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蕴含独有的形神兼备的艺术魅力。我们也许无法拥有那样精湛的书法水平,但可以更好的理解、欣赏书法的美。本书涵盖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及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从书法艺术的不同阶段精选出63幅意义非凡的经典作品和书法大家的代表作介绍给读者。通过图解形式,专业、生动地阐释作品的内容、章法结构、笔画、字体等特色,并解读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书法家故事,且延申到书法源流、相关作品对比,全书共呈现300余幅相关书法精品,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一座纸上中国书法艺术的博物馆,充分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翰墨之美。
晋唐五代宋元古书画是中国无比灿烂的古文明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审美,是一个民族的眼光、智慧,不可等闲视之。无论是哪个国家、民族, 如果在审美上先行一步,就会在文化上占得先机。世界文明的历史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作为中国悠悠千载的优秀古书画,是国之瑰宝,是大国实力,其意义和影响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低估的。本书收录具有代表的晋唐五代宋元山水、书法作品,将审美引入古书画的鉴定过程,主张应认真看画,看懂画,从审美的角度和方法揭示作品的内在性、艺术性和独特性。本书以具体作品的列举来说明审美至鉴定的统一过程,是古书画爱好者的鉴定实操荐读图书。
本书由曾繁涤编辑整理,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张善孖、张大千手录的曾熙书画作品的诗文题跋以及这些题跋的释文。张大千、张善孖与曾李二师之间的往来书画诗文。后是与前面题跋相关的书画作品约70幅。此外,尚有朱万章撰写的序言,以及张氏兄弟和曾李二师以及一众友人相关图片资料若干。有些资料是次面世,可以为研究大风堂张善孖、张大千兄弟与其师曾熙之间的文脉传承艺术流变提供大量珍贵资料,也为收藏他们的艺术作品提供一些帮助。
李鸿藻,直隶高阳(今河北高阳)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同治帝师,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他长期入直军机处,参与同光年间的诸多重大政务决策,且引领张佩纶、张之洞等人,纠弹时政,为晚清著名的 清流派 。然而,相对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晚清名臣均有全集传世,李鸿藻留下的史料并不多,甚至可以说相当少。北京谢亚衡先生藏有李鸿藻书札一册,乃同治年间李鸿藻在京期间所写,有一百六十余页,涉及政务往来、日常交际、家庭事务等,内容丰富,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李鸿藻的书法源出颜真卿,又受苏东坡影响,厚重凝练,气息醇正,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也具有可资取法之处。本书为影印李鸿藻书札,并加注释文和考证。
“华山庙碑”刊刻于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又称“华山碑”。属隶楷书法作品,原石已毁。书稿为中国 图书馆藏明精拓本,图版清晰,拓工精致且拓制时间早,后有名家校碑记及题跋。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华山庙碑”额篆“西岳华山庙碑”2行6字,碑文共20行,满行55字,书法上,其用笔方圆兼备,结体方整匀称,章法整肃庄重,兼有《衡方碑》之朴茂、《曹全碑》之溢美流动和《夏承碑》之圆转古拙。碑上刻有颜真卿《谒金 神祠题记》于《华岳庙碑》右侧,乃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50岁自蒲州刺史贬为饶州刺史时游华岳庙之题名。84字,字字精神,颇具庙堂之气。虽是游记,早已成为学书者的范本。
“华山庙碑”刊刻于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又称“华山碑”。属隶楷书法作品,原石已毁。书稿为中国 图书馆藏明精拓本,图版清晰,拓工精致且拓制时间早,后有名家校碑记及题跋。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华山庙碑”额篆“西岳华山庙碑”2行6字,碑文共20行,满行55字,书法上,其用笔方圆兼备,结体方整匀称,章法整肃庄重,兼有《衡方碑》之朴茂、《曹全碑》之溢美流动和《夏承碑》之圆转古拙。碑上刻有颜真卿《谒金 神祠题记》于《华岳庙碑》右侧,乃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50岁自蒲州刺史贬为饶州刺史时游华岳庙之题名。84字,字字精神,颇具庙堂之气。虽是游记,早已成为学书者的范本。
在建党百年之际,南京大学许结教授主编、著名书法家孙晓云女士创作的文注兼书法读本《运河颂》力图通过诗、词、曲、赋的文字和书法的力量,抒写赞颂中华大运河波澜壮阔的史诗,使当下读者重温大运河的峥嵘岁月、大运河的文脉历史。 这条可以溯源至春秋时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的大运河是一条流淌在中国大地上举世瞩目的东方奇迹,这条与民生国运须臾不可分离的地理奇观,孕育着另一条隽永不朽的文本大运河。前者是流淌在中国大地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迹,后者存录了大运河文化带古人们的音容和情怀,是流淌在中国人心灵家园的回味不尽的隽永诗文。编纂《运河颂》,就是要以书籍的形式、书法的温度呈现这条凝聚在大运河从初创到成型的历史时间中华文明贯穿其中的大运河。 全书从大运河开凿、功能、自然、人文、治理、传承六个方面提炼、
石齐,一九三九年生。福建人。擅长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书法、油画皆精。曾获世界和平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1963年毕业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北京画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协理事,北京市高级职称(美术)评委,国家一级画家(教授).作品有《迎春》、《霸王别姬》等,《人人都在幸福中》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出版有《石齐画集》等。
本书收录吴昌硕先生早期手稿50余份,系整理单独出版,具有较高的文献资料价值。 吴昌硕(1844.8.1—1927.11.29),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家”。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文人画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吴昌硕
怀素是唐代狂草书法的代表人物,与张旭并称为"颠张狂素",他的草书《自叙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狂草书法的经典之作。《怀素草书欣赏与临写》讲述了草书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介绍了怀素的生平和草书风格,分析了怀素草书代表作品《自叙帖》的艺术特点,运用 "三米格草书经典临写方法",示范临写《自叙帖》,为广大书法爱好提供了系统、专业的草书经典学习资料。
《中国好书法·大师手稿系列:齐白石手稿》是迄今为止最精、放大呈现的齐白石手稿盛宴,收录近270幅震撼人心的齐白石手稿,精选《癸卯日记》《寄园日记》《蜀游杂记》《白石诗草》《与姚石倩书》《与叔勉先生书》《致伊藤为雄信札》《账簿及杂记》《白石自状略》等22种白石先生手稿。
《行书/人美书谱》为《人美书谱》行书卷系列丛书一卷,具体包括:《王羲之行书丛帖(宝晋斋法帖本)》《集王字圣教序三种》《摹王羲之兰亭叙六种》《晋、唐名家墨迹》等。全书四色印刷,精校颜色,力求还原拓本原貌。部分碑帖还在后附有局部放大版本,供读者临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