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中国戏剧的精华在于经有教养的文人之手创作,由宫廷、妓院俳优表演的雅曲;而由农民、市井艺人表演的农村戏剧则被认为没有文学价值,被称为“地方戏”而受到轻视,在戏曲史上只不过一笔带过而已。本书认为:农村戏剧的本质就是与农村祭祀礼仪相结合并作为其中一部分而上演的戏剧,即“祭祀戏剧”。本书尽可能地把实地调查的新资料与既有文献相结合,尝试突破传统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从祭祀戏剧的角度对中国戏剧史进行重构。
《戏剧符号学》:尽人皆知或自以为知,戏剧不可阅读。出版商们深谙于此,惜哉!他们只出版那些在课堂里学习的剧本。教师们对此也不糊涂,他们在解释或试图解释一部戏剧作品时难以摆脱烦恼,因为钥匙另有所在。演员、导演们对此自以为比谁都要清楚,因而对任何学者的注释都有点儿不屑一顾,把它们看作是毫无用处的赘物。普通读者同样也深有体会,每当他们斗胆尝试时,便会掂量到阅读一部绝非为消闲而写的文本的困难。确实,并非人人具有演戏“技艺”的天赋,更不具有虚构一场演出所必须的特殊想象力。剧本虽然人人都读,但作为一种个体活动,这种阅读
戏曲研究名家吴新雷先生积数十年心血探究昆曲,《昆曲史考论》为其结晶之作。《昆曲史考论》从不同层面对昆曲进行深入研究,有考有论,以实证的方法解决了昆曲史中的诸多节点问题,全面反映了吴新雷先生昆曲研究的重大成果。《昆曲史考论》从具体议题出发,由点的突破,架构起昆曲史的系统认知。
《中国昆曲装扮艺术》系上海市*(2006)科研项目,是我长期研究课题《中国戏曲的装扮艺术》系列之一,也是继《中国京剧衣箱》、《中国戏曲衣箱角色穿戴》(京剧)出版后,又一本介绍中国昆曲传统重要剧目折子戏的装扮艺术专业工具书。作为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戏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大中专院校容装、表演专业的教科书,本书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资料性、实用性与操作性,对演员、戏曲工作者,乃至服饰研究者也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