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书名所示,《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旨在以“西方文明”为整体舞台,展示音乐艺术在近三千年(自古希腊至20世纪初)的漫长历程中所扮演的戏剧性角色。由此出发,《西方文明中的音乐》将音乐置于极其广阔的“大文化”背景中,用独特的诠释性批评和富于感召力的文字表述考察了音乐如何参与、改变和塑造西方文化面貌(反过来,音乐也同时被整体社会与文化的演变所影响)的历史进程,因而获得了极高的学术威望和荣誉。 本书译者之一杨燕迪 教授曾说:“现在回过头捧读这本名著,仍每每感到,作者在勾画音乐蕴涵的精神寓意时,在倾听音乐的“文化泛音”时,其眼界之宏阔、感应之饱满、笔力之雄健、辞章之华美,都堪称“大师级别”。音乐绝不仅仅是美妙的声响,其中回荡的是时代精神的脉动、社会心理的余音和个人创见的智慧。《西方文明中
本书是“ 大剧院艺术通识课“丛书之一。 音乐评论家陈立以诗意的语言、动人的故事,带你走近音乐大师丰富的内心世界,聆听音乐 不可不听的经典之作。 在陈立深入浅出的亲切导赏下,随着触动人心的经典旋律响起,一幅幅精美的音乐画卷徐徐展开, 终拼接成一幅完整的“音乐图画”,由此你可以轻松踏入古典音乐之门。 书中配有数百幅传世画作和精美照片,随书赠送200余首世界经典名曲音频,扫码即可欣赏。图文并茂,音画交融,邀你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里赫特(Sviatoslav Richter,1915-1997)是20世纪著名钢琴家,出生于乌克兰。他以极广的演奏曲目、举重若轻的技术以及富有诗意的分句闻名。1995年,里赫特指定著名音乐纪录片导演布鲁诺·蒙桑容为其作传。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两人进行了多次对谈,他们之间的友谊与信任也与日俱增。这段交往的成果,除了获誉无数的里赫特纪录片之外,还有这本《谜:里赫特》。 本书是蒙桑容在里赫特访谈、里赫特日记的基础上整理、编著而成,包括里赫特自述和里赫特听乐笔记两大部分。《自述》是里赫特对其人生经历和钢琴家生涯的完整回顾,生动彰显了这位与众不同的钢琴家的独特人格魅力;《听乐笔记》收入1970—1995年间的里赫特日记精选,内容包括音乐会和唱片聆听记录,对音乐作品、音乐家和同时代演奏家的评价等,与《自述》形成互补,是里赫特思想和生活的
书记录了从20世纪初至今近100年的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从学堂乐歌、抗战歌曲到西北风、近些年的流行乐坛,乃至选秀等等,从音乐、人物、事件等角度生动立体的再现了百年流行音乐发展脉络,是一本集学术性与可读性的中国流行音乐史。
《爵士乐宝典》一书由美国 爵士钢琴家马克·列文著,他从70年代开始就已活跃于美国主流音乐界,与多位爵士乐坛大师级乐手同台演出,拥有极为丰富的演出和教学经验,这也成为他写作本书的深厚基础。 本书从爵士乐 基本的乐理讲起,逐渐涉及到和声、编曲等程度较高的内容。本书写作风格简洁而朴实,以浅显的语言为读者介绍相对专业的内容。同时全书配以近千个选自爵士乐唱片片断的谱例,向读者展示如何将纸面上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演奏。 本书不仅介绍了体系完整的乐理理论,还包括大量具体的练习方法。同时,书中完整例举了爵士乐手应该学习掌握的数百首乐曲曲名,以及上百张应该学习的爵士乐唱片。书中还见缝插针介绍了爵士乐的一些历史和轶事趣闻。全书洋洋洒洒近500页的篇幅,因此真可以算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爵士乐宝典”
《谷建芬新学堂歌(附光盘)(精)》是谷建芬老师晚年用自己的真情和心血,为孩子们创造出的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儿歌系列,以唐诗为主、结合汉乐府、三国、明清时代的作品,迄今已创作50首。将50首 的古诗歌谱成音符,易于孩子在优游的唱歌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乐感。该系列儿歌备受儿童喜爱。 不少歌曲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和小学生中广为传唱。
里赫特(Sviatoslav Richter,1915-1997)是20世纪著名钢琴家,出生于乌克兰。他以极广的演奏曲目、举重若轻的技术以及富有诗意的分句闻名。1995年,里赫特指定著名音乐纪录片导演布鲁诺·蒙桑容为其作传。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两人进行了多次对谈,他们之间的友谊与信任也与日俱增。这段交往的成果,除了获誉无数的里赫特纪录片之外,还有这本《谜:里赫特》。 本书是蒙桑容在里赫特访谈、里赫特日记的基础上整理、编著而成,包括里赫特自述和里赫特听乐笔记两大部分。《自述》是里赫特对其人生经历和钢琴家生涯的完整回顾,生动彰显了这位与众不同的钢琴家的独特人格魅力;《听乐笔记》收入1970—1995年间的里赫特日记精选,内容包括音乐会和唱片聆听记录,对音乐作品、音乐家和同时代演奏家的评价等,与《自述》形成互补,是里赫特思想和生活的
狄其安教授专门为西林禅寺僧众所唱诵的梵呗,记录乐谱,编印一本《中国汉传佛教常用梵呗》以流通,满足护法居士和音乐爱好者学唱提供方便。《中国汉传佛教常用梵呗(附光盘)》将是中国一本为佛教人士专门编写的梵呗曲集,选用的简谱记谱的方式将更有效地普及此书。
本书是“诺顿音乐断代史”系列丛书之一。“巴洛克”一般是用来指1580-1750年这个时期,并限定在西欧文化艺术音乐的传统中。本书试图从社会史、历史文化人类学、该时期的音乐理论、音乐风格史和历史的叙述等多个视角,对西欧所有 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期的音乐文化做一次 加全面而均衡的论述,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承上启下的巴洛克时期。
《十四家川派古琴传谱精选》,旨在继承发扬川派琴学,观其琴曲之流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承传保护为本,展示川派琴学的壮丽历史和学术传承研究价值。本书所选谱本源自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川派谱系,如清代的《稚云琴谱》(1849)、《荻灰馆琴谱》(1853)、《百瓶斋琴谱》(1856)、《天闻阁琴谱》(笔者藏有1876『一本』),民国时期的《沙堰琴编》(1942—1948),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琴曲合编本中之川派曲谱,如《古琴曲汇编》第一集(1956)、《琴学备要》(1960)、《古琴曲集》第一集(1962)、《怀园琴韵》(2006)等。
本书是“诺顿音乐断代史”系列丛书之一。“巴洛克”一般是用来指1580-1750年这个时期,并限定在西欧文化艺术音乐的传统中。本书试图从社会史、历史文化人类学、该时期的音乐理论、音乐风格史和历史的叙述等多个视角,对西欧所有 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初期的音乐文化做一次 加全面而均衡的论述,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承上启下的巴洛克时期。
《爵士乐宝典》一书由美国 爵士钢琴家马克·列文著,他从70年代开始就已活跃于美国主流音乐界,与多位爵士乐坛大师级乐手同台演出,拥有极为丰富的演出和教学经验,这也成为他写作本书的深厚基础。 本书从爵士乐 基本的乐理讲起,逐渐涉及到和声、编曲等程度较高的内容。本书写作风格简洁而朴实,以浅显的语言为读者介绍相对专业的内容。同时全书配以近千个选自爵士乐唱片片断的谱例,向读者展示如何将纸面上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演奏。 本书不仅介绍了体系完整的乐理理论,还包括大量具体的练习方法。同时,书中完整例举了爵士乐手应该学习掌握的数百首乐曲曲名,以及上百张应该学习的爵士乐唱片。书中还见缝插针介绍了爵士乐的一些历史和轶事趣闻。全书洋洋洒洒近500页的篇幅,因此真可以算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爵士乐宝典”
《中国流行音乐百年史记(套装共3册)》记录了从20世纪初至今近100年的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从学堂乐歌、抗战歌曲到西北风、近些年的流行乐坛,乃至选秀等等,从音乐、人物、事件等角度生动立体的再现了百年流行音乐发展脉络,是一本集学术性与可读性的中国流行音乐史。
......
诺顿音乐史丛书(Norton Introduction to Music History Series)系英美音乐学界的专业性新音乐断代史丛书(作者与书名见下),代表了西方学术界音乐史研究的高水平。全部系列共六本,覆盖了西方音乐史的六个重要断代。中译本总字数约350万字。翻译出版后,相信将对中国进一步深入理解西方音乐文化并加强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上海音乐学院相关专业的教授学者组成译审委员会,负责具体翻译工作的安排、组织和质量把关。翻译人员由上海音乐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组成,并联系 其他院校的翻译力量,组成具有专业水平的、可靠的翻译队伍。
本书是一本依托“八秒”合唱团成功经验的合唱训练体系。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手势技术,下篇排演技术。不论是从台下训练,还是台上实践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讲解。翻阅合唱与指挥教材,手势的图解与曲目的排练作为主要内容,对于体系化的总结传承和排练技术的体系化介绍相对欠缺,本书的撰写,填补了此方向的空白。
本书为艺术欣赏读物,兼具可读性与学术性。作者以散文的方式为大众引荐音乐理论、乐曲内涵和艺术规律。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神圣的钟声、心中的草地、闻香识酒瓶、雪山碑石记、创造者的微笑。
《论巴赫》是阿尔伯特·施韦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为音乐大师巴赫书写的一部传记。它是西方音乐研究中的巨著、经典,甚至,它是一座里程碑。迄今,它已被译成10余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 施韦泽的《论巴赫》为历代的巴赫研究者所青睐,深受专家们的好评。该书在美学理论与实践两端皆具有极高价值,为诸多巴赫研究中的晦涩地带带来曙光。作者论证了巴赫作品的来源、他的管风琴作品、受难曲和康塔塔,分析了巴赫乐思中的图像化倾向,引导人们重新调整对音乐美学的总体观念。此外,施韦泽对巴赫作品的正确演奏方法进行了推敲与讨论,尤其为该领域带来了新曙光。 《论巴赫》的出版将填补巴赫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极大空白。
《中国流行音乐百年史记(套装共3册)》记录了从20世纪初至今近100年的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从学堂乐歌、抗战歌曲到西北风、近些年的流行乐坛,乃至选秀等等,从音乐、人物、事件等角度生动立体的再现了百年流行音乐发展脉络,是一本集学术性与可读性的中国流行音乐史。
为了给热爱音乐剧的读者提供一个能够详细了解舞台音乐的平台,本书对西方音乐剧变迁史进行了线形梳理,建构出西方音乐剧发展的立体形象,并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揭示出音乐剧社会角色的变化。阐述了的纵横结合能够使读者了解音乐剧在欧美文化舞台上以及艺术变革中所承担的文化角色、社会功能及其精神实质,全书共分八个章节,分别论述了西方音乐剧的诞生、奠基、发展、成熟、变革、欧美音乐剧商业之争、欧洲音乐剧神话的建构和解构,以及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西方音乐剧的走向等。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开篇的绪论详尽而系统地归纳和整理了西方音乐剧的基本概念,历史脉络和本质特征等;结尾部分的附录还收集了许多音乐剧的相关知识和术语。从而大大完善了本书作为西方音乐剧史 指南 的功能。
本书选择了线上有声节目“小龙老师亲自音乐启蒙课”中的5部作品,由插画师为音乐、故事独家绘制而成。共5册,包含五部原创故事,音乐涉及5部西方古典音乐作品,涵盖作曲家有:贝多芬、柴科夫斯基、舒伯特、肖邦等。《小鱼的梦想》:柴科夫斯基《船歌》;《糖果世界历险记》:柴科夫斯基《花之圆舞曲》;《森林快递花栗鼠》:舒伯特《军队进行曲》;《守卫天鹅》:贝多芬《G大调小步舞曲》;《好看的烟花》:肖邦《降B大调夜曲》。
《谷建芬新学堂歌(附光盘)(精)》是谷建芬老师晚年用自己的真情和心血,为孩子们创造出的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儿歌系列,以唐诗为主、结合汉乐府、三国、明清时代的作品,迄今已创作50首。将50首 的古诗歌谱成音符,易于孩子在优游的唱歌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乐感。该系列儿歌备受儿童喜爱。 不少歌曲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和小学生中广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