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學研究》第二輯在古陶文概說的基礎上,對臨淄銘文陶器、新泰陶文、鄴城陶文以及陳介棋、周季木、孫文楷的陶文研究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取得了新的研究發現,公佈了一批既有傳統陶文拓片與题跋,又有實物照片典踐圖的新资料,拓展了陶文綜合研究的空間。通過陶文與封泥的比較,提出了陶文關聯研究的新思路。给出了有史以來陶文研究的論著目。兼顧學術研究與藝術創作,為篆刻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新内容。《印學研究》匯集了當代陶文研究的成果,共收論文十八篇。 本书由吕金成主编。
《肥致碑》全称《河南梁东安乐肥君之碑》建于东汉建宁二年(一六九)五月,碑高九十七点三厘米,宽四十七点五厘米,隶书十九行,满行二十九字,有界格,一九九一年出土于河南偃师南蔡庄村,现存偃师市商城博物馆。 东汉为隶书高峰期,碑版石刻流存至今者,皆为学书典范,《肥致碑》书法质朴平和,从容稳健,兼之出土晚年近,字口锋芒如新发于硎,其笔致宛然,与同时期所建之《华山碑》《史晨碑》《熹平石经》等庙堂制作相比,书写意趣格外突出,全无雕琢修饰痕迹,堪称汉碑隶书之精品。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有些堪称思想深刻、意义丰富、文辞隽永,业已成为中华传统思想与文化的经典,对中国人的国民性格、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审美情趣等等,产生了恒久而深刻的影响。因此,要了解中国文化,必欲从这些经典入手,方能登得堂奥;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欲从这些经典入手,才能获得源头活水。“中华国学德育经典?孙晓云书法系列”即通过名家书写、名家注释的形式,向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学习国学的书法范本,让他们在浸润精美艺术的同时,领会国学的精髓、传统的要义。《中庸》是儒家基本经典之一,传为孔门心法,是儒家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中庸”之道阐发了一种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但儒家思想家们认为,这个“中庸”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既是天下之正道,也是天下之定理。《中庸》也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