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诗正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晚年师颜真卿,编历代名家书法真迹《三希堂法帖》,著有《矢音集》。梁诗正尤精行书,书风妍美流畅,结构工稳,与当代著名书家启功先生书法风格有共通之处。本书收录大量梁诗正行书书法稿件,特别是他的行书古诗文,进行简单的分类,并一一进行释读,以方便读者的学习欣赏,对当代学习研究中国书法者特别是行书爱好者有很好的学习借鉴意义,有助于提高读者的行书书写水平。
《王羲之王献之小楷》 王羲之(三〇三 三六一),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史称 书圣 ,王羲之传世楷书均为小楷,其楷书师承钟繇,自出新意,整体结构紧结匀称,形巧而势纵,为后世所推重。 《黄庭经》是魏晋时期流行的道家经典,王羲之小楷《黄庭经》真迹已不存,传世有刻本、临本和摹本多种。本书收宋拓本,传为赵孟頫旧藏,后有陈继儒、董其昌、翁方纲等人题跋,此本《黄庭经》镌刻精良,整体端庄精致,是临习的佳本。《乐毅论》,传为王羲之所作,褚遂良称其 笔势精妙,备尽楷则 。《东方朔画像赞》,原文为三国时期夏侯玄撰,传为王羲之书,亦是难得的王羲之小楷长篇。 王献之(三四四 三八六),字子敬, 书圣 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 二王 。王献之的小楷,自唐以来便为书坛所称扬,其小楷结字疏密有致,形态多变,大小不
本书从赵朴初书法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400余幅作品,所选作品绝大多数为赵朴初公开发表的作品,少量为赵朴初亲友收藏的作品,均为真迹,涉及其诗词、对联、题签、题额、书信等,较好地反映了赵朴初书法全貌。本书所选作品以时间为顺序编排,所选作品从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末,跨越半个多世纪,可以清晰地反映赵朴初一生不同时段的书法风貌。编者对作品做了释文,并就来源、相关背景也略作介绍,便于读者更加充分地了解赵朴初书法。本书对于研究赵朴初书法具有重要的资料参考价值。
《书画巨匠艺库 沈尹默 沈尹默书法论丛》分为三大内容,一为书法论,包括笔法、腕法、笔意、执笔五字法以及习字方法与选帖等,二为二王书法管窥,三为历代名家书经验谈辑要释义,包含了汉、五代、唐代等名家的书法要诀。为书法研究与学习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可贵资料。
《天下墨宝·文徵明:醉翁亭记》文约意丰、博大精深,妙笔生辉,可供书写爱好者阅读。
《兰亭叙》用笔提按分明,变化多端,正锋、侧锋相互生发,妍媚俊逸,浑然天成。其结字更是极尽变化能事,无一重复,千姿百态,各现其美。其章法率意参差,错落有致,字与字、行与行间额盼辉映,曲折互用,极富情韵。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右军《兰亭叙》,章法马古今,其字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人法则,所以为神品也。』谢缙《文毂集,书学详说》云:『昔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鱼鬣鸟翅,花须蜂芒,油然粲然,各止其所。纵横曲折,无不如意。毫发之间,直无遗憾。』
汉字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有效弥补了语言受时空限制的缺憾,为中华文化的承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千百年来,汉字的这一社会功能主要是通过书写来实现的。所以,张怀瓘曾说: 阐典坟之大猷,成国家之盛业者,莫近乎书。 书法艺术依托汉字书写衍生而出,由 能者加之以玄妙 ,其主要任务便是以审美的方式更好地完成服务社会的目的。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时空之中。季节因为明显的物候特征,对衣食住行、风俗礼仪甚至政治、经济、军事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与各地的人们密切相关的时间概念。《欧阳询楷书 一日一字》分春、夏、秋、冬四册,以每天书写一字的形式,呈现与特定季节或某一季节中的具体节日相关的内容。在选字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大量的传统典籍和工具书,使所选单字或由单字组成的词与相应的季节相关,并尽量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的辑十一种,共选了十一位书家:陈献章、天然函昰、澹归今释、梁佩兰、宋湘、康有为、叶恭绰、邓尔雅、容庚、商承祚、麦华三。全面展示广东人在整理研究乡邦文献和发展弘扬书法文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推进研究,繁荣学术。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邓尔雅》通过书法家邓尔雅的生平事迹、交游事略的讲述,对其诗书画印成就、书史地位与影响作了详细分析。邓尔雅是一位有着精深造诣的艺术家,以书法篆刻名著当代。作为学者,他主要的成就在文字学上,生前著有一部《文字源流小记》。他视自己为一名传统学人先于艺术家。因为坚持学问在艺术创作中地位的不可动摇,他的作品在当时商业趣味浓重的艺术市场中显得那么清新与超脱。邓尔雅的书法,是典型的学人书法。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的辑十一种,共选了十一位书家:陈献章、天然函昰、澹归今释、梁佩兰、宋湘、康有为、叶恭绰、邓尔雅、容庚、商承祚、麦华三。全面展示广东人在整理研究乡邦文献和发展弘扬书法文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推进研究,繁荣学术。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容庚》通过容庚的生平行历、重要交游的讲述,对其学术贡献、书法成就、世系家传作了详细分析。容庚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书法家、鉴定家、收藏家。作为一位学者,他主要的贡献是在金文和器物学方面。能代表其金文成就的著作就是名闻国内外的《金文编》,也是他的成名作。容庚是 20 世纪中国古文字学的奠基者之一。容庚传世书法作品以金文多,然而其楷书功力也很深厚。加之平时书写书稿皆以小行楷为之,所以行楷尤佳。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的辑十一种,共选了十一位书家:陈献章、天然函昰、澹归今释、梁佩兰、宋湘、康有为、叶恭绰、邓尔雅、容庚、商承祚、麦华三。全面展示广东人在整理研究乡邦文献和发展弘扬书法文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推进研究,繁荣学术。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叶恭绰》对叶恭绰的传奇生平及其作品的书法渊源与风格、书法理论与创作作了详细分析。叶恭绰历官清廷、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文化方面,集学者、词人、书画家、鉴藏家多种身份于一体。虽然不是专职书法家,但他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视角使得他的书法艺术别具一格。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的辑十一种,共选了十一位书家:陈献章、天然函昰、澹归今释、梁佩兰、宋湘、康有为、叶恭绰、邓尔雅、容庚、商承祚、麦华三。全面展示广东人在整理研究乡邦文献和发展弘扬书法文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推进研究,繁荣学术。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康有为》对康有为的书法实践与创作风气、书法理论与审美思想做了详细解析,让读者认识政治家和思想家美名之外的书家康有为。康有为书法艺术造诣颇深,风格独特,从学者众,当时人称“康体”。他于光绪十五年( 1889 )所著《广艺舟双楫》是从理论上全面地、系统地总结碑学的一部著作,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康有为的书法观。康体书法是《广艺舟双楫》书法理论的典范体现。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的辑十一种,共选了十一位书家:陈献章、天然函昰、澹归今释、梁佩兰、宋湘、康有为、叶恭绰、邓尔雅、容庚、商承祚、麦华三。全面展示广东人在整理研究乡邦文献和发展弘扬书法文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推进研究,繁荣学术。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天然函昰》对禅门书法家天然函昰的出家前后、政治取向、学术成就等生平履历作了详细分析。举人出身的天然函昰,在诗歌方面具有高度的修养,以他为核心的“海云诗派”成为清代岭南诗坛的一个重要流派。函昰融佛理于书法艺术之中,那天然裁成、高雅超凡的书法,在禅门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函昰为核心的海云书派从他们为数有限的传世作品看来,这些僧门书法家具有很高境界。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的辑十一种,共选了十一位书家:陈献章、天然函昰、澹归今释、梁佩兰、宋湘、康有为、叶恭绰、邓尔雅、容庚、商承祚、麦华三。全面展示广东人在整理研究乡邦文献和发展弘扬书法文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推进研究,繁荣学术。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宋湘》结合宋湘的求学交游、仕宦经历等内容,对其书风的渊源、演变、影响、书论诸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力求对宋湘的书法创作和研究作一完整、系统的勾勒。宋湘书法有其独一无二的面目和不可替代的风格。宋湘不追时流,坚持自我,重情任性的书法观念,在今天也有其重要价值。宋湘诗书画兼善,注重文化积淀和人格魅力修养,而不以单纯的书家自居。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的辑十一种,共选了十一位书家:陈献章、天然函昰、澹归今释、梁佩兰、宋湘、康有为、叶恭绰、邓尔雅、容庚、商承祚、麦华三。全面展示广东人在整理研究乡邦文献和发展弘扬书法文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推进研究,繁荣学术。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梁佩兰》对梁佩兰生平履历、书风转变、艺术成就等进行了详细剖析。梁佩兰是清代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家。他一生虽热衷仕进,可在多个艺术门类均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梁佩兰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从事着课徒、编校、诗文创作、书信往来等与案头笔政有关的事物,书写是生活的常态。所以,这种在实用中“无意于佳乃佳”的小字写得安闲儒雅、古淡天真,成了梁氏书法的精品。梁佩兰在清代的岭南书坛可谓风格突出、自标一格,但未见专门的书法论著,甚至连论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的辑十一种,共选了十一位书家:陈献章、天然函昰、澹归今释、梁佩兰、宋湘、康有为、叶恭绰、邓尔雅、容庚、商承祚、麦华三。全面展示广东人在整理研究乡邦文献和发展弘扬书法文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推进研究,繁荣学术。 《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澹归今释》对澹归和尚的生平、书法理论与传世墨迹作了详细分析。澹归 在书法方面有着如何的师承渊源,未有明文可考。若以天然和尚同澹归和尚的传世书作来看,佛法修养以及以书法接引世人这个层面,是需要详加考究的。概括来说,他们的书作,有三个方面的必然特征:一是身份和内容,二是书法与佛法,三是禅境与才情。澹归和尚文集,其中涉及书法与佛教文字,融通禅、墨的书法观念,既富且妙。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诸体皆胜。自汉末以来,由隶书发展而来的小楷日益成为了古代文人的日用书体,因其圆润、娟秀、挺拔的特点成为了历代正书的典范。本书集选历代小楷名家精品呈现,旨在让读者体味不同书家小楷结体运笔之丰神,实现小楷运用灵活、结体空灵、章法有致的书艺效果。
在二十世纪的百年历史中,阳泉地域性书法艺术发展不到三十年,郭兴邦先生字慧生、云舫,晚号铁石,在书法界其独特的艺术风貌颇具影响。高宪明编著的《郭兴邦》从二十世纪社会纷繁喧嚣的空间中悉心搜集并梳理出郭兴邦先生书作作品百余幅,收集成书,可供书法爱好者学习临摹。
《中国历代法帖名品:宝晋斋法帖(靠前、2卷)》共分为两卷,具体内容包括:王略帖(王羲之书》、八月五日帖(谢安书》、十二月割至帖(王献之书》、以上三帖为葛佑之刻本、王略帖(王义之书》、八月五日帖(谢安书》、十二月割至帖(王献之书》等。
徐文达(1922—2000),字敬山,笔名岩樵,别号泥翁,河北省顺平县(原完县)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主持成立山西省书法研究会;1981年主持成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担任山西省书协 副主席;曾任山西省政协 ,山西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山西诗词学会顾问,山西师范学院名誉教授。先生专攻书法、篆刻,勤奋不辍,诗、书、画、印皆工,一专多能,而终以书法名世。其书法诸体兼善,尤长于行草、榜书。他的书法无门户之见,不为碑派、帖派之藩篱所囿,既悉心汲取二王、黄庭坚、米芾、傅山诸家草书的精髓,又广泛涉猎金文、石鼓以及汉魏、盛唐碑版。虽专于行草,但亦能以楷法为基,旁通篆隶。其书法作品磅礴苍劲、浑厚雄健,颇为世人称道。先生晚年之书愈为精到老辣,气势雄浑,连绵跌宕,刚柔并济,变化多姿,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出入碑帖,自
《浙江圖書館藏名人墨跡精選》原由浙江圖書館選编,作為浙江古籍保護工程——古籍民國文獻系列出版物之一,二00九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當時按照選擇具有較高學術史料價值與藝術觀賞價值的清康雍乾嘉時期碩翠大家手跡,的原則,從浙江圖書館典藏文獻中遴選出林佶、錢陳羣、袁枚、梁同書、姚鼐、阮元等六人的手書詩稿,匯為一编,展示館藏精品,提供学界參考。
本丛书收入清代中期及后期 书家邓石如、吴让之、杨沂孙、徐三庚、何绍基、胡澍、赵之谦、吴大澂、吴昌硕等人的篆书作品,其中邓石如、吴让之各5件,赵之谦3件,徐三庚2件,杨沂孙、何绍基、胡澍、吴大澂、吴昌硕各1件,计20件,本丛书具代表性、成系统。全书四色彩印,精美高古。本丛书期冀以篆书的沉雄挺拔来丰富汉字书法的用笔技巧,带动篆刻艺术的发展。本丛书可习可赏,是篆书临习、练习笔力的 书帖。《吴昌硕篆书唐诗三种》为本丛书之一。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中国篆刻家、书画家。原名俊,又名俊卿,字仓石、昌石、昌硕等,七十岁后以字行,别号缶庐、老缶、苦铁、大聋等,浙江安吉人。本书选收其篆书唐诗三首,分别是张继的《枫桥夜泊》、杜牧的《赤壁》、韩愈的《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这三件书轴,均为书家年逾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