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论文集的编辑而言,确定将文集分为上下卷。上卷广收近几十年所已发表的关于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社史的研究论文—由于这些论文发表时间很长,今天有许多研究家已看不到了,倘若趁此机会将之汇为一辑,确实会有功学术匪浅。由是,在上卷中,以百年社庆为下限,广收从解放前到九十年代以来散见于各报刊杂志、大学学报、纪念册、印谱著作序跋中的相关社史研究文章,分为三个部份。第一是针对早期社史的研究部份;第二是针对早期社员的人物研究部份,分人别类;第三是史料部份,包括百年西泠印社出版目录(二十年代、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后)、论文集目录、《西泠艺报》总目录、《西泠艺丛》总目录等,以便于查检与复按。由此可以看出,上卷是资料性质的:以横跨百年的已发表成果与目录索引为基本内容。下卷则为本次研讨会所收集的应征论文。
书法作品创作完成,一般要在署款后钤上名印,有的还要在右上角钤引首印,以及在适当的位置钤闲章,这样,一件书法作品才算完成。也就是说,一件作品要钤盖一至三方甚至更多的印章。这应该是几百年来已成定式的一项书法创作规则。其实,不光书法作品,水墨画也是一样,作者在画完后需要落上自己的名字,然后钤上名章,以及压角章等。如果只署名而未盖章,总觉得不能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可见,印章在书法绘画创作中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性。
本书探讨了古玺印制作法,梳理了古玺印的各种形态和用法、用途,以新的视角去评析六朝、唐、宋印章之妙,重新认识赵孟頫和吾丘衍的意义,并以阴气和阳气,以及阴阳互济和相推来论印章之美,来看印章之发展。本书文笔流畅易读,配以大量印章,内容翔实,思维缜密。可阅读,可珍藏。
本书详细介绍了汉印篆刻的技法,分八个章节,分别介绍了工具材料、刀法与点画形态例析、篆法与篆书的印化、章法及其处理形式、汉印刻制实验与钤印技巧、边款及其刻拓之法、临摹技法讲解与范例简评、创作技法简述。文后还附有大量汉印经典图集,供读者临摹参考。
印谱是专门汇录历代印章作品的书籍,它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供人们欣赏、研究或收藏;一是为篆刻者提供临摹、借鉴的蓝本。因此,各种印谱历来受到艺术爱好者的普遍珍爱。印谱有原拓本和印刷本之分,其中原拓本尤为宝贵。一般认为宋代的《宣和印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印谱,可惜早已失佚。自明代隆庆起,辑录印谱之风渐起,期间最出名的数上海顾汝修所辑《集古印谱》。该谱共收录1800余方古印,当时只拓了廿部。这本印谱在我国的印学史,特别是印谱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继顾氏之后,好古者、收藏者以及印学家们纷纷效法,收集古印钤拓成谱之风盛行。其中以杨元祥所辑《杨氏集古印谱》、范大澈所辑《范氏集古印谱》和郭宗昌所辑《松谈阁印史》等,最有影响。
由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和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征稿评选、编辑出版的《20世纪陕西书法篆刻集》,是本世纪部完整反映陕西书法篆刻艺术创作的作品集。该书精选了20世纪以来活跃在陕西书坛两百余位书法篆刻家的作品六百余件,系统、全面地总结和反映了20世纪陕西书法篆望创作的突出成就,表现了众多书法篆刻家的风格个性,旨在扩大陕西在外的影响,推动陕西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该书分为两部分内容:上编为书法作品,下编为篆刻作品,每位作者附有个人照片和文字简介。本书表现了20世纪陕西书法篆刻创作的主体风貌和水平,综合反映了一百年来陕西书法篆刻创作的成就,显示了陕西突出的文化、文物特点。
本书是一部有关藏书家事迹、藏书史料以及藏书印的资料汇编。共收明清两代近六十位藏书家传记及藏书印鉴数百枚(藏书印鉴皆有识文)。双色套印,朱墨灿然,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鉴赏性四美并具。
册中《三十六湖长》并《廷飏之印》二品,均有刻后初钤及修饰后之定稿,为从来所未见,弥足珍贵矣。让翁以篆书、篆刻为世脍炙,无须后生小子赞一辞。其于刻印颇自满,册中以圆圈自许者计有三十二品,又自题甲等二十五品,乙等三十一品,标以双点者十三品,复以“无意得之”、“不单寒”、“横直相安”、“安顿”、“此乃见刀法”等赞语自美,累计八十余品,约为全册之四一。其自得之状,可以想见矣。册中《古香居士》一印,丰韵天然,有言愁欲愁之态。让翁以双圈缀之,复题“不可多得,得之无心”八字,为册中所仅见,当为让翁深自惬意,以为至善至佳者。册中尚有让翁自题三跋语。一曰:“平和简静,遒丽天成,曰神品。酝酿无迹,横直相安,曰能品”。二曰:“册中诸友,当时见赏,索刻名印。咸丰三年扬城贼退后,再检是册,半入劫灰,
《苏白朱迹》汇集了我市已故著名篆刻家苏白先生的上百幅篆刻作品,是苏白先生40多年治印创作的艺术结晶。《苏白朱迹》内容丰富,是继《苏白印集》之后,今年出版的又一部苏白篆刻作品专集。
丛文俊,博士,祖籍山东文登治口,一九四九年一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书法作品经常参加全国各类大展,并多次担任评委。著有《中国书法全集·商周金文卷》、《中国书法全集·春秋战国金文卷》、七卷本《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获国家图书奖)、《书法史鉴》、《丛文俊书法研究文集》、《揭示古典的真实》;光盘《中国书法简史》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多次应邀到美国、日本、韩国及台湾地区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学。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本辞典系介绍中国篆刻史事及篆刻艺术的专业性辞书。全书分辞部、字部及附录三部分,旨在为研究者提供有关篆刻辞汇的解释和相关资料,以及汉字在历代印作中的不同篆体、章法和刀法。本详词典可供印学研究者、篆刻家、篆刻爱好者使用,亦可为书法、金石学、考古学、文字学以及艺术史等方面研究提供参考。本辞典条部分包括篆刻史事、篆刻术语、篆廖理论、篆廖著作、印章制度、印章类别、篆刻技法、篆刻流派、篆刻家、篆刻材料及用具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部分条目,共收四千七百余条。本辞典所收篆刻词汇皆以史书、美术论著及笔记杂考等多种原始资料为基础,结合书证、溯源、并吸收现代辞书注释进行释义。 本辞典计收入常用汉字印字约二千字,古玺、汉印及其以下历代印拓约三万余方。为保持印章的完整性,本部所收印字均以全列出。为便于识
《愿力-杨仁山与金陵刻经处》一书分送别、仁学、噩耗、退婚、自由、佛缘、精舍、聘师、门下、分家、西去11场讲述了金陵刻经处创始人、一代居士杨仁山先生的人生经历,涉及杨仁山与黎元洪、谭嗣同、陈三立、苏曼殊、欧阳竟无等人的交往。附金陵刻经处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