境的变迁,一度浩若烟海的这类润例大都散佚无闻,编纂本书意在弥补这一遗憾,但事属草创,搜罗未广,遗漏者甚多,有待继续补充完善,望读者鉴之。 二、本上收录金石书画润例二千余件,上起一八七四年,下迄一九四九年,前后跨越七十六个年头,为便于对这大意历史时段金石书画家润例的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本书采用编年体,每件均标明出处与发布时间。 三、本书润例来源有二:一是流传原件,一是报刊上发
郑文公碑有二,一在山东平度天柱山,称上碑;一在山东掖县东南云峰山,称下碑。
郑文公碑有二,一在山东平度天柱山,称上碑;一在山东掖县东南云峰山,称下碑。
海日楼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书家沈曾植(1850—1922)的斋号,他为学志广,舆地、律法、医学、儒道释以及诗词、金石、书法,无所不涉,被誉为“道、咸以降学界之魁杰”。本套《沈曾植题海日楼藏碑帖集》(共3册)所收录碑帖以浙江省博物馆的馆藏为基础,以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兼顾的标准精心挑选后集结而成。函套内另附别册,由专家解读碑帖内容及其版本情况,以便读者欣赏、学习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