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介祺为清代著名收藏家,藏品甚丰,名声远播。《陈介祺藏拓秦诏量铭文》稿为其收藏的秦代诏量的拓本,为我们保留了不可多得的秦代文字资料,不仅对于古文字工作者,对书法爱好者也有一定启迪。当代学者李志贤先生也对拓本做了剖析,使其价值更加光大。
这套书以历代篆刻形式发展为脉络,分为先秦古玺、秦汉官印、秦汉私印、明代流派印、清代流派以及近代名家的篆刻赏析,每本选100方印张,图文并茂, 内容分两部分:一、立体图(或边款)和印面图。 二、从历史背景角度解析印的由来、印面文字的含义以及大小尺寸;从篆刻创作角度分析印章布局、章法、刀法的处理等赏析文字。
鸟虫篆称鸟书或鸟虫书,是先秦篆书的变体,属于金文里的一种特殊美术字体。它是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代盛行于吴、越、楚、蔡、徐、宋等南方诸国的一种特殊文字。这种书体常以错金形式出现,高贵而华丽,富有装饰效果,变化莫测、辨识颇难。《鸟虫篆》(作者林墨子)是“”中国篆刻艺术精赏系列之一,介绍了鸟虫篆。
全书共八章,介绍了印章源起、印与书画的初步结合、文人篆刻的兴起与元代书画用印、文文篆刻的成熟与明代书画用印、清代书画与派别纷呈的文人篆刻、印章的种类与其在书画鉴定中的作用、书画作伪与印章作伪、印章趣事等内容。
《古典篆刻的人文意蕴》是一部评述中国古典篆刻艺术的专著。该书以史为经,以人物、篆刻事件和篆刻作品的审美为纬,编织着中国篆刻史上每一个重要的节点。在叙述中,其以史载人,以人说印,以印论艺,将重点放在篆刻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曲折的人生经历,对每一个于篆刻艺术作出贡献的印人和事件为切入点,纵鉴正史野史,列举悬疑,陈述观点,探幽发微,择善而从,力求全面而准确地还原出历史的风貌,并以全景式的方式展现出博大精深、绚烂多姿的中国古典篆刻艺术。
这套书以历代篆刻形式发展为脉络,分为先秦古玺、秦汉官印、秦汉私印、明代流派印、清代流派以及近代名家的篆刻赏析,每本选100方印张,图文并茂, 内容分两部分:一、立体图(或边款)和印面图。 二、从历史背景角度解析印的由来、印面文字的含义以及大小尺寸;从篆刻创作角度分析印章布局、章法、刀法的处理等赏析文字。
黄士陵(1849~1908),字牧甫,号倦叟,黟山人。安徽黔县人。是晚清与吴昌硕同时代的书画篆刻大家,其中又以篆刻成就。他的篆刻章法匠心独运,险象丛生,又能从险中求稳,稳中求奇。边款刻法采用北魏书体,也自成面目。著作有《黄穆甫先生印存》、《黄牧甫印存》等。唐存才选编的《黄士陵印举》这本印谱精选黄士陵各时期精品印作百余方,并撰写前言、整理年表,合而结集,以飨读者。
本书为篆刻类工具书,书中的篆刻从历代精选出有代表性的印,严格按照拼音目录中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尽量搜集全面。书中有笔画目录和拼音目录。
本书汇集了文人学士及印人所镌刻的“闲章”,闲章内容涉及诗词类、文句类、箴言类、吉语类、记事类、寓言类、履历类、鉴赏收藏类等等。
韩天衡与新时期篆刻的兴起、发展联系得如此紧密,以至于今天无论评判当代印风的成因与走势,还是回溯近三十年中国印学的重振与推进,都无法绕开他的名字。当代篆刻艺术的发展态势,无疑是令人乐观的。现在已经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明代晚期以来篆刻艺术的发展过程,若干印风变革转换的阶段正是文人篆刻史上的黄金时代,而时代印风的变革总是表现为创作理念、审美习尚、技法体系的整体突破。清代是一个篆刻审美观和创作技法的显著变革时期,流派孳乳,印风趋向多样,文人篆刻至此进入精神自觉的新阶段。二十世纪初期以后,是在此基点上承接发展并酝酿实现新变革的时期。面对晚清流派宗师所建树的风格群峰,面对篆刻经历了市场化洗礼重新回到脱离经济动能的纯艺术方向的转变,这一时期印家群体所蕴积的艺术变革观念和变革元素,也为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