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先生的书法并无时人做作的痕迹,它给人的视觉冲击,并不是如上述展厅效应似的装饰效果,而是笔法经营和体势构想的结果使然。其点画之间,放纵笔毫之时,也不忘细心收拾,故其章法有时虽散,神却未乱,而笔力之精,已经不斤斤于篆籀笔法之谨严有度,在融合的格调后,所呈现的状态已非仅显大篆的端肃整饬,故其笔法已不拘泥于中锋,而更多地蕴含汉隶魏碑的形式与格调,在视觉冲击力的表现上,别开生面。其书法正如一壶醇酒,须得细细品味,其内涵深厚,非可一览而无余。
内附大量原拓本及作品考释。 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渔阳( 今北京蓟县) 人,官太常博士,赵孟俯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二人书法当时并称“二妙”。他的书法成就,主要在于行草。草书学怀素并能自出新意。他的执笔方法很有特点,使用独特的回腕法;喜欢用狼毫,写字强调骨力。的确,他的行草书骨力劲健,真力饱满。行笔潇洒自然。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书林藻鉴》)而书法家陈绎曾也说:“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可见他敢于创
本书收录了从日本飞鸟时代的聖德太子(574-622),直至日本室町时代的尊圆亲王(1298-1356)之间的日本书法作品约数百种,在时间上约相当于中国南北朝末期至元朝末期,时间跨度在八百年左右。本书是全面向我国书法界展示日本书道的书法巨著,收录资料全、文字多,收入汉字乎字五千余个,单字数十万个,囊括了日本书道精华,是我国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学习、研究、欣赏书法,尤其是日本书法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将对书法研究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
《书法有法(彩色纪念版)》是畅销二十余年的当代书论经典佳作《书法有法》的纪念版新书。本书首版于2001年,自2010年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修订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截至今年3月,平装版第22次印刷,精装版5次印刷,加上此前几版及多个语种的海外版本,累计重印三十余次,印数逾二十万册,在书法理论类图书中创下了较高的销售纪录。此次推出的《书法有法(典藏版)》是著名书法家孙晓云自《书法有法》首版以来20年后的典藏纪念版。 《书法有法》是孙晓云女士结合自己数十载书写经验对书法笔法的思考沉潜之作。书稿一大特点是文本叙述通俗易读,揭开传统书论晦涩术语之面纱,通过引人入胜的问题设置,以深入浅出的随笔体探讨了执笔法等书法相关的若干重要问题。另一特点是图文并茂,所配图片伴随作者思绪证史说 法 。书法爱好者可从中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有“米襄阳”之称。史传说他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他六岁熟读诗百首,七岁学书,十岁写碑,二十一岁步入官场,确实是个早熟的怪才。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东坡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一新台阶,为画史所称道。米芾究竟以书为尚,还是以画为
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蕴含独有的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我们也许无法拥有那样精湛的书法水平,但可以更好的理解、欣赏书法的美。本书涵盖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及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从书法艺术的不同阶段精选出63幅意义非凡的经典作品和书法大家的代表作介绍给读者。通过图解形式,专业、生动地阐释作品的内容、章法结构、笔画、字体等特色,并解读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书法家故事,且延申到书法源流、相关作品对比,全书共呈现300余幅相关书法精品,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一座纸上中国书法艺术的博物馆,充分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翰墨之美。
《中国书法美术》是为了广大书法爱好者和书法研究者阅读、欣赏和从事研究工作的需要编印的。 本书根据书法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按时代先后编辑,共九卷。卷殷周春秋战国,第二卷秦汉;第三卷魏晋南北朝;第四卷隋诏五代;第五卷和第六卷宋遼金元;第七卷明代、第八卷清代;第九卷民国。历代书法大事年表和索引等,另列别册。 本书险和收录历代名作和有代表性的作品外,并着重選録世不经见的书法精品,尤其是近年来新发现或新出土的重要作品画可能收录。 本书各卷对本时代的书法美术都有扼要叙述,并按书法特点分单元编排,各单元都有简要说明。对收录的作品,根据具體情况,介绍其时代、名称、作者、尺寸、流传状况、出土时间和地点以及收藏单位;对难以辨认的文字,如甲骨文、金文、草书等都书可能附以释文。凡
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年起推出了“中国古代书家小楷精选系列”,几年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一致好评,成为了书法碑帖市场中异军突起的一套拳头产品。 目前,本系列已拥有35个品种,精选魏晋至清各代名手的小楷书迹,不仅关注名迹,更发掘佳作,系统地进行整合。本系列图书设计典雅,精印呈现,手感颇佳,又不失书卷之气,让读者从中能体味到不同书家小楷结体运笔之丰神,展示了小楷运用灵活、结体空灵、章法有致的书艺效果,是广大书法爱好者欣赏与临习不可多得的一套小楷字帖。
本书详尽介绍了颜真卿《多宝塔碑》的笔法、间架结构、章法、落款方法和示意图以及裁纸方法及书法常识等。
无
东晋王氏一门都善书,王羲之的伯父王导、王敦,父亲王廙,叔父王峄,兄弟王恰、王洽、王劭、王荟、侄王珣、王珉、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涣之、献之等,无不以书闻名于时,《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尚存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王僧虔、王荟、王慈、王志七人书翰十通,故世以称《唐摹王右军家书集》。此帖摹于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六九七),据王方庆所进真迹为蓝本,用双钩填廓法精心摹之以留内府,故世又称《万岁通天帖》,此帖勾摹精妙,基本上保存了王氏书风的原貌,真可谓下真迹一等,在王氏一门书迹丧失殆尽的情况下,此册摹本无疑是研究东晋书法最为可靠的珍贵资料。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曾评此帖曰:"此帖云花满眼,奕奕生动,并其用墨之意一一备具,王氏家风漏泄殆尽,是必薛稷、钟绍京诸名手双钩填廓。"如果仔细玩味
这是一套针对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普及读物,目的是以具体的事物来宣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丛书共9本,包括中国玉器、青铜器、书法、医药、曲艺、园林、神话传说、武术和传统工艺。 《中国书法》从“书法史”的角度入手,分别从文字与书法、秦汉之间的书法、书法艺术自觉性、盛唐书法气象、帖学、碑学以及石上的书法——篆刻几个层面展开,在每一个层面选取重要和具代表性的内容加以阐述,详略有当。并且,在对各层面内容进行具体阐述时,照顾到了“书法”这门艺术的特点,即在不断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颐人在汉简书体上的成就,除得力于他自身的素质和刻印上的精湛修养外,还借助了他早年在音乐、绘画方面的有益尝试。见诸他的汉简书作,真草篆隶兼备,藏巧于拙,笔势酣畅,奇崛多姿,深得汉人的风神气韵。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又与音乐暗合,这种表现力极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往往淋漓尽致地阐发出诗文的意蕴和作者的内心感受,他的作品,乍看似乎是汉人简牍的再现,但笔墨所至,又可明显地接触到作者坦诚又透彻的生命律动,高旷超迈的胸襟,洒落自在的情趣洋溢其中。读者如果有兴展读一下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