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是中国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本丛书择选历代书法名家经典,辅以作品介绍、释文、作者介绍。特色:现市场上虽然称为经典书法的图书不少,但大多数都是翻印,缺乏新意,而且真伪杂糅。此套碑帖内容的选取原则以限度还原作品真迹原貌为主,选取高清大图,唐摹本或拓本,程度避免赝品的选入;选取能代表作者书法面貌的作品,例如此系列收入的王羲之作品集、王献之作品集有很多是原真迹拓本,而现市场上包括二玄社出版的多都是翻刻本,根本不能代表王羲之的书法水准。
《淳化阁帖》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早的一部 书法丛帖 ,共十卷,记录了秦、汉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发展历程,是现存*.一部关于中国书法史的大型图典。 宋、元以后,《阁帖》拥有广泛的临摹研习群体,她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书法的进程。历观明、清两代尺牍、文书,件件有《阁帖》的影子。《阁帖》已然构成行、草书的正源,她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恐将之视为中国书法发展的 命脉 也不为过。 明天启初,时任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的董其昌奉诏至江南仿书,在老友陈继儒家见宋初原拓《淳化阁帖》祖本,摩挲叹赏之余,借归临摹,至天启五年乙丑十二月十五日次第临毕,时间已越二年。 《阁帖》是宋太宗集宫中所藏魏、晋、隋、唐诸家墨迹汇刻而成的著名法帖,素有 法帖之祖 的美称。它的墨拓本一直是历代书家师法学习的圭臬
李璧墓志,正书,三十行,行三十一字。有阴一列计十四行,每行少至四字多至十字。字数不等,字迹较大。正光元年(五二一)十二月刻此志是以旧碑改为墓志。磨旧碑碑阴改为[宣统元津浦铁道修至德州北境获此石,从土人以、银币三百购置金石保存所]。另据《校碑随笔》记,此志为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在景州出土,此说待考。 李璧志书法佳妙,为不少书家所推重。此志与北魏神龟二年(五一九)年立的《兖州贾思伯碑》和正光三年(五二二)年立的《张猛龙碑》书法风格相近,故有论者认为李璧墓志与此二碑为一人所书。 此志过去曾有影印本(多未印志阴),如今已经少见,今据初拓本,并补齐志阴影印,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和欣赏。
《宋徽宗名笔》,全面再现宋徽宗书法艺术。宋徽宗,即赵佶,北宋第八位皇帝、书画家,号宣和主人。其书法变化于初唐薛稷、薛曜,自创 瘦金书 (亦称 瘦金体 ),横画收笔带钩,竖下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若切刀,竖钩细长,个别连笔则如游丝飞空。本书选取宋徽宗真书千字文、草书千字文、瑞鹤图、大字秾芳诗等墨迹、拓本。
《欧阳询名笔》,全面再现欧阳询书法艺术。欧阳询,唐代著名书法家,是中国书法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书家,世称 欧体 。书则八体尽能,尤工楷、行书。初学王羲之、王献之,吸收汉隶和魏晋以降楷法,别创新意。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 初唐四家 ,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为 楷书四大家 。本书选取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皇甫君碑》《化度寺碑》《梦奠帖》《千字文》等墨迹、拓本。
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刻。碑螭首方座,額下有穿,碑身造型奇特,上部為長方形,下部兩側呈弧形向內收斂,形成束腰形制。碑文記載了北魏太和年間宕昌公王慶時在陝西澄城縣修建暉福寺,為馮太后與孝文帝祈福的事蹟以及該寺建築雄偉莊嚴的面貌。
《孔羡碑》,三国魏黄初元年(二二○)刻立。隶书,二十二行,行四十字。有额篆书“鲁孔子庙之碑”六字,碑无撰书人姓名。末行下刻有宋人楷书“魏陈思王曹植词”、“梁鹄书”、“宋嘉佑七年张稚圭按图谨记”三行注。碑石原在山东曲阜孔庙东庑,一九九六年移入孔府西仓汉魏碑刻陈列馆。此册为周大烈夕红楼旧藏,现藏于上海图书馆,列入国家二级文物。共计十五开,册高三十二·三厘米,宽十八·九厘米。
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将以多种形式陆续推出面向社会大众,全面介绍故宫珍藏历代重要书法作品的高品质出版物。《 技法精讲》是本社针对故宫珍藏的历代名碑法帖而特别策划的深度学习与研究历代书法的技法类图书。精选故宫数以万计的碑帖藏品中代表性的作品,针对性地聘请对相关碑帖有专门研究的书法家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写经验,分别从多种角度剖析讲解临写技巧。内容涉及基本点画、用笔特征(点法、横法、撇法、捺法、折法、钩法)、偏旁部首(偏旁组合法)、结体特征(包括难辨字、形近字、同字异形)等方临习与研究名碑法帖而编写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