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调幽兰》是现存 早的古琴曲谱,也是现存 的“文字谱”实物,在中国古代音乐 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琴用指法》是现存 早的古琴指法汇编,包括北魏陈仲儒、唐赵耶利等人所撰的早期文字谱指法解说,还收录了一种不同于文字谱和减字谱的古琴指法,是古代音乐 不可或缺的一环,是还原《幽兰》古谱的重要线索,且当有助于探索魏晋隋唐时期古琴的演奏方式
《音乐符号》从音乐史及其文化背景中探讨音乐符号,从肖邦、贝多芬到西贝柳斯,从尼采到格雷马斯、罗兰巴尔特,符号学的视角让熟悉的音乐呈现出别样的意义,包括生物的、性别的、的等多种层面,如万花筒一般新奇。作者以丰富例证展示了这个相当前沿的学科的独特魅力,梳理出一套具有说服力的音乐“元语言”,旨在为音乐符号学提供一本实用指南。
《中国历代乐书要籍精诠》为我国部具通史性质的提要类音乐文献工具书,是以《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所收经史子集四部乐类著作,以及其他乐论、琴论、曲论和所录乐事较有价值的笔记小说等为条目的编选、撰写对象。《中国历代乐书要籍精诠》以“精诠”而非一般的“提要”篇幅来撰写条目,除了对历代乐书的版本源流、作者生平、基本内容、认识成果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有较多的介绍,其撰写主要建立在对相关文献的专题研究基础上,并要求有较为深入且集中的阐发。《中国历代乐书要籍精诠》的正文部分包括110个“精诠”类条目,其内容涵盖历代,每个辞条平均2,000多字。书后所“提要”类条目(宋-清),计61条,每个辞条平均500多字,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以便读者对历代乐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作为日后再作“精诠”的选择范围与基础。
《中国历代乐书要籍精诠》为我国部具通史性质的提要类音乐文献工具书,是以《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所收经史子集四部乐类著作,以及其他乐论、琴论、曲论和所录乐事较有价值的笔记小说等为条目的编选、撰写对象。《中国历代乐书要籍精诠》以“精诠”而非一般的“提要”篇幅来撰写条目,除了对历代乐书的版本源流、作者生平、基本内容、认识成果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有较多的介绍,其撰写主要建立在对相关文献的专题研究基础上,并要求有较为深入且集中的阐发。《中国历代乐书要籍精诠》的正文部分包括110个“精诠”类条目,其内容涵盖历代,每个辞条平均2,000多字。书后所附“提要”类条目(宋-清),计61条,每个辞条平均500多字,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以便读者对历代乐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作为日后再作“精诠”的选择范围与基础
本书分上、下篇,上篇从编纂背景、曲文曲乐材料来源、曲牌考辨等方面,对《九宫大全》的基础理论作了宏观的论述;下篇从微观的视角,对《九宫大成》中宫调与燕乐二十八调、宫调与工尺七调调高、宫调与宫调声情、宫调与用韵以及《九宫大成》音阶形态等诸多音乐本体的特点展开深入研究。
《中国历代乐书要籍精诠》为我国部具通史性质的提要类音乐文献工具书,是以《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所收经史子集四部乐类著作,以及其他乐论、琴论、曲论和所录乐事较有价值的笔记小说等为条目的编选、撰写对象。《中国历代乐书要籍精诠》以“精诠”而非一般的“提要”篇幅来撰写条目,除了对历代乐书的版本源流、作者生平、基本内容、认识成果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有较多的介绍,其撰写主要建立在对相关文献的专题研究基础上,并要求有较为深入且集中的阐发。《中国历代乐书要籍精诠》的正文部分包括110个“精诠”类条目,其内容涵盖历代,每个辞条平均2,000多字。书后所附“提要”类条目(宋-清),计61条,每个辞条平均500多字,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以便读者对历代乐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作为日后再作“精诠”的选择范围与基础
杨克勤和王宝庆主编的《复旦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简谱手风琴教程》教材共有八章:其中前两章是手风琴基本常识和基本练习;第三章为各大小调音阶、琶音练习;第四章综合练习曲28首;第五章是中外乐曲28首;第六章是风箱的运用;第七章是幼儿歌曲的伴奏编配;第八章是各种常用的伴奏法。 《复旦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简谱手风琴教程》内容翔实,兼顾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表述通俗易懂,易学,易会。适用的对象是普通高等院校及各类高职高专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以及广大手风琴爱好者。
本书是研究具有国际影响的法国频谱音乐流派在作曲技术领域探索的新成果,以代频谱音乐作曲家杰勒德格瑞瑟、提斯坦缪哈耶的作品为研究重点,辅助第二代 “后频谱”作曲家的作品为佐证,深入探讨他们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声学原理;借助电子仪器、电脑频谱分析来揭示构成这些作品的声音本质;探求他们把声学、电子理论运用于常规管弦乐器的经验成果,最终总结出频谱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