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国套为推广、普及粤剧教育而编写的粤剧考级教材,共分为1-10级,本书是1-4级。 教材本着 传承开拓 的宗旨,集结广东粤剧院多名粤剧艺术专家选取该剧种中有代表性的经典元素,结合戏曲的四功五法及多种粤剧艺术表演形式,从浅到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科学地进行编排。致力于推动粤剧普及、传承、发展和满足各界对粤剧学习的需求。通过规范合理地学习本系列考级教材,学生能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按照标准化的粤剧表演衡量系统及科学的粤剧学习计划,增强身体动作协调能力,提升艺术审美水平及德、才、礼兼备的综合素养;还能通过对粤剧的了解,接受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使命,坚定文化自信。
本书讲述了百老汇自21世纪初以来超凡变革的故事,以《猫》《歌剧魅影》《出租》《美国天使》《芝加哥》《狮子王》《制片人》等享誉全球的歌舞剧为线索,带领读者探索了剧作演出的过程和幕后花絮。这些歌舞剧在内容、编排、灯光、舞美、表演形式上的改变,直接影响了美国戏剧的历史。 书中详细描述了百老汇那些热闹非凡又不为人知的奇闻逸事,它们或刺激,或悲伤,或搞笑。从目录就可看出本书内容多么吸引人 有的就是那些名声大噪的作品里的台词!同时,本书对百老汇的内幕进行了无情揭露,并批判了部分制作人和表演者的不端行为。迈克尔 里德尔将读者带到幕后、舞台、彩排现场,相信读者读完后将对百老汇产生全新的看法。
《戏曲演进史 一:导论与渊源小戏》 ISBN 978-7-5225-1775-9 定价:108.00元 本书为《戏曲演进史》第一册 导论与渊源小戏 。 导论编 统绪、梳理戏曲演进过程中诸如戏剧、戏曲、小戏、大戏、剧种、腔调、声腔、唱腔等关键名词之名义定位,并对戏曲史、戏曲理论史进行了回顾与检讨。 渊源小戏编 辨析唐代宫廷小戏、民间小戏之同源异流的演进路径,及其所促成的或雅或俗、雅俗交化的戏曲演进历程。 《戏曲演进史 二:宋元明南曲戏文》 ISBN 978-7-5225-1776-6 定价:98.00元 本书为《戏曲演进史》的第二册 宋元明南曲戏文 ,厘清宋元之瓦舍勾栏于民间小戏中,孕育出大戏剧种南曲戏文;考辨宋元明南曲戏文 宋元南曲戏文 明改本戏文 明人新南戏 三阶段之表演艺术、唱法唱腔、体制规律及文学成就;并选取《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明改本四大戏文、明人新南戏
《评剧经典唱段100首(金版)》主要选编了建国以来经过舞台实践,观众比较认可的评剧优秀唱段,其中包括少量近二十年来的创作成果。唱腔以评剧现有的青衣、花旦(闰门旦)、老旦、彩旦、老生、小生、花脸、小花脸这八种行当分类编排。
梅兰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四大名旦 之首,是20世纪中国戏剧的一个奇迹。作为万众倾慕、名扬中外的一代宗师,他的艺术思想需要系统研究,他的舞台成就值得认真总结,他曲折的人生经历,更是我们认识时代变迁的重要窗口。本书分列8章,以梅派剧名为题,用极为细致而真实的语言,将梅兰芳的一生介绍给读者,图文并茂,梅韵悠长。
《艺术管理丛书:剧院管理务实十六讲》内容涵盖了演出运营中的项目管理、演出季策划、预算编制、宣传营销、观众拓展、艺术教育、舞台装置、商业模式、危机公关等诸多层面。该书注重剧院管理实践的价值与需求,以广阔的视野观察国内外优秀剧院的管理经验,关注艺术管理领域的宏观性理论构建。 《剧院管理务实十六讲》所邀请的授课老师均为从事剧院运营与管理的资深专业人事,通过课堂讲义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将他们宝贵的实践经验与管理理论呈现给读者,以期为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借鉴。
《海外中国戏曲研究译丛:14 17世纪中国古典戏剧:杂剧史纲》是一本戏曲艺术理论专著。全书由引言、四章正文、结论、参考书目,以及目录索引几部分构成。在前面三个章节中,作者将本书中所涉及的杂剧剧目分别划归三个阶段,即明早期、明中期和明晚期,所有研究对象均按照相应的主题情节进行分类,并在每章的最后得出这一时期戏剧作品创作的理论特色。书中所论及的约150部杂剧剧作全面介绍了14 17世纪中国杂剧的发展历程。
本书涉及数十种中国戏曲剧种的经典剧目。作者以散文笔法、导赏式评论,用文字营造戏曲演出的现场感,将读者带入戏曲的故事情节、声腔抒情之中;以独特的视角,搜剔挖掘,探幽发微,阐释中国戏曲艺术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本书尽量避免学术式评论、教材资料式介绍,文字力戒做作矜持,追求不衫不履,自然松弛的状态,凸显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 辛辣而俊快、端庄又尖新。 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一二处能令人怦然心动,使人读后,或有恍然大悟之感,或有对戏曲相见恨晚之叹,尤寄希望于对戏曲陌生者读后对中华戏曲产生敬意: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读者可在中国华侨出版社微信公众号上欣赏书中涉及的经典戏曲音频。
本书收录著名作家、 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十大当代作家 肖复兴对京剧、昆曲等古典戏曲和当代话剧的欣赏笔记,插入作者看戏之余随手画的戏曲人物画,呈现戏里戏外的笔迹、画迹、心迹、足迹,展现中国古典戏曲之美。描绘作者如何通过传统戏曲,认识生活,了解历史,感受悲欢离合,共鸣喜怒哀乐,传承忠孝节义。
《实战表演》是一本表演教学类图书。作者刘天池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为基础,结合自身多年表演实践、表演教学和表演指导的经验,形成特色专业教学体系,并在讲述理论的过程中融入真实表演教学案例。本书旨在找到实战表演的方法与价值,揭开演员的创作思维步骤,解决表演中的诸多困惑,让每一个想和表演存在关系的人都可以通过这本书更好地表达自己。所以这不仅是一本写给演员的表演指导书,也可以为非专业人士打开表演的大门。
演艺产业既有文化属性又有经济属性,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体现。演艺产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在大都市聚集,形成产业聚集区,纵观全球,目前有百老汇、伦敦西区、首尔大学路等较为成熟的聚集区,上海演艺大世界也呈较快发展势头并朝着 东方百老汇 的目标前进。在此重要节点,对产业聚集现象的成因和发展历史进行总结,以助力我国演艺产业更好地发展就显得必要而迫切。 本书从梳理美国百老汇、首尔大学路、伦敦西区和上海演艺大世界的产业集聚过程及发展历程入手,基于M.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依据和分析工具,通过对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产业关联、内在结构及竞争等要素,结合政策、机遇两个变量,分析都市中演艺产业集聚生态和特征,并在分析中重新定义和构架集聚竞争力分析模型,以期为我国都市产业集聚区建
本书是一部回忆录,道尽民国上海艺坛的各种逸事奇闻。丁悚是漫画家丁聪的父亲,他不仅是一位创作颇丰的画家,还是一位美术教育家、艺术活动家,因此他在清末民国时期,在艺术界交识人物之广、阅历之丰富,都是很少有人可比的。1944年至1945年间,他为《东方日报》撰写 四十年艺坛回忆录 专栏文字,记述清末民国艺坛轶事掌故甚详。这一组文字从未结集出版,慕琴先生之嫡孙丁夏先生,在上海图书馆近代文献研究人员的帮助下,从旧报资料上录出全部文字,并做了精心校订。这是一部近代上海艺文史料集,它的整理出版极有价值。
狐戏在中日两国戏剧舞台上均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宏观把握中日两国狐戏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理解中日两国民族心理、价值观、审美观,同时促进中日文化艺术交流向更深、更远的层面发展。本书较为系统地比较研究了中日两国狐文化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差异在两国狐戏艺术中的具体表现。中日戏剧同属东方戏剧,具有浓厚的写意风格。中国戏曲的 程式 和日本能剧的 型 完全写意,而日本的歌舞伎和文乐则在写意中稍偏向写实。全书图文结合,书稿最后还附有中日狐戏剧目,以供读者阅读参考。本书可以帮助相关研究者在文化多元化语境下厘清中国文艺的本色,从而更扎实、有效地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是世界著名的表演体系,对各国戏剧影视舞台表演产生深远影响。斯氏体系的核心要义是 在体验基础上再体现 ,而本书作者贝拉 莫琳所倡导的 心身一体的演员训练法 的坚实基础是 行动分析法 。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生命后阶段来不及落实与践行的排练方式,而他的继承者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将这种 传说 变为了 事实 ,并且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主流的演员训练手段。这是对斯氏已有认知体系的超越,书中清晰描述的贝拉 莫琳在莫斯科的学习心得与回到英国后的表演实践也让其肯定了 行动分析法 的实用性。本书是一部实实在在的表演技巧手册,是表演艺术理论方面的一部重要专著,更可作为戏剧表演从业者、表演专业师生、青年演员和表演艺术爱好者的指南。
本书是 中外经典短剧鉴赏文库 的一种,共收入中国现代独幕剧剧本16篇,均为名家所著。剧本短小精悍,各具特色,语言鲜活,富有个性。包括胡适的《终身大事》,田汉的《获虎之夜》,熊佛西的《醉了》,林语堂的《子见南子》,夏衍的《都会的一角》,洪深的《咸鱼主义》等。每个剧本后都有精彩点评,对该剧的思想性、艺术性、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加以解读,使读者在阅读作品的同时,也领略到戏剧史上这些大师们的精彩和隽永。这对于戏剧理论研究者有借鉴作用,对于一般读者则有帮助理解和引导作用。
《说戏》是柯军从艺四十年所演经典剧目的传承之作,书中收录了《宝剑记 夜奔》《桃花扇 沉江》《铁冠图 对刀步战》《铁冠图 别母乱剑》《长生殿 酒楼》《牧羊记 望乡》《牧羊记 告雁》《九莲灯 指路闯界》《红楼梦 胡判》《邯郸梦 云阳法场》《邯郸梦 生寤》11折昆剧的情节概述、角色理解、表演门道等内容,由柯军作为非遗传承人进行口述,由资深昆曲文化推广者王晓映进行挖掘、整理,将前辈师傅的表演技艺传授、主演对剧中人物命运的体悟、唱念做打舞台语言的把握等,一一说来,既作为柯军舞台生涯四十年集大成之艺术档案,又可供当前昆曲传习之珍贵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