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蜀素帖》用笔干净利索、洞达跳宕、提按分明、刚柔相济,结字奇纵变幻、缩放有效、欹正相生,章法跌宕起伏,为初学米芾行书的很好临本。 由施志伟编著的《行书临习技法精讲(米芾蜀素帖)》首先从作者、作品简介开始,了解作品历史的背景及其本身更为具体的背景,这样有利于读者提高书法的审美能力。 其次则从技术层面上讲解毛笔的执笔、运笔方式,便于初学者掌握;转而讲述书法的点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和章法,配以范字的简述和描画毛笔运笔走势轨迹,使读者更加直观地学习运用。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掌握技巧和熟练创作,书中收集诸如成语、对联和古诗的集字作品,以引导读者举一反三,加以变化运用,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友沈道榮先生在编撰了欧、褚、颜、柳诸先贤楷书字汇或辨异字典,以及隶书、草书辨异字典或手册之后,又编撰了此《全羲之王獻之行书草书字典》。“二王”在我国书法史上古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影响十分巨大而深远。他们的书作、特别是其行书和草书,已成为中国传统书实上的主流。然而,他们傅世的书迹、包括傅为他们所为的字迹非常丰富而纷繁,整理这些书迹是个十分繁难的工作。沈先生花费了数年的时间,从四百余帖、两万余字中遴选出出具有特色的一万余个范字。基本上概括了所能见到的“二王”有代表性的字迹,为有志学习“二王”书法的同好们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平台。沈先生正以他多年编撰字汇的经验,设置了部首和笔画等检索方法,使众多、繁乱的王字变得易於查考。
王铎草书,属大写意一派,与明末董其昌背道而驰,具有强烈的个人面貌:狂肆酣畅的用笔、瑰丽险绝的结字、纵横奔突的章法、吞吐风云的气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狂草跌宕雄狂的风采。他的书法于纵势中常常横笔崛出,又时时于使转中巧用折笔,收放自如,情绪跌宕。他还善用张墨,通过线与墨块的对比,大胆地创造出一种明快的视觉效果,也似乎让观者感受到强烈的音乐节奏。他将雄强、刚劲之气融于书中,将旭、素之意化为己用,极力变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率真的抒情风格。
《理解闪光灯摄影用热靴闪光灯拍出精彩照片》是享誉国际知名摄影大师、摄影书作家布莱恩彼得森继其经典之作《理解曝光》之后的又一力作。延续了布莱恩彼得森一贯风趣的写作风格,本书讲述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摄影核心技术热靴闪光灯的使用。它可以帮助摄影师摆脱自然光线不足时的局限,探索人造光线令人兴奋的各种可能性,从而让您得到满意的照片。《理解闪光灯摄影用热靴闪光灯拍出精彩照片》是掌握使用热靴闪光灯拍出精彩照片的快捷指南,主题包括摇拍、变焦、曝光、凝固并突出动态瞬间等拍摄技术。布莱恩彼得森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为读者解释了热靴闪光灯的工作原理,并展示了如何由“TTL”闪光模式跨越到手动闪光模式,使您在每一次的拍摄过程中,都可以轻松控制光线的质量、形状和方向,从而得到的曝光。书中对拍摄技巧及术语的解释清晰
《历代大家书法经典技法要诀丛帖:王献之行书技法要诀》从王献之行书的笔画写法、用笔特色、结构特征、章法特点以及对王献之行书的风格特点的分析,十分全面的阐述了王献之行书特色及历史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是我们学习书法的经典入门法帖,极具市场潜力,现以八开本修订面市,必定会受到广大学书者的欢迎。
新碑帖的发现和出土,不仅改变书法史的阐述方式与角度,使得每一个时代的书法史图谱更为详实而可靠;而且对于更广大的学书者群体,将引起具体的技法反思与推进,在取法的横向选择与纵向的书风参照上,提供靠前的可能。
“毛笔大讲堂”在对各帖的编排上,遵从学书规律,依点画、结字、章法等环节,循序渐进,深入细致。范字均从原碑帖中精心选取,在笔画清晰的基础上极力保持原碑原貌。分析讲解上通俗易懂,要言不烦,旨在揭示古人用笔和结字的规律性的东西,通过逐章的临习,让读者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同时,在每册书的章法部分,还编写了若干原碑帖的集字示例,目的是为引导读者在充分临习之后,逐步培养书法创作意识,学以致用。这也是本丛书的一个特色。本书为《柳公权玄秘塔碑》,由严海南编著。
《魏碑集字古诗创作》编排上,先让作者用碑帖的原味书写古诗,再配上原碑字进行对照,用集原碑字和作者通篇书写结合的方式来,诠释如何来完成古诗的创作。全书基本集魏碑的各种风格如始平公、张黑女、张猛龙等诸碑的古诗创作10幅左右,并把其间难写字放大解析,再配上创作中会碰到得章法、落款、盖章、形制等问题进行逐一解答,让您把本书作为书法创作之书。
本书讲述了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一”,开创江西诗派。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并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其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行笔曲折顿挫,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几千年来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书法遗产。其中许多的碑帖墨迹,被后人所推崇,广为习书者仿效和临摹。本帖将所有的范字还原成墨迹,使其更接近书法大师的真迹,同时适度放大和在笔画中用白细线勾画笔法走势,增加了图文的可读性,结构要领的直观性,文字精解的易读性,并加以归类编排。使学书者更容易领悟大师书体的特点,引导学习者举一反三,加以变化运用,以提高书法基础训练的效果。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与中华文明共生共存,密不可分,形成了秦篆、汉隶、唐楷等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各种书体,更孕育出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頫等众多具有个性特征的书法大家。正是在这样的发展和传承中,积淀了丰富的书法理论和研习方法。千百年来中国人都遵循着丰富书法研习方法,养成从小\“习文练字”的传统,在书法的研习中,养成讲规矩、正身心、严谨治学的良好习惯。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在文化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研修课程,形成了“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等人们认同的文化理念。因而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也成为用来衡量个人文化素养的一种尺度和标准。依据《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为适应当前书法课程的开展、快速掌握提升汉字书写基础水平,也是我们编写“楷书练习指导”系列丛书《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
本书分为概述、拓片的制作和拓片的艺术创作三部分。内容包括:拓片的简史;拓片的工艺特性;拓制名词简介;拓片制作的工具;拓制技术;构思与准备等。
智永,生卒年不详,本姓王,名法极,历梁、陈、隋三朝,传百岁而终,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世孙,出于王徽之一族。他早年出家为僧,后云游至浙江省吴兴县永欣寺,住了整整三十年,人称“永禅师”。在寺中,智永深居简出,每日临摹王羲之的字,从未间断。他在屋内备了几只容量为一石多的大蔍子,笔头写秃后就取下丢进簏子里。后来破笔头积了十大簏,智永便在屋前筑冢埋笔,人称“退笔冢”。当时向智永求书者甚多,常常踏破门槛,于是智永用铁皮裹上门槛,称之为“铁门限”。可见智永习书之刻苦,书名远扬,是我国历史上承袭“二王”书风又有自己风格的书法家。智永的代表作《真草千字文》是他在晩年花数十年时间,以《千文字》为内从,分真、草两体书写而成的,共写了一千多本,从中挑选最满意的八百本分送给浙东各个寺院,有“天下
《伊秉绶隶体(学生书法考级教程放大版)/历代碑帖摹本》一书为作者方立的书法习得教程,通过拆解汉字的框架结构,强化练习各部首笔画,并最终形成对汉字整体结构的把握和美的体验,以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书法要诀,快速上手。
在草书当中似乎有某种规矩,但是严格地说来又可以说是没有规矩的。这是因为草书会根据人或者被使用场所的不同,而进行微妙的变化。在哪里进行怎样的变化呢?对于初学者来说,被一致地认为一草书难学一当我们这样认为的时候,就必须到古典中去寻求典范。《十七帖》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自古以来,就被当作草书的圣典而受到尊崇,现在也依然作为书法学习者的备加重视。在这个讲座中,已经出版发行了《王羲之尺牍》,它就草书一般形式的多样性进行了讨论;而在这本书里,我将就王羲之的用笔法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考证,希望可以借此给草书学习者补充必要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