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移主编的《中国京剧史(1790-1949插图本)(精)/中国戏曲艺术大系》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突出京剧的历史形成、发展的主干,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做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是一本较为简约而系统研究中国京剧的发展历程的图书。全书使用约300余张珍贵的图片,增加了海派京剧等内容,充实和补充了四卷本《中国京剧史》。
《京剧造型艺术研究》由绪论;京剧造型艺术的渊源;京剧造型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三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历代“歌舞”;各地“百戏”;歌舞戏;说唱艺术;杂剧;明清传奇;徽汉合流;角色与行当的承传;京剧角色的特点;京剧行当的特点;装扮的传承等。
孙毓敏,1940年生,上海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入北京市荀慧生京剧团,拜荀慧生先生为师。曾为北京京剧院的三团、四团主演,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现为中国剧协理事、北京市作协会员、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名誉院长、北京荀派艺术研究会会长等。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首届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金奖、白玉兰奖、中国金唱片奖,及美国佛罗里达州1997年颁发的“亚洲杰出艺人终身成就奖”,入选第二批“中国京剧非物质口头文化遗产传承人”,并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至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厉家班是现代京剧艺坛上颇具影响的京剧科班之一,由京剧教育家厉彦芝1936年创建于上海,而后辗转在苏、浙、湘、鄂、黔、滇、川各地演出,抗战后落户于重庆。几十年间,他们历经艰难坎坷,培育造就一大批杰出的京剧表演人才,编演过许多给广大观众留有深刻印象的剧目,形成独树一帜的舞台艺术风格,为京剧艺术在西南地区的生根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当年红遍南国的“厉家五虎”、“慧氏三杰”、“秦门明珠”、“福字双星”等大多凋零,幸有“五虎”之厉慧森和“双星”之沈福存仍然健在。这本《京剧厉家班小史》即由“五虎”中硕果仅存的京剧名丑厉慧森老先生撰写,以亲历者口吻讲述了厉家班八十年衍变的传奇历史。
《怎样唱好京剧(修订版)》此次修订内容主要是在原版“气、声、字、腔”四个章节的基础上,对其中“声”章节内容作了较大的修订。首先作者张再峰从声乐的角度将京剧演唱界定为“京剧唱法”,使其在方法总结、理论归纳时能够更加规范、。大量借鉴美声唱法演唱技法的术语,与京剧唱法有关技法相对照,在原版的基础上加强了京剧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比对、借用力度。其目的是想通过借用美声唱法相关理论和术语,试图讲清或尽量讲清京剧唱法中某些模糊不清的概念,从而揭示、体现京剧唱法的科学性,以便更好地帮助提高京剧演唱水平。
厉家班是现代京剧艺坛上颇具影响的京剧科班之一,由京剧教育家厉彦芝1936年创建于上海,而后辗转在苏、浙、湘、鄂、黔、滇、川各地演出,抗战后落户于重庆。几十年间,他们历经艰难坎坷,培育造就一大批杰出的京剧表演人才,编演过许多给广大观众留有深刻印象的剧目,形成独树一帜的舞台艺术风格,为京剧艺术在西南地区的生根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当年红遍南国的“厉家五虎”、“慧氏三杰”、“秦门明珠”、“福字双星”等大多凋零,幸有“五虎”之厉慧森和“双星”之沈福存仍然健在。这本《京剧厉家班小史》即由“五虎”中硕果仅存的京剧名丑厉慧森老先生撰写,以亲历者口吻讲述了厉家班八十年衍变的传奇历史。
《京剧造型艺术研究》由绪论;京剧造型艺术的渊源;京剧造型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三部分组成,主要包括:历代“歌舞”;各地“百戏”;歌舞戏;说唱艺术;杂剧;明清传奇;徽汉合流;角色与行当的承传;京剧角色的特点;京剧行当的特点;装扮的传承等。
《锁麟囊》收集了介绍京剧《锁麟囊》的相关文章。作者有的是专门研究京剧的北京文史馆馆员,有的是文学大家、《锁麟囊》剧本的编剧,有的是程派艺术的传人,他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深入而细致地介绍了名剧《锁麟囊》产生的原由、经过,剧本的编写及修改过程,本剧演出的盛况,以及本剧在程派艺术形成过程中的代表性作用,同时也展示了京剧大师程砚秋的人生经历、程派的唱腔艺术,以及程派京剧艺术的创始、发展及鼎盛过程。
本书稿汇集了第八届京剧学 学术研讨会中部分戏曲专家学者,表演艺术家等京剧爱好者,就京剧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并结合戏曲创作与演出实践撰写的 论文。旨在推进京剧研究与传播,致力于京剧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各位学者、戏剧戏曲京剧爱好者提供研究标本。
苏移主编的《中国京剧史(1790-1949插图本)(精)/中国戏曲艺术大系》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突出京剧的历史形成、发展的主干,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做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是一本较为简约而系统研究中国京剧的发展历程的图书。全书使用约300余张珍贵的图片,增加了海派京剧等内容,充实和补充了四卷本《中国京剧史》。
孙毓敏,1940年生,上海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市戏曲学校,入北京市荀慧生京剧团,拜荀慧生先生为师。曾为北京京剧院的三团、四团主演,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院长。现为中国剧协理事、北京市作协会员、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名誉院长、北京荀派艺术研究会会长等。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首届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金奖、白玉兰奖、中国金唱片奖,及美国佛罗里达州1997年颁发的“亚洲杰出艺人终身成就奖”,入选第二批“中国京剧非物质口头文化遗产传承人”,并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至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本书由美国的HAL·LEONARD公司出品,它以:精炼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循序渐进的编排、丰富动听的练习、设计精美的版式、超大容量的。让你在轻松之间掌握吉他!所有练习既可以用木吉他弹,也可以用电吉他弹。你只需保证每天不少于一个小时的练习时间,3-6个月就可学完本教材,随后组建自己的乐队!另外,所有的“轻松自学”系列教材(吉他、电贝司、架子鼓、键盘)都包含六首相同的乐队合练曲,以便于你的乐队进行排练和演出!
厉家班是现代京剧艺坛上颇具影响的京剧科班之一,由京剧教育家厉彦芝1936年创建于上海,而后辗转在苏、浙、湘、鄂、黔、滇、川各地演出,抗战后落户于重庆。几十年间,他们历经艰难坎坷,培育造就一大批杰出的京剧表演人才,编演过许多给广大观众留有深刻印象的剧目,形成独树一帜的舞台艺术风格,为京剧艺术在西南地区的生根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当年红遍南国的“厉家五虎”、“慧氏三杰”、“秦门明珠”、“福字双星”等大多凋零,幸有“五虎”之厉慧森和“双星”之沈福存仍然健在。这本《京剧厉家班小史》即由“五虎”中硕果仅存的京剧名丑厉慧森老先生撰写,以亲历者口吻讲述了厉家班八十年衍变的传奇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