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从“电影观念”的角度切入,对整个世界电影的发展进行了一番梳理。书稿既集中介绍了每个时期占主导的电影美学观念,以及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电影学派和风格的形成,同时又对影响它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概述。在讲述电影观念时,作者不仅仅是作一般的介绍,而是在引出观念的同时,对每个时期的电影现象和理论热点又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评述,所举例子鲜活有力,引人入胜。由于视角的不同,本书的结构也出现了创新之举,如作者把电影观念史分成六大阶段,从最初电影萌生时期,到当今空前多元的观念,中间经历了许多曲折、嬗变、否定之否定,不断地丰富扩展着关于电影的认识。作者将历史上出现过的种种电影学派、思潮、运动,如欧洲先锋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新浪潮等等,都用观念的冲突来解释,读来与一般电影史不尽相同,有较重的理
《东亚电影导论》2011年曾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被认为是“以拓荒性的史论之作”填补了东亚电影研究的“缺憾”。这次是对原著进行较大幅度的扩充、增补基础上的修订版。该书以国别电影为经,以比较研究为纬,全方位地梳理东亚四国电影的发展走向,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电影思潮与流派,对一些代表性的导演和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解剖,并对东亚四国电影的相互影响和渗透进行了富有深度的探讨。全书条分缕析,疏密有致,资料翔实,点面结合,史论兼顾,在资料的爬梳和理论的建构上都体现出了独特的学术眼光和功力,是迄今为止国内外部对东亚电影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史论著作。
《纪录片的文化传播策略研究》着眼于纪录片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效果和产生的文化效应,以及对国家文化传播产生的积极作用;以美国为主要分析实例,并对照研究中国,分析中国纪录片的文化传播特征、可能的传播途径,并提出相应的传播策略。本研究以纪录片产业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传播为主要对象并加以参照,旨在对比并研究中国纪录片的国际传播渠道、传播效果,以及对中国文化影响力提升起到的积极作用。最终的目标是,借鉴先进的传播机制、市场经验,结合中国文化特色,总结出适合中国纪录片对外传播的讲述方式、文化融合策略以及传播策略。
黄德泉著的《民国上海影院概观》对于各具体影院的沿革考查主要基于它们在上海《申报》上所刊登的影片预告以及相关新闻报道和广告宣传,当然也并不仅限于此。故其重点内容为民国期间曾经在该报上出现过的在上海当地所开设的各影院之沿革情况,并略及它的前世或今生。本书呈现方式以史料为主,兼及考证,又实地考查,图文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