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义先生治史治文,是一个宽领域多创获的著名学者,而其着力最勤苦、一生不离弃的则是戏曲。举凡中国戏曲史上的学术热点和难点,大到起源、形成、流变、剧种、腔调,细如戏曲的程序、格范、勾栏、堂会,扩展而至正史的礼乐志和民间之俗文化,他都认真研求,作出了卓有创建的论述。他的视践还从讲堂延伸到田野,开展对地方戏尤其是小戏的调查研究;他的兴趣也由案头扩展到场上,创作了一系列的新编历史剧。永义先生是台湾戏曲研究众望所归的领军人物,更像是个一直坚守和求索着的中华优秀文化的大护法。或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永义先生对两岸文化交流投注了大量心血。这些年来,他每年都多次来内地,参加学术会议、讲学或随剧团来演出交流;他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每年都邀请内地的学者赴台交流,邀请内地艺术家到台湾巡演。我们知道,
本书是本实地考察性研究陕北说书的专著。陕北说书代表着一个的传统,并且这个传统正在失去。那些自称“书匠”的盲说书人是我们时代的荷马,作为一种被失落的文化主体角色,文字和书写曾使他们遭受重创,如今他们正面临新的挑战,并最终走向消亡。陕北说书以“劝世”为主旨,其深层底蕴无不表达出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关爱。它宣扬因果报应以构筑道德的底线,宣扬知足常乐以摆脱生活的困扰,宣扬侠义爱情以宣泄生命的激情,引导人们追求道德、行为的修养和完善,获得心灵的慰籍和生活的信心。
国剧艺术林林总总,本书是一本大全之书。这本书是奠定齐如山“戏曲理论家”名分的书。读这本书使戏盲也能睁眼,使木瓜也能开窍。
本书包括:原始演剧;伎乐;舞乐;散乐;中世;田乐、田乐能等内容。
钱国桢编著的《中国戏曲音乐作品分析》是一本中国戏曲音乐作品的分析论文集,为戏曲音乐工作者和爱好者特别是音乐院校的广大师生提供了一条戏曲音乐作品分析的途径,对我国戏曲音乐欣赏、民间音乐分析的教学实践及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本书选择了14篇戏曲音乐作品分析论文,按照昆山腔、弋阳腔、梆子腔、皮黄腔和本土腔的五种分类法进行编排。论文主要集中到对唱段的形态分析,从故事情节、图表分析、文字分析和演唱与表演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相关的剧作者、表演者、声腔剧种的形成、戏剧矛盾的进程、人物性格的体现以及对戏曲美学等的探讨都有所涉猎。对戏曲史的探讨不多,只有两篇本土腔论文作了些简要的介绍。
《布莱希特“叙述体戏剧”研究》是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夏波老师多年的研究成果,书中系统地阐释了世界戏剧演剧体系研究中布莱希特“叙述体戏剧”研究的新观点新视角新成果,是艺术类院校教学、研究不可多得参考用书。
《湖南花鼓戏名剧名段选》由30首湖南花鼓戏名剧名段组成,其中包括:《打铜锣》、《补锅》、《刘海砍樵》、《沙家滨》、《讨学钱》以及花鼓小调:《放风筝》、《洗菜心》等。
正如研究京剧无法避开北京,研究近代戏曲不能绕过上海。 本书以1911~1919年的上海戏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民国初期上海戏曲的地域特征、新舞台引发的演剧革命、《申报》与上海戏曲的近代传播,以及传统戏曲近代化转型的典范——海派京剧,来探讨上海戏曲的发展与社会变革、商业繁荣、西化思潮、地域风情的关系,及其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揭示出海派京剧如何在京朝派因过分追求高雅而凝固之后,响应时代的呼唤,紧跟社会的节拍,走出了一条成功的现代化转型之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戏曲的前途与命运”再次被人们所关注,当今沉寂落寞的中国传统戏曲究竟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球化语境中的再次转型?海派京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典范,也为当下戏曲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作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与积极回应,近代戏曲的变革是引人注目的。这一变革不仅表现为舞台设置和演出形式的变革,而且表现为剧作题材、剧作风格和表演风格的变革,表现为剧作家、演员、观众、评论家以及戏曲经营者关系的变化,表现为人们的戏曲观念和戏曲审美理想的变化。近代戏曲如此丰富多彩,但迄今还没有一部独立的完整的近代戏曲史。本著作以编年体的形式描述近代戏曲的历史,力图清晰地显示近代戏曲变革发展的轨迹,探索戏曲变革发展与近代社会大变动的关系,考察戏曲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一部自具体系的中国近代戏曲史。
《呈述中国:戏剧演绎与跨文化重访》并非一般比较意义上的中外戏剧交流研究,而是以跨文化作为基本的思想立场,在中西戏剧都需要借助对方确认并自我的理论预设中,试图对构筑现代中国戏剧文化的知识动力学进行解析。本书通过中美戏剧交流的个案研究,思考中西文化交流的辩证法问题;“十七年”戏剧理论与批评的思想资源探讨,构成了本书第二部分的内容。这两部分内容关注的是同一个问题,即现代中国戏剧如何在与西方文化互动中建构自我的现代性想象。本书涉及的不同个案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敞开、互为印证,它们均被统摄于“呈述中国”这一总体的问题脉络与理论关切之中,而跨文化在本书中则是贯穿性的观念与方法。面对中国现代百年思想的问题,戏剧研究的责任是什么?在本书由“专业知识”介入“公共话题”的研究姿态中,我们也许可以得
《演剧符号学》是一本关于表演符号学方面的理论专著,主要从演出场景、意象的代表性、人物动作的套路性等方面,对戏剧表演的符号性进行了分析。《演剧符号学》作者胡妙胜为中国著名的美术专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多伦多大学客座教授,在业界有很高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