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博吾的书法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别是行楷深受读者喜爱,而他的诗存,读者很少见,这次推出他的诗存,文学性很强,具有不少的读者群。《行楷诗稿(陶博吾诗文墨迹)》由赵感鹤所著,收录陶博吾先生存世诗稿近30首,大部分作品都是作者在新中国成立前所作,反映了作者颠沛流离的生活状况,20世纪80年代以后,作者凭记忆将这些早年诗稿用行楷的笔墨记录下来,是一部研究陶博吾文学成就不可或缺的资料。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讲述了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第四子秦王赵德芳的后裔,即太祖十一世孙。因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故人称“赵承旨”。卒后赠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追封“魏国公”,谥号文敏,故后世又称他为“赵文敏”。赵孟頫12岁时丧父,生母丘夫人勉励他刻苦读书。25岁时,宋亡。他隐姓埋名,蛰居故里,寄情翰墨文章。至元二十三年(1286),元世祖忽必烈派御史程钜夫和道教传人杜道坚到江南“搜访遗逸”,程与杜通过搜访,向元朝统治者荐举20余名汉族杰出的知识分子,赵孟頫排在位。此时赵孟頫已过而立之年,带着一种极其矛盾复杂的心情,离乡北上,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他先在尚书省为帝王起草诏书,深得忽必烈赏识,晋升朝列大夫(从四品),后离开大都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1294年元世祖
柯国富、傅玉芳主编的《历代书法家五体千字文字典》收录赵孟頫所书楷书、欧阳询所书行书、智永所书草书、王福庵所书隶书、邓石如所书篆书这五种书体的《千字文》,并按照其内容顺序,将五种字体对照排列。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希望能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书的良师益友。
名家名字集宋词,繁简对照读诗文。集字书法详解析,诗书画合璧一家。书法习字练行书,先学形似后神似。书法入门渐提高,集字唐诗入佳境。赵孟頫(公元1254—1322年),字子昂,自号松雪道人。书画诗文,篆隶正草,无所不精。书法主张恢复二王法规,清丽圆润,对后世影响很大。编者于魁荣对每幅对联中的选字反复斟酌比较,做到既忠于原著,所有点划仍出自原帖,无一笔代写,又不生搬硬套,适当地运用电脑技术进行协调,终成《集赵孟頫行书宋词(2)》。
本书包括《草字汇》、《正反篆刻字典》、《三希堂法帖》三部分内容,分别收录了古代至近代书法名家的碑帖、篆刻等,如秦李斯、唐李阳冰、元赵孟頫、清吴熙载、近代吴昌硕等等,是广大书法爱好者查找、研习、揣摩名家作品的书法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