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译墓志/陕西珍稀碑帖》继承隋代“新体”楷书之妙,融汇北朝晚期北书之方严遒劲与南书之疏放妍妙,变古出新其书点画精整不苟。运笔舒逸自如,提按富予节奏,结字方正中略取横势,展示了初唐瘦劲俊秀的时代新风,为初唐小楷佳作。讲述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展现长安的文化魅力与文化气派。
此卷作品为明代书法家祝枝山草书宫词,为其晚年所创作的草书,原藏于首都博物馆,曾收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及《中国书法全集》49祝允明卷等书中,为祝枝山晚年较为典型的代表草书。内容为花蕊夫人的宫词(节选二十四首)。
在我国历史上,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以今天的南京为首都,历史上合称六朝,六朝也是我国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前后三百余年的历史时期的泛称。这时期由于帝王达官好佛,故佛教大盛,佛寺极多,经卷抄本亦随之兴盛,加上当时南北书风交融,隶书正走向楷化时期,从而小楷的书法艺术也得到很大发展,出现了不少经卷小楷精品。本帖所收乃为这时期经卷小楷的艺术代表。这些经卷我为专门经生抄写,书写娴熟、恭虔,功力甚深,呈现较高艺术水平及书体演变的历史痕迹。所收经卷大多出自敦煌石窟。《三国志·吴志》则选自一九二四年新疆鄯善县出土的残卷,是为西晋人手迹。综观这些小楷的特点,均各有风采,笔力遒劲,运笔自然精到,但大多隶意较浓,尤其捺笔较重,反映了隶书楷化的历史轨迹。其中近汉简隶意的有《妙法莲华经
本册共甄选王铎条幅精品6件,并有《王铎简介》、《王铎谈艺录18》、《历代名家评论18》及背面5件普通尺寸条幅名作。所有作品均按其创作年代先后排序,并配注断句释文,便于查阅。本册正面作品为《杜子美陈补阙诗》。(本系列字帖全20册,共精选王铎条幅精品120件。)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本册是第九卷,收录了王献之《相过帖》、《诸舍帖》、《永嘉帖》、《鹅还帖》、《诸女帖》、《余杭帖》、《节过帖》、《愿余帖》、《夏节帖》、《思恋无往帖》等作品。供读者欣赏、临摹。
青山农金石字画,各具特色,尤以隶书著称于世。其隶书取泾汉碑,参以伊秉绶笔意,独具一格,自成一家。其字气息高逸,用笔遒健凝练,结体规整端方,波画燕尾不甚外挑,掠笔上扬不显,意到为止。整体端庄沉稳,秀美典雅,金石之气蕴含于画、线条之中。《黄葆钺隶书千字文》采用上世纪三十年代所书之原稿。作者正当知天命之年,笔势生动舒展,字体清婉蕴籍,潇洒自如,雅有古意。全篇作品一笔不苟,恰似一气合成,劲健挺秀,以韵致胜,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书按扇面、横披、横幅、楹联、直幅、条屏、斗方、竖幅等作品形式进行分类,展示了张雪明先生的书法作品。
迄今为止已有上千万字著述的陈振濂教授,被外界首先认同的可能是其学者与理论家的身份。因为至少在前20年,他曾先是作为理论家与大学教授被认可的。正是他写出了部特色鲜明思想超前的《大学书法创作教程》,正是他全力倡导书法创作研究不能混淆于写毛笔字基础知识介绍,也正是他在近几年来呼吁关注“书法评审学”的学术研究。同时,陈振濂教授还是一位传统功力深湛,艺术风格突出的书法实践家。本书为陈振濂榜书巨制特展作品集,供书法爱好者欣赏。
在日常生活中,书写规范美观的文字不仅有利于人们的沟通和交流,也往往可以在不经意中带给人们力和美的享受。中国书法艺术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的发展而依然光彩照人,主要就在于安兼具审美和实用两方面的功能。即使在硬笔书写及电脑使用十分普及的今天,书法艺术仍有其不可动摇的地位,在中国,甚至在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能不能写一手好字,至今仍然是衡量一个人文修养是否全面的尺度之一。所谓书法,即是用圆锥状毛笔书写包括篆、隶、正、行、草各种书体汉字的法则,也是一种讲究执笔、点画、运笔、结构、行次、章法、墨法、风格的传统造型艺术。通常要求执笔须指实掌虚,五指齐力,腕部松平,悬空发力;点画须中锋铺毫,笔笔送到;结构要笔画间和谐呼应;章法行次要错落有致,气息贯通,以及表现书者的审
书法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源远流长。我国历史上书法家灿若群星,他们的作品在中国书法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彩,流传千古。碑帖是我国书法艺术赖以传承的一种主要形式,也是历代书法家们的辛勤创造和智慧的积累。因此,学习书法必须从临摹碑帖人手。有于学习书法的人,应选好的碑帖作为开始入门的范本、对其用笔、间架以至情态二忌趣,心追手摹,眼观神会,从中掌握其基本规律并吸收有益东西,对以后独立进行书法创作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