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是中国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本丛书择选历代书法名家经典,辅以作品介绍、释文、作者介绍。特色:现市场上虽然称为经典书法的图书不少,但大多数都是翻印,缺乏新意,而且真伪杂糅。此套碑帖内容的选取原则以限度还原作品真迹原貌为主,选取高清大图,唐摹本或拓本,程度避免赝品的选入;选取能代表作者书法面貌的作品,例如此系列收入的王羲之作品集、王献之作品集有很多是原真迹拓本,而现市场上包括二玄社出版的多都是翻刻本,根本不能代表王羲之的书法水准。
李璧墓志,正书,三十行,行三十一字。有阴一列计十四行,每行少至四字多至十字。字数不等,字迹较大。正光元年(五二一)十二月刻此志是以旧碑改为墓志。磨旧碑碑阴改为[宣统元津浦铁道修至德州北境获此石,从土人以、银币三百购置金石保存所]。另据《校碑随笔》记,此志为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在景州出土,此说待考。 李璧志书法佳妙,为不少书家所推重。此志与北魏神龟二年(五一九)年立的《兖州贾思伯碑》和正光三年(五二二)年立的《张猛龙碑》书法风格相近,故有论者认为李璧墓志与此二碑为一人所书。 此志过去曾有影印本(多未印志阴),如今已经少见,今据初拓本,并补齐志阴影印,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和欣赏。
《宋徽宗名笔》,全面再现宋徽宗书法艺术。宋徽宗,即赵佶,北宋第八位皇帝、书画家,号宣和主人。其书法变化于初唐薛稷、薛曜,自创 瘦金书 (亦称 瘦金体 ),横画收笔带钩,竖下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若切刀,竖钩细长,个别连笔则如游丝飞空。本书选取宋徽宗真书千字文、草书千字文、瑞鹤图、大字秾芳诗等墨迹、拓本。
《欧阳询名笔》,全面再现欧阳询书法艺术。欧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是中国书法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书家,世称 欧体 。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楷、行书。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降楷法,别创新意。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 初唐四家 ,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为 楷书四大家 。本书选取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皇甫君碑》《化度寺碑》《梦奠帖》《千字文》等墨迹、拓本。
《三老赵掾之碑》(又为《三老赵宽碑》)的出土时间和地点一直以来颇有争议。时间上有1942年4月、1941年、1942年三种说法;地点上有出土于青海省乐都县新崖岭根、出土于青海省乐都县老鸦城、发现于青海乐都老鸦城西10里之白崖三种说法。根据记载,1942年4月,时任乐都中学校长的周宜遵先生春游时发现该碑弃之道旁,仔细辨认,惊识古碑,遂雇民工移至县城,半年后运至省城西宁,置于青海省民众教育馆(今青海省图书馆前身)保管。
此书是专门为零基础的书法初学者量身定制的,书中收录的拓本均为经过遴选的存世善本,有《汉礼器碑》《汉曹全碑》《汉张迁碑》《北魏张猛龙碑》《北魏始平公造像记》《北魏张黑女墓志铭》《唐颜勤礼碑》七种碑帖,这七种碑帖的原作年代自东汉至盛唐,跨度达六七百年,期间有汉隶、魏碑和唐楷三种典型的书体,是中国书法不断走向辉煌的记录,而这七种碑帖,也堪称三种典型书体的经典作品。 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基本途径,每一位初学者都不例外。丛书的每一种开篇叙述了碑帖的艺术特色及临习要领,介绍了碑帖的来历、艺术性、重要性、基本笔画和结构布局。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字帖图书分为两种:原碑拓本和书法教程,原碑拓本大多为宋或明清拓本,因原碑多有残缺剥泐,很多字已经无法看清,且石碑文字均是匠工对照书写的墨迹凿刻其上,因
米芾(一○五一-一○八),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原籍襄阳(今湖北襄阳),迁居于丹徒(今江苏镇江)。其母亲阎氏曾经为英宗高皇后接生,故以旧恩补洽光尉,历长沙掾、杭州观察推官、润州州学教授等。元祐七年(一○九二)为雍丘令。哲宗初年,旧党失势,乞监中岳庙,绍圣四年(一○九七)为涟水军使,历江淮等路制置发运使管勾文字,迁太常博士,权知无为军。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为书画二学博士,迁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出知淮阳军,不久去世。传世著作有《书史》、《画史》、《宝晋英光集》和《宝章待访录》等。 米芾是宋代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但行为怪异,不谐于俗,人称『米癫』。他的故作癫狂有与世俗对抗的意味,也有部分哗众取宠的意味。《宋史》本传载其『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
此书是专门为零基础的书法初学者量身定制的,书中收录的拓本均为经过遴选的存世善本,有《汉礼器碑》《汉曹全碑》《汉张迁碑》《北魏张猛龙碑》《北魏始平公造像记》《北魏张黑女墓志铭》《唐颜勤礼碑》七种碑帖,这七种碑帖的原作年代自东汉至盛唐,跨度达六七百年,期间有汉隶、魏碑和唐楷三种典型的书体,是中国书法不断走向辉煌的记录,而这七种碑帖,也堪称三种典型书体的经典作品。 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基本途径,每一位初学者都不例外。丛书的每一种开篇叙述了碑帖的艺术特色及临习要领,介绍了碑帖的来历、艺术性、重要性、基本笔画和结构布局。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字帖图书分为两种:原碑拓本和书法教程,原碑拓本大多为宋或明清拓本,因原碑多有残缺剥泐,很多字已经无法看清,且石碑文字均是匠工对照书写的墨迹凿刻其上,因
北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刻碑最盛的朝代,康有为《广舟艺双楫》谓:『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北魏早期,『篆隶草楷,并行于世』,当时的楷法还保持着十分学生的隶意,至北魏后期,楷法渐趋完备。在洛阳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北魏宗室墓志,其中不乏许多镌刻精美、书写高超的墓志,著名的有《元桢墓志》、《元晕墓志》、《元演墓志》、《元怀墓志》等以及山东出土的《张猛龙碑》,河北出土的《*遵墓志》、《崔敬邕墓志》,令人目不暇给,美不胜收。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赞日:『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北朝诸帝,皆喜润色金石,刻碑之风继东汉之后愈演愈烈,由于在这隶楷错变的蜕化过程中,洛阳时期出土的碑志楷书因书手之不同、刻工之精粗,可谓『每碑各出一奇,莫不同者』,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楷书提供了许
《智永真草千字文/原迹放大碑帖精粹》是“原迹放大碑帖精粹”丛书中的一种,本图书是以中国历代的碑帖精品为母本,以高清放大的形式进行展示,为读者提供了临摹学习的范本。全书由“原迹放大碑帖精粹”编委会编。
本书为“碑帖法书藏真”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世人又称其为“薛少保”,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称为“初唐家”。《信行禅师碑》,又名《隋大善知识信行禅师兴教之碑》。越王李贞撰,薛稷书,碑文内容记述隋代名臣信行禅师之兴佛教事迹。此碑书法瘦劲妍媚,上乘褚遂良之遗绪,下开宋徽宗瘦金书之先河。此碑为薛稷的代表作,而且薛氏书迹传世极少,更可见此碑之价值。
《集古记雅:陈振濂金石拓片题跋书法集》主要内容包括:万岁富贵瓦当、沧经养年赵之谦、天保五年造像记、北魏正光四年翟兴祖造像、颐斋壬辰祝寿记、卧佛图、琼台、矫若游龙图、百戏之图、海内皆臣十六字砖、汉双马迎宾图、舞戏图、舞蹁跹图、汉人较技图、宜子孙汉砖、双门祥瑞图、奔驰图、楼宇双视图、汉砖双鱼图、汉砖脸谱逸品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