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字印汇(修订本)》是一部系统汇集篆字的工具书。取材于《说文大字典》《古玺汇编》等两百余种图书,其中涉及手钤本,散页,新出土玺印、封泥、瓦当,等等,尚未发表者也占一定比例。书中印字单字以《说文》书体为头,收古玺、甲、金,秦汉印、封泥、瓦当,以及明清、现代名家印字。印章精选计两万余枚,以原大为主,按时代顺序而先后。每一印附有释文,释文之下注明作者编号。本次修订增补了三百六十三字,陶文和砖文为主。原书查字表按笔画数排列,偶有笔画数不对或缺字漏字问题。因此,为方便查阅,本次修订还增加新检字表作为补充。
《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由陈振濂先生主编,拟分三编出版,总量预计在150 200 种之间,基本涵盖国内外珍稀印谱。每编各分专辑渐次推出,每辑 10 12 种,采用通代混编的方式。每辑均含古铜印谱、明清名人印谱、近代学术印谱三大类,并穿插其它特色印谱。选取印谱时,注重原谱的文献价值。所选印谱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删减,以存真貌。陈振濂先生为本丛书撰写总序以及各种印谱的《题解》。 《续古印式》成书缘起,据黄锡蕃自述,是因为先有元代吾丘衍《古印式》,久不传,于是发愿以己藏 续 之。两面钤印,下附释文、钮制,旁附考释。本书根据西泠印社藏本影印。一函一册,一个定价,不分册销售。
《中国珍稀印谱原典大系》由陈振濂先生主编,拟分三编出版,总量预计在150 200 种之间,基本涵盖国内外珍稀印谱。每编各分专辑渐次推出,每辑 10 12 种,采用通代混编的方式。每辑均含古铜印谱、明清名人印谱、近代学术印谱三大类,并穿插其它特色印谱。选取印谱时,注重原谱的文献价值。所选印谱均保留完整原貌,不任意删减,以存真貌。陈振濂先生为本丛书撰写总序以及各种印谱的《题解》。 《考古正文印薮》是张学礼、刘汝立、吴良止、徐延年四人合成的摹古印谱,摹刻极精。摹刻的目的是在考古而正文。全书共收印1400余方,附有释文。本书根据西泠印社藏本影印。一函五册,一个定价,不分册销售。
《罗福颐集·古玺印考略》内容简介:古玺印为古器之一,清代学者于青铜器铭文历代石刻著作繁多而于玺印则但辑谱录未遑深改,其实古玺印成实始于明,当时为秦汉印,至清光绪九年,公元一八八三年,潍县陈氏,以所藏古玺印合同时各家所有。
最早系统论述齐白石篆刻艺术的是傅抱石。一九五八年,即齐白石逝世的第二年,作为现代画家中学术素养超群的傅抱石就在《文汇报》发表《白石老人的艺术渊源》一文,称“老人的天才、魄力,在篆刻上所发挥的实在不亚于绘画”,“把中国的篆刻艺术带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霹雳一声”开始《齐白石作品集·印谱》撰写的万言长序——《白石老人的篆刻艺术》,认为《齐白石作品集》所收“三百多方印章也是他为中国人民留下的精神财富”,极力赞扬“老人在篆刻艺术上‘胆敢独造’的革新精神”。除了这些溢美之辞,傅抱石对齐氏印艺的具体评述可谓穷源竞委、条分缕析,尤其是论齐印篆法既“平易近人”又“妙招频生”、章法既“生动活泼”又“化险为夷”、刀法既“干净利落”又“奇崛多姿”,因此“看到了健康清新的意
寿山石,质地脂润,色彩斑斓,品种繁多,柔而易攻。因出产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寿山及其附近村落而得名,是我国独有的名贵彩石,向为海内外收藏家珍宝。寿山石的开发年代十分外远。根据考古发掘报告:在福州浮会山文化遗址中,发现距今约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用寿山石制造的石镞、石凿。南朝埋藏,寿山石始用于雕刻艺术品,历经1500多年的发展,融汇了自然美兴艺术美的语言,以自己独特的意蕴,构成“寿山石文化”,从而名闻遐迩。她是立足于中花文化沃土渊源之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福颐集·古玺印考略》内容简介:古玺印为古器之一,清代学者于青铜器铭文历代石刻著作繁多而于玺印则但辑谱录未遑深改,其实古玺印成实始于明,当时为秦汉印,至清光绪九年,公元一八八三年,潍县陈氏,以所藏古玺印合同时各家所有。
壮翁乔大壮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其《为人治学,不造其极,则绝口不道》,生前以词、书、印被称为《三绝》。诗词有《波外乐章》、《波外楼诗》传世,被汪旭初、唐圭璋誉为三代词坛工飞将》。其书初学徐浩,兼及魏碑唐志,为鲁迅先生书集《离骚》联《望崦嵫而勿追,恐鶫鴂之先鸣。》是早年书风。后习虞世南,用笔跌宕纵意,而不失晋唐规矩,结体灵动自然,而不失雅逸之姿。作篆书用笔清丽,结体丰腴,格调极高。篆刻私淑黄牧甫,于章法布局最为精到,其以金文入印,离合疏密,落落有致,线条俯仰,别出机杼,以正驭奇,寓刚于柔。于近代印坛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寿石工《印人诗》赞壮翁云:眉山词绪子山文,后起真堪张一军。更向黔山低首拜,清刚两字终属君。
据文献资料记载,它最初是以手书签押入印作为凭信的。对于花押与花押印章的起源,王献唐先生在《五镫精舍印话》中认为:「岳珂古冢盆杆记言,得晋永宁元年甓,有匠者姓名,其下有文如押,是晋时已有押制。余藏永建五年砖,一侧有文,亦似押字。其他汉砖,时有其式,皆不可识,殆又不始于晋矣。」「初时之署,但著姓名,姓名人尽可书,奸宄之徒,或冒而作伪,乃别将姓名合文,造成一特殊款式,上下周回,以代其名,使人无从仿效,用杜奸伪,与虎爪偃波二体之书诏版,意旨略同。:故署押一制,萌于汉晋,而盛行唐宋,制印于元明,衰于有清。」很明显,无论是时为美观的「韦陟五朵云」为传说的花押之始,还是稍先的「北齐后主时文书集体签名」花押,均在汉晋两代之下。至于唐宋时期盛行花押,目的在于以求捷速的实用签名和以求时尚的美化
本书是一部有关藏书家事迹、藏书史料以及藏书印的资料汇编。共收明清两代近六十位藏书家传记及藏书印鉴数百枚(藏书印鉴皆有识文)。双色套印,朱墨灿然,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鉴赏性四美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