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字帖精选唐宋时期名家的诗词和文章,文章有记、跋、赋、文、论、传等。或全篇或节选。形式分为减黑描临、注释。字体书写由著名硬笔书法家田英章、田雪松执行,字体清秀俊美,符合读者书写需求,能*限度提升读者书写兴趣和达到书写效果,即有练习书法之用,也能品读传统经典文化,减是聚读、写、悟于一体的养心练字本。
著名书法家卢桐,楷书作品三百幅精选
《历代书法论文选》内容简介:我国的书法艺术,起源极早,自秦、汉以后,逐渐成为一门专业。嗣后研究书法的文章也渐有问世,或总结书写经验,或著录书家名作,或探讨用笔技巧,或考证碑帖迁流,后世称为(书学)。整理、研究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搜集整理了历代著名书法论文六十九家九十五篇,汇成一帙,按作者生卒年代的前后次序编排,从汉赵壹开始到清康有为止,以易于读者了解我同书学的发展过程。
仙居人翁森,是位乡野奇人,因不愿出仕,隐居于山中当了个教书先生,创办了安洲书院,他把读书的乐趣发挥到极致。在翁森看来,四时读书,风景不一,而心境恒一。他的《四时读书乐》中说,春夏秋冬都有读书乐趣,春风拂面之时,鸟鸣枝头,花落水面,绿满窗头,此时读书,兴味无穷;夏日赤日炎炎,新竹压檐,晨曦初露,昼长夜短,读书正好,夜深人静时剪去烛花,流萤入室,北窗下卧读,不亦乐乎?落叶满地的清秋,蟋蟀清唱,万籁皆寂,明月高悬,满目霜天,读书的味道更佳。木落水尽的冬天,雪压草屋,室外数点梅花凌寒独自开,室内一炉一火一茶暖融融,这时读书别有一番情趣。
本书通过大量的范例及 洋洋万言之赘议,旨在说明这样几个问题:一、简单梳理隶书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二、对不同风格的经典汉碑(着重于东汉时期)及其技法特色一比较分析。三、通过后世名家的摹作品展示他们不同的取舍,以及汉原后世书家隶书创作的深刻影响,探讨由临摹到创作,由师古到创新的作用关系。 从本书介绍的部分汉碑中,我们看到汉隶,尤其是东汉时期的隶书风格是何等的鲜明,技法是何等的精湛。后世诸家,特别是清代名家隶书艺术上取得了创造性的发展和成就。从他们的艺术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向古人学习应该以一种研究性的独立思维的方式进行,既要对前人的技法形式有理性的分析,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自我的性格、能力等因素纳入到一个自由的空间,通过临摹达到一种观念的转换,从而完成与传统的科学承接。临摹
一、本書的编排順序,考慮到古文字的因素,按照《中華大字典》的部首排列,參照《中華大字典》的编排順序编排。 二、本書全部文字采用繁體字,故如首文“范”是姓氏之“范”,非模範的“範”字的簡化字,首文“范”、 “範”分列。 三、古人碑帖中的异體字,本書原則上收錄在正體字的首文下,如“游”、“遊”,本書收錄在“游”字首文下。 四、 “己”、 “已”、 “巳三二字字形基本相同,而文義不同,古人書寫時又往往一筆帶過,本書按直觀法分别收錄在“己”、 “已”、 “巳”的首文下。 五、在字義上有區别,然古人在書寫應用中又經常混用的字,如“藉”與“籍”、“間”與“閑”等字,本書亦按直觀法歸類编排。 六、部首“守”, 《中華大字典》作“水”部,筆畫記為四畫,本書照顧到現代人數畫够通常習慣,故
回顾60年,得到一个重要的认识: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对于书法艺术兴衰存亡至关重要。从20世纪40年代末的历史巨变开始,一切以巩固政权、除旧布新为目的,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观锁定在为当下政治服务如何实现工具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达到何等程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书法勉力传承民国时期已趋萎缩的局面,少数从民国时期过来的书法家作出的努力值得肯定,但从全社会看书法进一步受到冷遇,社会对书法无暇旁顾。今天回顾,或许可以促发另一方面的思考,书法不能成为政治的直接工具,恰好是它的特点也即优点。书法从本质上说是纯美的,它启示人的心灵,培养人的情操,书法无关功利。从这个意义来说,书法不但没有远离社会,而且有益社会。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有封建性的糟粕与民主性的精华,然而两种对立因素并非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中非此
本书精选各类 写情 诗词,以唐人小楷(写经体)抄录,保证字迹的辨识度,又还原古意。参考古人真迹,力求呈现书法与诗词的*结合,让读者感受书法之美与诗词的魅力,并可增加书法修养,作为诗词字帖练习或填色。为自己收藏使用,亲朋好友相互馈赠佳礼。
赵孟頫书法师承极其广泛,初宗宋人,学赵构、黄庭坚,继而由智永上溯锺繇、王羲之、王献之,晚年又取法李邕。正如明代宋濂言: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书,中年学锺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则称:『文敏书多从二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他模拟古法力求毕肖,尤倾心于二王,虞集说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锺繇,在继承传统上刻苦用功。赵孟頫的书法成就突出表现在楷、行书方面,对元人和后世均产生极大影响。 在赵孟頫书法诸体之中,小楷作品推崇备至,同时代的大书法家鲜于枢评为『子昂篆、隶、正、行、草俱为当代一,小楷又为子昂书 』。倪云林亦
本书主要收录了陈寅恪先生抗战前任教清华时期的一批手迹。其中包括陈氏手稿一册,手录资料九册、散页三片,批注本一册(选页),史语所集刊抽印本一份两页。并附录陈先生暨亲属用印十六方,家藏字画各一件等。内容涉及多种外族文字,是陈寅恪先生手稿的首次结集出版,对国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论语》是一部主要记载孔子言论与行事的著作,是孔子思想*直接与*集中的反映,也是孔子创立的儒家的主要思想源头。所以,要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必先了解和阅读《论语》。 《论语》约成书于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编辑而成。早在汉代初期,随着儒家被尊崇为官方的主流思潮,《论语》也就成为学者的书,被列为儒家的 五经 之一。其后二千余年,儒家经典不断增扩,有所谓 七经 、 九经 、 十经 、 十三经 之称,而《论语》始终是其中*为重要的一部,被视为治国理政、修身齐家的宝典。自古有 半部《论语》治天下 之说,就形象地表明了《论语》的重要意义。 《论语》共分二十篇,所记虽为片言只语,但真实反映了孔子的社会理想、政治理念、伦理观念、教育思想等等,内容极为丰富。孔子所处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