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8年,刘一闻与鲍贤伦两位书家,连续五年,联袂在杭州、上海、秦皇岛、长沙、济南等地举办书展,并分别以“法度与性情”、“临摹与创作”、“对联书法”、“碑域书法”和“海派书法”为主题,展开深入的学术对话。本书所收的,即是这两位书家上述五次对话的内容,从中可见他们在艺术创作、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经验和境界。
《吴玉如册页》遴选吴玉如先生小楷、小行书,内容多为手札、自作诗及古典诗词。作品时间由其三四十岁贯穿至晚年,从中可清晰地看到吴玉如书法风格的形成及其继承晋唐风范的特点。
小小扇面,看似薄纸半张,除了书画的收藏意义外,还在文学、戏剧、建筑等方面具有共享审美空间的元素。譬如建筑方面,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主场馆屋顶上的两道拱梁,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这些世界聚焦的设计理念呈现出的都很像开放的立体多维扇形。 本书介绍了扇史概述、扇文化及观念隐喻、扇面艺术的空间环境、扇面书法、近现代名家扇面作品这五个部分的内容。
伊秉绶有三十二字隶诀:“方正,奇肆,咨纵,更而,减省,虚实,肥瘦,毫端变幻,出乎腕下,应知凝神造意,莫可忘拙。” 当代名书法家章友芝总结伊隶奇特章法:“每格折成四乘六,或四乘七的长方形。写时每字顶格,底下留着空白,左右距离紧凑,形成上平下宽,左右靠紧的格局。” 伊隶有篆籀气,用笔平直,中锋,少汉隶之波磔,偶见波磔亦意到即止。笔画减省唯直线、弧线、点。改汉隶扁平为方。注意整体章法,字内结构与字外空间的位置经营。以笔画主次、长短、揖让、巧借、疏密、奇险手法来制造作品的古拙奇趣,独树一帜。
王铎书法作品存世量较大,《王铎书法类》从中选录适宜鉴赏、临摹、学习,且受公认的书法作品予以分类编撰。某些质量明显较差的作品、伪作、手稿、草稿则不予收录。 将王铎传世作品分临摹、创作两大类,共八卷(二十册)。其中创作作品以其形制分作立轴、长卷、杂书等。临摹作品则以其临:『王』、唐代诸贤及阁帖等法书归类编排,并挑选出相应法帖附于后,便于研究和鉴赏。不同时期临写同一原帖的归在一个临摹分册内。
上乘之作,垂范后昆,集历代名家碑帖之大成。旦拥有,心无旁骛,实乃研习翰墨之至宝。《书法至宝》为卡片形式,所选皆古代法书,从陆机至赵孟頫,都是书史上大师级书法家。图书形式小巧精致,每本图板丰富,附有简介、释文及注释。一册在手,既是知识卡片,又是艺术品。方便学习与欣赏。
这里的文章除了第六部分之外,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名家书法、民间书法和形式构成。名家书法和民间书法是传统的两大类型,形式构成是当代书法的创新方向,归结起来,全书的宗旨就是如何认识传统与创新的问题。 这些文章以实践为基础,有感而发,表达了作者在学书过程中所遇到的疑虑和困惑,以及所得到的体会和感想。
此部《毛泽东手迹精读》共分为“自作诗词”、“题词题字”、“书简信函”、“文电书稿”、“批注札记”和“古人诗词”六个部分,从我社出版的《毛泽东手迹》中遴选出的精华图片40余件80多幅以供读者享阅,为丛书举隅性的精读本,集中再现了毛泽东在诗词、题词、文稿、书信、批注等方面的书法手迹,既是革命历史的重要记录,又有很高的文献价值,许多还是书法艺术的瑰宝。
《书法与古籍》,本书包括从最早的文学到最早的书籍、雕版印刷发明前后的写本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