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家班是现代京剧艺坛上颇具影响的京剧科班之一,由京剧教育家厉彦芝1936年创建于上海,而后辗转在苏、浙、湘、鄂、黔、滇、川各地演出,抗战后落户于重庆。几十年间,他们历经艰难坎坷,培育造就一大批杰出的京剧表演人才,编演过许多给广大观众留有深刻印象的剧目,形成独树一帜的舞台艺术风格,为京剧艺术在西南地区的生根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当年红遍南国的“厉家五虎”、“慧氏三杰”、“秦门明珠”、“福字双星”等大多凋零,幸有“五虎”之厉慧森和“双星”之沈福存仍然健在。这本《京剧厉家班小史》即由“五虎”中硕果仅存的京剧名丑厉慧森老先生撰写,以亲历者口吻讲述了厉家班八十年衍变的传奇历史。
本书用纪传体与记事本末体相结合的方式,记述了京剧自孕育、形成、繁荣直到现在的全过程。
《京剧说苑》内容简介: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振兴京剧,不仅需要舞台技艺的传承,京剧文献的搜集、整理也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京剧说苑》旨在保存亲历者的记录以及扎实的研究成果,去伪存真,拾遗钩沉,以期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代表性的中国戏剧,被誉为国剧。尽管这门产生于中国农业社会的戏曲艺术,其万民争睹、满城争说、热闹非凡的艺术鼎盛时期已成为过去,但其独特的艺术风采和浓郁的民族风格,至今仍为世人所瞩目。特别是当它走出国门,更为异域他邦的欣赏者所惊叹和倾倒。作为京剧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京剧音乐,和剧本文学、表演、美术等有机地联系着,从而构成了完整的京剧艺术形式。而且,京剧音乐又是最能体现京剧艺术精髓和京剧艺术风格的,又最为爱好者所喜欢。过去人们看戏不说是看戏,而说是听戏,并说听的就是那个味儿,即便有时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到剧场去观看,但凭借唱片、广播、录音机,也可以大过一把戏瘾,得到艺术的享受,足见戏曲音乐对人们的吸引力。再从京剧音乐本身来说,又确是一个蕴含丰富、瑰丽堂皇的
《中国京剧史(1790-1949 插图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突出京剧的历史形成、发展的主干,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做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是一本较为简约而系统研究中国京剧的发展历程的图书。全书使用约300余张珍贵的图片,增加了海派京剧等内容,充实和补充了四卷本《中国京剧史》。
《美丽的京剧》以中国京剧为主,同时兼顾地方戏曲剧种。按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分类,构图上兼顾演员特写和演出场面。突出老演员和已故的名演员,和一些名演员、名剧目的演出背景介绍。《美丽的京剧》以作者特有的摄影艺术表现手法,把舞台上的表演升华,再现到摄影作品之中。作品动静结合,表现演员的情绪和表演力度、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