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代戏曲文艺文献中选录Z有价值、Z具代表性的整部、整篇或整段原始资料,以1911年为下限,按时间为序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而成的一部类书,下设理论总部、词曲总部、演*部等三个三级经目,总部之下分为法规部、戏曲集部、体类部等十五个四级经目,各经目下设题解、论说、综述、传记、纪事、著录、艺文、杂录、图表等九个一级纬目,繁体直排。
《中国京剧图史》是一部以文字论述构建历史框架,以大量珍贵图片特别是京剧剧照填充骨肉的反映中国京剧发展史的大型精装彩色画册。全书文字部分约116千字,收入京剧大家、著名演员等的剧照及其他京剧历史图片近2000幅,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被誉为“国粹”的京剧艺术海容百川、吐故纳新的发展史和气度雍容、风华绝代的艺术风采,可谓盛世典籍,为光辉灿烂的京剧艺术立一历史存照。
少数民族戏剧是少数民族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活化石,通过少数民族戏剧能更好地反映这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生活。此外,少数民族戏剧以其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多层次地展示了各地区丰厚的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尤其是各地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戏剧文化、民俗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戏剧通史正是这样一部全面总结我国各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的重要学术著作。全书共分三卷,上古卷,当代卷,以及少数民族戏剧名录卷。全书由著名戏剧研究专家曲六乙编著,填补了国内对少数民族戏剧史研究缺乏通史的空白,该项目曾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2013年,又被列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本书所选名剧均为京、昆剧和其他地方剧种之珍品,流传多年,建国后仍演于舞台。且为名伶所演。赏析所述为主演如何从生活和人物出发施展唱念做打的技艺,文中既有作者的研究心得,又有演员自述的表演经验。
婺剧是中国浙江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戏曲舞台保留徽戏剧目与资料最多、最完整的剧种之一,浓缩了整部戏曲艺术史,被称为徽剧的“活化石”。《浙江婺剧口述史》是一部对婺剧界婺剧老艺人的采访集,编者历时五年,走访浙江各地采访近百位婺剧老艺人。全书主要内容包括记录、整理和研究婺剧的传统剧目和剧本、婺剧的表演和唱腔、婺剧的戏服和脸谱、婺剧的演出民俗。
《吴小如戏曲文集全编》是著名戏曲批评家吴小如的戏曲批评文集全编, 该书以时间为主线、文章题材为副线,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谷曙光教授编注,以全新的体例,在突出《京剧老生流派综说》等名作的基础上,全面收录了吴小如七十多年来有关戏曲理论、演出史料、宗派发展等方面的戏曲文章,立体、历史地呈现了吴小如的京剧批评造诣。 该书的出版,既是对七十余年的京剧演出史、流派史、文化史、制度史、理论发展史、传播史的有效梳理,也为当今京剧批评提供了宗师级的批评角度、批评视野及批评工具。
这部史材收纳了从光绪八年(1882)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整整五十年间北京的数百张戏单,涵括普庆班、四喜班、同春班、永庆班等数十个名班,以及谭鑫培、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等众多京剧名角。透过戏单中蕴含着的各种演剧史料,我们可以看到戏班演出场地与剧目的关系,剧目次序与伶人的对应关系,剧目的差异与不同观众的审美取向及民俗含义、剧目的五十年变迁轨迹等内容。同时,在戏单中还能看到伶人的谱系流变,可以说,这些史料对近代戏曲研究意义非常重大。
本书应该说是通俗的,不过其内容并不少。有关中国戏曲发展的许多问题,该说的都说了,而且说清了。尽管是“史略”,但依然保持了中国戏曲发展历史面貌的完整性。作者所省略的主要是一些戏曲史专著中的文献史料的引述与考证。一般读者读读这本书,依然可以得到有关中国戏曲历史系统的知识。 本书虽说也属戏曲史的专业著作,但我们编著这本小册子的目的,实在是想普及中国戏曲的历史知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它的过去,关于它的现状,热爱并发展观曲艺术。
《式古堂书画汇考》为书画着录之作,分书、画二编,各三十卷。本书乃汇辑前人书画录(如汪珂玉《珊瑚网》、张丑《清河书画舫》等)与本人亲所见闻者而成,上溯魏晋,下迄元明,视古来书画着录之作,收录最为详博。全书体例,先纲後目,先总後分,先本文而後题跋,先本卷题跋而後引据他书,条理秩然,徵引特详。兼记作品尺寸、质地、递藏,叙述作品内容,有宋元明人集中所未收者,赖此独存。间作评论,具有可观。
《一代京剧大师 袁世海画传》由袁世海长女袁菁编著,一千余幅珍贵图片,近12万文字,近百位京剧艺术名家、评论家的点评赏析文字,详细的艺术年表,全景演绎了袁世海先生的艺术人生。从发奋学艺到推陈出新;从白头未减青春志到继往开来更奋蹄;从天伦情到师生意;这本560页的厚重画册浓缩了袁派艺术的精华,也涵盖了袁世海这位民族艺术骄傲、德艺双馨典范、继往开来功臣的不平凡一生。 京剧艺术大师袁世海先生一生致力于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他天赋超群,传统艺术基础深厚扎实,在7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贴近时代、勇于探索、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在一生演出的300多个剧目中,继承了架子花脸的唱腔板式和表演手段,表演人物细致入微,念白独树一帜,刻画出曹操、李逵、鲁智深、西门豹、张定边、廉颇、鸠山等众多血肉丰满、神采各异的鲜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