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
《曹全碑》刻工精良,虽不免风损,字形轮廓及笔画起讫仍很清晰,原貌可鉴。横密纵疏,字距大于行距,透露出楷承隶变的信息。
柳公权生于唐大历十三年(七七八),卒于唐咸通六年(八六五)。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生平留心经术,尤精于《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子》等。元和初年二十九岁时即擢进士第,至文宗时迁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并经常与文宗讨论书法。柳公权初学王羲之书,又遍阅当代笔法,增损取舍,而自成一家。他曾学颜真卿的楷书,但他将颜字丰肥的笔画改变成清劲挺拔的笔画,正如苏轼所谓: 柳少师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品,全称《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裴休撰,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字。唐会昌元年(八四一)十二月立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该碑书刻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
此书为“名家批注本”系列之一,约请当今书法名家对经典碑帖进行赏析评注,旨在为广大书法创作者及研习者提供理论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持,也为碑帖爱好者提供很好的参考。《怀素自叙帖》为草书名品,历来为草书学习这所重视,加之名家批注必将有益于读者对此碑的解读和学习。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兼撮众法,备成一家,乃为万世宗师,人称“书圣”。逸少的一大成就在于他的“今体”书法。因应变化而用之,融合技道,开拓创新,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今体,耀文含质、离方遁圆,体现了魏晋风度,又未流于疏狂,合乎儒家所要求的‘文质彬彬’和‘中和’的审美理想。王羲之是继钟、张之后的又一位宗师,而且是影响深远的集大成者。钟、张各有专擅,而逸少诸体皆能,故唐太宗李世民盛赞他的书法“尽善尽美”。二审:本书选取了王羲之较具代表性的尺牍作品。
《曹全碑》全称《汉邰阳令曹全碑》。因曹全字景完,又称《曹景完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一八五年)立。书者不详。明万历初在邰阳(今陕西合阳县)莘里村出土。一九五六年移存于西安碑林。隶书。共二十四行,行四十五字。末行有[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碑阴列名五列,五十七字。篆书碑额已佚。碑主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今甘肃敦煌县西)人。曾任邰阳令,为官颇有政绩。碑文中未记其逝年。属吏王敞为其勒石纪功。出土时笔画完整,[因]字半缺。清康熙壬子(一六八七二年)后断裂缺字。此碑与《礼器碑》前后辉映,为汉石中至宝。如在汉碑分、隶之中求俊秀书法,则莫过此刻石。形容此碑书法如喻之以行云流水,美女簪花,不足喻其媚丽流畅;如喻之以飘逸风流,雅士衣锦,不足喻其品高娴雅。但此碑俊秀有余,雄健不足,典丽秀润之极,易使
近代书画家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年》,初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仓石,别号缶庐、苦铁,七十岁后以宇行,浙江安吉人。曾在清末任江苏安东县令一月,后寓居上海。工诗和书法,尤擅长于摹写石鼓文。三十岁后始作昼。曾与同仁在杭州创立西冷印社,并任社长。 在中国美术馆,藏有一册吴昌硕书画合璧。书为其临写的石鼓文,昼为菊花、桂花、荷花等写意花卉。诚如方家所评,其临写的石鼓文用笔遒劲,气息深厚,结体以左右上下参差取势,可谓自出新意,。此册为十二开,纵三十三厘米,横三十七厘米,书家摹写的石鼓文字数较多,是一件极为难得的墨宝。
《王羲之尺牍》收入“书圣”王羲之尺牍数种,分别为《姨母帖》《初月贴》《远宦帖》《何如帖》《奉橘贴》《寒切帖》《雨后帖》等。《姨母帖》字迹端庄凝重,古雅质朴。草书《初月帖》运笔流畅飘洒。草书《远宦帖》字体形态秀美。《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书法疏密得宜,结体优美,诚为行书之典范。《寒切帖》用笔筒洁凝练,字迹丰润华美。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雨后帖》,其书法虽有沉雄古雅之气。
《智永真草千字文》是智永传世代表作,从体法上确立了它的范本作用,也是我国书法史上流传千古的名迹。本书以“关中本”拓本影印出版,在出版时,为读者阅读方便,调整为正、草书各一行间书,每行十字。
《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北魏正光三年(522)立,现存山东曲阜孔庙。碑阳、碑阴均有正书铭文。碑阳二十六行,每行四十六字;碑阴十二列,每列行数不等。碑额正书阴文三行十二字。 碑文记述张猛龙生平及办教育的事迹。无撰文人姓名。 碑文字体方整严谨又富于变化,雄奇险劲,“结构枝绝”,如周公制礼,事“皆美善”(康有为《广艺州双楫》),杨守敬评曰:谓此碑不佳者是俗眼。为北魏著名碑刻。此碑文字已去隶书之用笔,开隋唐楷书之先河,为楷书方笔的代表。 此碑发现于宋,至清由于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的推崇,更加著名于世。 现存明初“时字三模本”和明代稍晚时“盖、魏不连本”为佳。
《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是唐代的颜真卿为其曾诅父颜勤礼立的墓碑,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 (779 年 ) 。颜真卿一生写的碑很多,都题有他当时历官的全部职衔,独此碑只题“曾孙鲁郡开国公”,这是他丢掉官职,被贬为吉州司马期间所写。
《黄州寒食诗帖》,纸本,行书,苏轼自录五言诗二首,凡十七行,二百零七字,三十三点五厘米,横一百一十八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元丰二年(一〇七九),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元丰五年(一〇八二)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