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迁碑》以格调高古雄强著称于世。用笔方面,以方笔为主,方笔是全碑的基本笔法。它落笔果断,运笔劲爽,笔画粗重浑厚,骨力遒劲,转折方圆兼备,笔势直拓奔放,被誉为方笔雄强的典范。同时,《张迁碑》的用笔又是轻灵稚拙的,那些非主笔的短小的笔画,好似很不经意,反而流露出率真简朴之趣,表现出虚实相生、用笔丰富的特点。 《张迁碑》是学习隶书的的范本之一。因其以方笔为主,初学有一定难度,不妨在先临写像《曹全碑》、《乙瑛碑》等以圆笔为主的碑刻的基础上再临摹此碑,是最为得法。《张迁碑写法与注译》讲述了《张迁碑》的写法与注译。
《孙伯翔谈艺录》内容简述的是在以构筑新学科、建立大体系为时髦,令人望而生畏的大部头书法理论着作如雨后春笋的现代社会,孙伯翔先生这本谈艺录的篇幅多少显得有些单薄。但是,这本谈艺录中所包含的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所谈论的内容也是切实而明晰的。在这本谈艺录中,没有故弄玄虚之论,没有隔靴搔痒之言,没有空洞无稽之谈。每一篇文字都一如孙先生的书法,是汗水的凝固,是心血的结晶,是人生的感悟,是艺术的升华。 不论名满天下的艺术家,还是刚刚起步的初学者,都会从这《孙伯翔谈艺录》中汲取到营养,感觉到收获,甚至体会到快乐。这是我在编辑这《孙伯翔谈艺录》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的印象。 正因为如此,我不敢专有,便忙里偷闲,将孙先生的讲义、文稿、谈话汇集起来,编辑了这本谈艺录。
本书是专门为尼康D750用户而写的相机操作指南与实拍技法宝典,它能够帮助读者发掘尼康D750相机的多种优势,提升摄影技术。本书首先将针对曝光三要素、白平衡、照片格式等摄影基础知识进行全面讲解。紧接着会针对尼康D750,对机身按钮和基本设置做详细的介绍。,基于读者对前面的摄影术语和摄影基础知识的掌握,结合尼康D750相机本身,本书将展开一系列的拍摄技巧讲解。通过详细的步骤演示和参数介绍,帮助读者充分利用尼康D750的优势,拍摄出具有专业水准的摄影作品。 具体来说,全书二十二个章节,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部分主要讲解与摄影相关的基础知识,为后面的阅读打下基础。第二部分针对尼康D750相机进行详细介绍,包括相机外观按钮、系统功能方面的介绍,以及如何设置和操控相机等。第三部分是全书的重点,在本章节中,会将读者
本书是一本全面解析NikonD810强大功能、实拍设置技巧及各类拍摄题材实战技法的实用类书籍,将官方手册中没讲清楚的内容以及抽象的功能描述,以实拍测试、精美照片展示、文字详解的形式讲明白、讲清楚。 在相机功能及拍摄参数设置方面,本书不仅针对NikonD810相机结构、菜单功能以及光圈、快门速度、白平衡、感光度、曝光补偿、测光模式、对焦模式、拍摄模式等设置技巧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更有详细的菜单操作图示,即使是没有任何摄影基础的初学者也能够根据这样的图示,玩转相机的菜单及功能设置。 在镜头与附件方面,本书针对数款适合该相机配套使用的高素质镜头进行了详细点评,同时对常用附件的功能、使用技巧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以便各位读者有选择地购买相关镜头、附件,与NikonD810配合使用拍摄出更漂亮的照片。 在实战技术方面
《杨岘临汉隶四种》由有名书法家金伯兴先生作序,配以刘阳先生对杨岘书法的简评。全书以图片为主,一共约300页,具体结构顺序为临《史晨碑》(后),临《史晨碑》(前),临《张迁碑》,临《西狭颂》,临《礼器碑》。
本书对唐代(618至907)的楷书文字进行了分类整理。 收录对象的资料达190种,字母为5840字,字例是从46000余字中严格筛选出来的,每一个字都记载了其出版。 对于收录文字原则上选择完好的文字,不清晰文字听好割爱。 对于同一资料相似书风的文字,经过比较对照选择重要的。 对于异体字、则天文字等特殊字形的文字,收录其中的比较普及的。收录资料中还包括了孔子庙堂碑的文字,覆刻的文字及后人描摹的文字各自标注。 关于文字大小,写经等手笔资料基本按照原尺寸登载,其余大多数登载缩小文字。毛笔资料中也采用包含行意的楷书。 为了不损坏原来文字的风采,原则上不进行任何修改。但是为欣赏方便,对文字周边的污渍及欠损部分做了适当的修正。拓本文字采用黑白色反转方式登载。 考虑到读者的方便,卷末附总画索引。
与颜真卿的其他碑帖相比,《自书告身帖》更显示出了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 首先《自书告身帖》是墨迹本,是颜真卿书法艺术的[庐山真面目],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讲这叫与颜真卿书法艺术[零]距离。其他的碑刻,无论制作工匠的技艺多么精良,也是对颜真卿书法艺术进行了二次创作。 这样一来就不能不使颜真卿书的真实面貌打了折扣,尤其是下笔,收笔以及转折之处的细微末节。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曾说:[学书须得古人真迹,观其下笔处]为什么说要得[真迹],观[下笔处]呢?所谓[真迹]也就是本来面目,了解了本来面目,才能搞清楚具体的用笔方法等问题。
《书法三要》和《怎样写字》均写作于1948年。 其时,祝嘉受我国图书馆学家汪长炳(1904— 1988)之邀,在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图博系任副教授, 讲授图书馆学、目录学、金石学等课程,又兼任课外 书法活动组导师,为学生讲解书法理论。《怎样写字 》一书采用问答体,将祝嘉与各地书法爱好者的通信 以及指导课外书法活动组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去其重 复,归纳为三十七问,逐一予以解答,可视为民国大 学书法课堂上一份生动的问答记录。而在《书法三要 》中,祝嘉结合他在其处女作《书学》出版十多年间 对书法教育的新思考,将学习方法进一步简化为执笔 、运笔、临书三项要领,与《怎样写字》相互配合, 更好地切合初学者的需要。是年年底,《书法三要》 和《怎样写字》由上海教育书店正式出版。应《书学 》杂志主编沈子善(1899—1969)之请,两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