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在撰写《高甲戏》一书的过程中,除了秉承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剧种研究之史论传统外,也力图在历史性的描述与学术性的讨论中,从高甲戏的行当、表演、音乐、念白及剧目演出形态等诸多方面合力还原、构筑“高甲戏的历史形状与当下品貌”。
这本集子里收有61首咏叹调,其内容多姿多彩,各有特色。其中《梅菲斯特费勒》中浮士德的终场独白《死亡将来临》和《穿过田野》在尚属出版。此为钢琴伴奏谱。
本书是一部研究戏曲美学的著作。说得更具体一些,它的研究范围基本是由宏观角度探讨戏曲艺术的特征,尤其是戏曲的“美”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戏曲是属于俗文化的通俗艺术。要是用句接近戏曲台词腔调而缺乏“学术性”的大白话来讲,那本书的任务就是从捉摸捉摸戏曲是个“什么样子的东西”入手,再进而捉摸这个样子的东西中有哪些成分是建构美丽的戏曲宫殿的主要支柱。
中国戏曲几百年来通过表演艺术家(演员和乐师们)的不断努力,在创腔和伴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从20世纪40年代起,有不少专业作曲家投入这一工作,他(她)们将西洋作曲技法带入戏曲音乐创作之中,使戏曲音乐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所取得的璀璨成绩,在近代戏曲史上掀开了新的篇章;他们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这本《戏曲作曲教程》是在20多年前我编著的《戏曲作曲》基础上发展而成。《戏曲作曲》原是上海音乐学院戏曲作曲专业的教材,1983年编成,1989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1999年荣获上海音乐学院第四届科研(教材)成果一等奖。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又开设了戏曲作曲专业课.仍将这本书作为专业课教材。但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重读这本教材,感到不满足了,于是必须作一次大的修改,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重新出版。
《北京人艺老戏单》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自1952建院至2002年所演剧目的戏单画册。戏单系旧称,类似于现在的节目单或戏剧宣传册或说明书,上有剧情说明和演职人员及演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