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从戏曲的角度切入山西历史地理的作品。山西,这一块地方,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天堂。山脉、河流、长城,构成了我们特殊的地理条件,保存了山西相对鲜明的文明。这块表里山河的地方,又是戏曲大省,剧种之多、声腔之丰富居全国,我们的梅花奖获奖人数,是全国。但真正让我们骄傲的,还是我们山西的文明入了戏,有数不清的历史故事在全国各大剧种中流传(和山西有关的戏曲剧目初步统计有20多个),被无数个剧团剧种和戏曲人演绎他们的人生 戏中山河。
2016年中英艺术家共同执导的昆曲《邯郸梦》在伦敦首演,作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剧作名家逝世400周年纪念之作,《邯郸梦》别出心裁地将昆曲和莎剧融合创作,这种跨界融合的艺术探索受到中英两国观众的热烈欢迎。本书收录了此次演出的缘起、台前、幕后、剧评、剧报相关文章二十余篇,配以精彩剧照,回顾了这出新概念戏剧的演出前后,收录多篇学术评论文章,梳理了中英汤莎会在中外戏剧对话层面的价值和意义。
修生学兄新著《元杂剧史》出版了。他嘱我谈点感受。我虽浅陋,但也略知著述的甘苦,知道这部著作的分量,本着向他学习的精神,便欣然从命了。 我和修生学兄相知多年了。记得在打倒“四人帮”以后,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准备重新出版。当时,修生兄等一批参加该书修订的年富力强的学者,集中在中山大学,和王季思老师一起研究修改方案。趁此机会,中山大学中文系师生邀请修生兄作了学术报告。那一天,教室里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修生兄声音洪亮,神态从容,条分缕析,新见迭出,使同学们大开眼界。我坐在后座,仔细聆听,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记得听课后,季思老师嘱我认真向兄弟院校的同辈学者学习。我自知一向浮躁,更应多向严谨沉稳、功底扎实的修生兄求教。此后,我们又都担任过中文系主任。常有机会在工作会议和学
《浪漫时期钢琴名作演奏指导》内容包括历史绘画、名家名言、作曲家原版完整钢琴作品的相关信息,以及书中所有作品的演奏两张。音乐会钢琴家丹尼尔·格罗弗带来了精彩的演奏,使作为示范和欣赏激励学琴者的练习。这些作品包含各种不同的情绪、速度、曲式和风格,钢琴学习者可按任何顺序学习。南希·巴屈斯编著的《浪漫时期钢琴名作演奏指导》通过将音乐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相融合的方式,生动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采。现在,各种年龄层次的学琴者开始逐渐熟悉音乐与浪漫主义时期社会和政治事件、科学发展、文学和艺术运动之间的相互联系。《浪漫时期钢琴名作演奏指导》的部分揭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社会背景,即政治和社会事件如何影响19世纪的音乐生活。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当时最伟大的作曲家,让读者对于这个时期音乐家的杰出成就和传统钢琴演
本书是青年编剧王雨哲个人作品的结集,全书共收录《车站》《从高山到高高的山》《天桥》《童年情景》《隆福寺》《我爱回忆那没有遮掩的岁月》《降B调独奏》《绿精灵》共8个剧本。其中,《隆福寺》被导演林兆华亲自执导,搬上舞台。其他剧本也在不同影响力的戏剧节、剧场院上演。
本书是一本介绍相声历史和演变的书籍,它用一种说唱文学的语言与形式去演绎另一种说唱文学的历史。相声艺术博大精深,以“三字经”的形式讲述相声的发展史更是别树一帜。书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相声的表演技巧、语言习惯,还有相声界的大师、前辈等名人,还请来徐德亮为“三字经”的内容作注释,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便于阅读。
《北京评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北京评书是北方评书的主体,形成于北京,盛行于京、津、冀和东三省等地。《北京评书》详细介绍北京评书产生的历史、艺术特征、笔法技巧、结构程式、表演手段、行话术语、传承流变,全面展示代表性传承人艺术风格等。对于北京评书新的发展,并使之保持长久的旺盛生命力,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曲艺曲种繁多,音乐丰富。南北方曾有二百多个曲种,历来有“南弹北鼓”之说,即南方以弹词为代表,北方以鼓词为代表,它们在艺术上各显特色,在价值上又等量齐观。南方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较大,北方的鼓词则以京韵大鼓为侧重。鉴于此,连波编著的《中国曲艺经典唱段100首》以“南弹北鼓”为选编宗旨,选了23个曲种暨100首唱段,通过简要的文字说明,以彰显经典、弘扬流派,倡导交流,达到传承、发展的目的。为专业工作者提供一本可作比较研究的资料及广大爱好者可以此作自修学唱的实例。本书所收集的曲谱资料相当珍贵,采纳曲谱的标准是:具有的历史、美学、实用价值。丰富多彩、精湛优美的曲艺音乐,使人陶醉不已。
《中国电影美术论》是在我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充实后完成的。在开始写这篇“后记”时,不禁想起了我发表的篇关于电影的文字。我在大学学的是中国画专业,但我次将书写的文字变成铅字,却是关于电影的。那是在上大学前的1982年,我写了两篇极不成熟的文字,一篇是谈当时中国电影不应该只注重戏剧和表演,还应该重视“电影视觉造型”的表现力,记得在文中提到了中国电影应学会运用“视觉语言”的表达。另一篇是谈对“电影是遗憾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前一篇自觉自己理论水平不够,还不能够把“电影视觉和造型语言”这一论题阐述清楚,就把后一篇当作一篇感想投寄给了当时发行量很大的《电影创作》。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么不成熟的文字竟然在当年的第6期上发表了!而且在下一期上还引发了一篇对我的观点持有不同意见的商榷文章。更令我想
?《陕北民间音乐选粹700曲》作者李兴池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风、收集整理陕北民间音乐,本书是在此基础上粹选了700首汇编成册。本书编入了陕北民歌等十个曲种,基本涵盖了陕北民间音乐的全部。关于乐曲的选择,本书本着原生性、艺术性、完整性和音乐的体栽、种类、调式、旋法、曲牌板式等不同因素,经过对近万首曲目的反复对比、分析后,最终收入各曲种代表性的曲目700首。
中国曲艺曲种繁多,音乐丰富。南北方曾有二百多个曲种,历来有“南弹北鼓”之说,即南方以弹词为代表,北方以鼓词为代表,它们在艺术上各显特色,在价值上又等量齐观。南方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较大,北方的鼓词则以京韵大鼓为侧重。鉴于此,连波编著的《中国曲艺经典唱段100首》以“南弹北鼓”为选编宗旨,选了23个曲种暨100首唱段,通过简要的文字说明,以彰显经典、弘扬流派,倡导交流,达到传承、发展的目的。为专业工作者提供一本可作比较研究的资料及广大爱好者可以此作自修学唱的实例。本书所收集的曲谱资料相当珍贵,采纳曲谱的标准是:具有的历史、美学、实用价值。丰富多彩、精湛优美的曲艺音乐,使人陶醉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