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编年以收录王铎传世书画作品为主,兼及款识、题跋、质地、尺幅、作品藏处、资料来源等以供读者参考。 本编年以作者年龄为序,系以干支、公元、建元作品凡有记时者各只按时序节令次第排列,附以编号仅存记年者列于该年之后。 作者未署年款之作品,各家研究排列穿插,仁智互见,为免混淆,一律排入无记年作品之中,以便查找。 无记年作品,以装裱形式为界,按轴、卷、册、扇面、题跋等次序排列。 本编年采用资料,均详细注明来源、出处、转载书目等,王铎书画用印异彩纷呈,本编年将王铎书画用印分为七类,为名印、字号印、书齐印、识官印、闲章、对印选萃、伪印举例,每类印章均注明出处,以供核查,另选名款若干赋于其后。 本书是一部学习、欣赏、收藏、馈赠的好书!
趟之谦(一八二九——一八八四),宁益甫、羁叔,号悲庵,别号铁二、无闷、冷君、憨寮、梅庵等,晚清杰出的篆刻家和书画家。 趟之谦祖籍浙江嵊县,后遥会稽大坊口。他家数代经商,幼年时,家道衰落,十五岁时又因其兄之讼案以致家产荡尽,生活〔日益危苦,经岁奔赴卖衣续食〕。趟之廉从年轻时代就开始了鬻书卖昼的生涯。他当过塾师,后人绍兴知府缪梓幕中。清咸丰九年(一八五九年)中恩科乡试第三名,成了举人。曾居京师应礼部试,取为国史馆誉录,后议叙补缺,历任江西鄱阳、奉新、南城知县。四十四岁时,应巡抚刘坤一之邀离开京城去江西,担任修编《江西通志》的总编,五十六岁卒于南城官舍。趟之廉一生才华横溢,书画、篆刻均造诣精深,又是诗人、学者。着有《悲庵居士文本》、《诗剩》、《八朝别字记》、《补寰宇访碑录》等。
《居延新简书法(合集)》为“简帛书法大系”新出西北汉简图书。本书一函四册。 居延新简,1973年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破城子遗址。两汉时期,此地是居延都尉甲渠候官的军事驻地。从今天的酒泉东北走,沿额济纳河一直到居延海,是汉武帝太初三年(前102)派强弩都尉路博德修筑的居延边塞。从北到南,由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驻兵屯守。北有居延都尉下属的殄北候官、甲渠候官(王莽时改为甲沟候官)和卅井候官,南有肩水都尉下属的肩水候官、广地候官、橐他候官、仓石候官和庾候官。再南还有酒泉北部都尉下属的会水候官。居延新简就出自其中的甲渠候官。 “候官”一名,既指都尉府下属的军事驻防机构,亦指该机构的军事主官。候官的秩级比六百石,略低于六百石的小县县长。居延新简就是甲渠候官长期驻守此地形成的上报下达的屯戍文
历代小楷精粹分四卷,分别为魏晋隋唐卷、宋元卷、明代卷、清-民国卷。所选作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历代著名书家经典作品,一部分为画家或其他文人书家所留存的小楷精粹,基本出现在画作题跋中或手稿书札中。全书本着拓宽书法史小楷作品范围的目的,虽每种作品只收录代表性数页,但全书涉猎点众多,为读者在小楷的书写与研究中提出更多的可能性与借鉴作用。
《常用行草字汇(修订版)》一书具有学术性、鉴赏性、实用性。全书墨迹五千三百二十五字,为方便读者查阅,索引条目以字母章节为序,在墨迹正文页码中有仿宋字、拼音字母以便对照和辨认。作者考虑到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广大书法爱好者的研习以及国际孔子学院的使用,推广中国文字语言,全书用繁体字,亦有利于书法界朋友参阅。
《图书集刊》为民国时期重要学术刊物,创刊于1942年3月,由四川省立图书馆编辑发行,蒙文通任主编,当年即发刊三期(第二、三期分别于6月和11月出刊),之后一年一期,一直到1949年停刊,共出9期。 《图书集刊》重视中国传统学术和文献学的研究与传播,发表并保存了许多名家力作,廖平、谢无量、钱穆、熊十力、李源澄、蒙季甫等人都曾在该刊发表学术论著,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各类,以文献考据为主。蒙文通本人所发表文章,以史学为主,另于经学和儒道墨法亦有专论。此刊还发表了一些古今知名学者的重要遗文,创刊号刊载了戴东原未刊稿《孟子私淑录》,第二、三期载章学诚《 逸篇》,第五期载廖季平未刊稿《 杜氏五十凡驳例笺》和王存善遗著《宋拓 目录》,第六期载顾亭林遗著《蒋山佣残稿》,第七、八期载刘鉴泉未刊稿《道教征略》,第八
黄庭坚草书十分强调节奏韵律,注重笔法腕法,绫条沉着老辣,极富振荡感、立体感;在结字和章法上也有重大突破,形成独特风格——苍老跌宕。
本书为书法技法讲坛丛书的一本,精选历代有代表性的清秀飘逸一路的隶书书法作品,如《曹全碑》《礼器碑》《孔宙碑》《朝侯小子残碑》等,分笔法、线条、墨法、间架、空间、章法等技法进行讲解,力图用图说话,并标注指示符号,解说文字条理分明、切中要害,从多角度、多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让读者轻松掌握更高层次的隶书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