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戏曲史》系统的论述了中国戏曲在南宋时期的发展史。南宋时期是中国戏曲的生成期,南戏、宋杂剧、傀儡戏、影戏等各种形式的戏曲争奇斗艳,共同构成了南宋戏曲的繁盛局面。《南宋戏曲史》对这一状况进行了精彩的叙述,并力争从细节方面再现当日的胜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勃勃生机。《南宋戏曲史》作者长期从事戏曲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作者在《南宋戏曲史》中对南宋戏曲史进行了精准、细致的描述,可以帮助读者对中国戏曲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戏剧”与“剧场”,真的是只有一字之差么? 人们所熟悉的对白、情节等,是剧场艺术的元素么? 长久以来,文本至上的剧场模式遮蔽了怎样一种可能? 音乐、美术、动作,甚至演员的身体,如何在剧场中被强调并走向独立? 对这些问题的系统回答,足以证明当代剧场艺术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后戏剧剧场》(修订版)作为德国剧场艺术学家汉斯-蒂斯·雷曼的划时代力作,不仅是剧场艺术实践者、研究者的书目,也能启发对当代艺术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的思考。
本书是由袁国兴主编的《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研究》。《清末民初新潮演剧研究》的内容提要如下:清末民初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外来意识的植入、话剧观念的萌生、戏曲演剧模式的调整,使演剧活动呈现出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个时期的中国戏剧,既与传统不同,也与后来有很大区别。各种各样的新剧,包括[改良戏曲]、[文明新戏]、[学生演剧]和各种地方戏等,往往观念重叠、倾向接近,文类边界并不十分清晰,戏剧观念和戏剧意识游弋于古今中外之间。有人把这个时期的这种特有戏剧面貌称之为新潮演剧。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记述阿兰?鲍伯利和克劳德-米歇尔?勋伯格的音乐剧作品如《悲惨世界》、《西贡小姐》、《马丁?盖尔》、《海盗女王》等,将他们及多名合作者的个人想法与工作方式呈现在读者眼前,深刻地揭示一部成功的音乐剧作品如何被创作出来。在这本书里,你将就剧本、音乐和歌词的创作获得宏观的了解,也会对导演和制作背后的原理形成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助于理解音乐剧本身。本书为引进出版的音乐剧行业前沿著作,填补了音乐剧行业的空白,使音乐剧爱好者、音乐剧从业者获得世界先进成熟的音乐剧制作过程的手资料。书中深入解析了音乐剧创作幕后的编剧、作曲、作词及导演与制作背后的逻辑,为读者揭开音乐剧创作历程的神秘面纱,从中能领略到音乐剧真正的奥秘。本书末章还介绍了在伦敦、纽约及世界各地音乐剧的演出信息,包括创作班
《自由的戏曲舞台 李威舞台设计》是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李威的个人舞台设计作品集,收录了作者21部戏曲舞台的设计,通过画册的形式展示给读者,并对每部设计理念加以说明,对舞台艺术的学生学习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自由的戏曲舞台 李威舞台设计》的舞台设计承袭了我国传统戏曲美学的写意的风格,又能突出渲染戏曲表演气氛,具有的艺术价值。
古代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明代戏曲,在我国戏曲史上,是继元代杂剧之后的第二个黄金时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的戏剧家徐渭、汤显祖以及脍炙人口、至今仍盛演于舞台的传奇作品《牡丹亭》等,都产生在这个时代。本书勾画出明代戏曲发展变化的轨迹,论述明代戏曲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 作者视野开阔,其纵横的比较、多角度的考察、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都是书中亮点。本书对戏曲史、文学史研究者,教学工作者,戏曲工作者和爱好者,以及希望了解我国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的人们,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