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为大开本,翻阅方便,便于携带。 在内容上,本书选择了经典红歌,还有经典老电影的主题曲、插曲,以及近年来比较经典的影视歌曲和通俗歌曲,数量之多,能够满足音乐爱好者对歌曲的需求。将不同风格的歌曲分类,便于音乐爱好者的检索。
《孩子们的音阶与琶音(精选集)》由金铭真选编
这是一本关于德奥音乐史的书,在历史的维度下,这些音乐既不“严肃”也不“古典”。我们在书中关注伟大的音乐家们,他们像一个个神祇供我们膜拜,但其实也十分平凡。他们组成的历史有真实的一面,也有被构建的一面。他们的作品是不朽的,然而这些不朽不但出发于个人在大时代中不得不然的沉浮,也建立在后世不同环境下人们的投射。一个音乐家死去了,他的艺术遗产不得不被百年后的另一个艺术家诠释,而当这位百年后的艺术家死去,又继续被另一群艺术家用或者精辟,又或曲解的方式回望。在整个漫长的过程中,很能把握话语权的,正是德奥地区的艺术家,以及学者们……本书依照历史顺序,以德奥音乐家为中心,分别介绍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柏辽兹、瓦格纳、勃拉姆斯、施特劳斯、马勒、德彪西、勋伯格等众多音乐巨匠的人生经历
本书是铃木镇一教授的代表作之一,他在书中回顾了自己职业生涯中很多饶有趣味的经历,以及发现才能教育方法的过程。全书收录了八章,第一章解释了人的能力是如何发展的,第二章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孩子是如何发展成为一
音乐就在呼吸里,就在身体里,就在人生里,就在历史里。 古典音乐从来不会拒人于门外。再复杂的音符形式,只要有一些背景的准备,只要对人的某些根本际遇有所共鸣,我们就能进入作品里。在这辑随笔集中,杨照不仅仅是去赏介那些经典的音乐作品,更重要的是,他要带领我们走进那个时代,走进音乐家的人生,知晓那些让音乐变得如此有魅力的秘密,从而能更好地感受乐曲中的动人之处。 这本《呼吸》是一份明确的邀请,请大家来看看这明明广大且自由开放的音乐花园。没有围墙,有无数多条路都通往这座花园,从哪条路都进得来,进来之后,任何一条路又都会将你带往更多藏着惊喜的路。 ——杨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一部完整的李叔同音乐创作纪事 一部另辟蹊径的弘一大师传记 内附50首丰子恺手书歌谱 寻访李叔同艺术淑世之旅
本书精选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为传唱、脍炙人口的200首经典爱国歌曲。这些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包括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历次革命斗争时期的优秀红色歌曲、革命历史民歌,还收入了一些主题积极,健康向上的抒情歌曲、流行歌曲等。本书的编排构思力争做到选曲精华荟萃,独具特色。所入编的200首经典红歌,突出了“传承和弘扬红色精神”的主题,体现了思想性、民族性和艺术性。本书是红色歌曲的经典选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珍藏价值。为建国70周年献礼。
即兴伴奏,就是不用写成正规的伴奏谱,即能弹出与歌曲情绪相协调的伴奏。要求做到“快”即练习时间短,“准”即情绪抓得准,“好”即既有情绪又适合于本人的弹奏能力,伴奏效果好。 本书根据循序渐进和先易后难的原则,介绍并编排了多种伴奏手法,通过有步骤的练习,帮助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和音乐爱好者,学习和掌握“即兴伴奏”的方法、步骤和技能。同时,练习由浅入深、有易有难,也可作为高师、师专、中师“钢琴或风琴课”等不同程度的辅助教材和自学即兴伴奏的好助手。 为了达到普及的目的,特将各练习用简谱记下谱例,即使是初具音乐知识又渴望学习“即兴伴奏”者,只要按要求通过逐一的练习后,就能为自己所喜爱的歌曲配弹简易伴奏。 本书所介绍的为简谱歌曲配弹伴奏的方法、步骤和技巧,适用于钢琴和风琴,电子琴和
你喜欢古典音乐,却不知道如何挑选吗?由《纽约时报》乐评家为100张古典音乐专辑所作的经典评论,不仅是一部丰富的、悠扬的古典音乐编年史,更是实用的音乐收藏指南! 关于古典音乐,没有单一的、的、正确的演奏方式,一部的作品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诠释方式,或许有些无法引起作曲家、作品与听众之间的共鸣,而又有多少可以让我们对已经存在好几百年的作品激荡出新的体验? 对于古典音乐爱好者而言,最有趣刺激的,莫过于指挥家与演奏家为作品所表现出多样性的技巧与情感。但是每年有数以百张的古典音乐唱片发行,因此不管是新手或行家,想要发现其中,皆是一项挑战。这100篇《纽约时报》的经典乐评构成一部丰富的古典音乐编年史,更是实用性强的收藏指南,引导我们领略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柴可夫斯基等大师的音乐
这本有关摇滚乐和美国文化的杰出研究书籍于一九七五年首版时,许多书评人称它是此主题下的作品。现在,《神秘列车》的经典地位已然确立,它鼓舞了整整一代的音乐家、乐迷和作者。在这个版本中,作者修订了正文,令人不胜欢喜的资料性部分“备注与唱片目录”也经过了更新和扩充。多数读者依然会同意《滚石》杂志对《神秘列车》的评价——“或许是有史以来关于摇滚的著作”。 《神秘列车》的闪光点不胜枚举,在很多人看来,书中论述埃尔维斯的章节“普利亚特”是关于普莱斯利的众多文字中洞察力的。普莱斯利辞世后,马库斯的文章从喧哗和歇斯底里中浮现出来,成为美国文化批评的一个地标,达到了“狂喜、恐惧和理解的高峰”(《村声》杂志,弗兰克?里奇)。 通过六位艺人——先辈:罗伯特?约翰逊和“口琴”弗兰克,继承人:兰迪?
本书内容包括:关于器乐艺术的发展;乐器及乐器改良;民间乐种研究和广东音乐问题的论争等。 本册所选录的应为1900年1月1日至1969年12月31日共70年之间,在公开出版或部分内部发行的杂志、文集,以及报纸、会刊、简报中有关民族器乐的论文或文章。册中所收,涉及到60余种杂志、文集或报纸等;所列共703篇论文目录;全文精选66篇,内容提要133篇。
本书着重介绍了一批为美国民歌商业化做出重大贡献的民歌收集者、制作人、经纪人、咖啡馆老板和唱片公司经理人,如洛马克斯父子、约翰·哈蒙德、马克斯·戈登、哈里史密斯、摩西·阿施、艾伯特·格罗斯曼、乔恩·兰德、埃利奥特史密斯和戴维·格芬等。本书是写给非专业的人士看的,因此在写作上力求通俗易懂,避免有时下流行的堆砌英文和专业术语的所谓“翻译文体”,而使用中文特有的叙术方式。 本书是写给非专业的人士看的,因此在写作上力求通俗易懂,避免时下流行的堆砌英文和专业术语的所谓“翻译文体”,而使用中文特有的叙述方式。在歌词的翻译上本收也采用“意译”,力图使得译词本身也具有可读性,有时甚至不惜对原文做一些非原则性的小改动。但是,好的歌词就像诗歌,其妙处是无法翻译的。因此,本书中所有翻译过的歌词都
本书于1997年首次出版时,叫做《看不见的共和国:鲍勃·迪伦的地下录音带》。那是因为最初的美国与英国的出版商们都不喜欢我自己选定的书名:“古老而奇异的美国”(此为原书名直译。一译者);它也是本书其中一章的标题。我试图在书中寻找标题,而不是另起一个,但我也试着去遵从这样的规则:当一本书的作者最终完成书稿的时候,——毕竟是他或她要对此负责一出版商必须卖掉它,并决定书名,如果作者可以忍受的话。既然如此,我就在一张纸上写了十五到十个书名,寄给了两位出版商,结果他们俩都选择了上面那个名字。 书出版前,一切都很好。但稍后就出现了书名音节太多的问题。不够协调,言之无物,无法引人联想。结果是没有人能记住那个书名(“看不见的国度”?“看不见的音乐”?“看得见的共和国”?)一而几乎所有书评都用了“
《音乐入门》一书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除介绍了识谱、视唱、演唱演奏、歌曲创作、和声写作、乐队配器等方面的知识外,还介绍了怎样欣赏音乐、怎样欣赏交响乐、音乐的形式与结构、音乐的体裁、中国民族器乐以及中外音乐史、西方流行等方面的常识。我们希望,对音乐表演感兴趣的读者除了学好演唱、演奏知识外,能适当地了解一些音乐欣赏美学和音乐史方面的常识,这样做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而且有利于演唱、演奏技能的发挥。同样,欣赏为主要目的读者如能学会一件乐器交了解一些有关音乐表演和音乐史方面的知识,在欣赏音光的过程中感受会更深,也更容易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内涵和艺术风格。 音乐是迷人的。相信初学音乐的读者有了《音乐入门》这个向导,能愉快地步入音乐殿堂之门,并能尽情地享受音乐艺术带给您的无限欢乐,使您的生活
科学界有“诺贝尔奖”,电影界有“奥斯卡奖”,当今的世界乐坛,则有“格莱美”大奖。 “格莱美”的英文原称为“GRAMMYS”,它是由“Gramophone”(留声机)一词变异而来的,所以其奖杯亦如一架老式留声机。大奖由美国录音艺术学院和美国录音艺术协会于20世纪50年代末创立。其宗旨相当单纯,就是要表彰卓有艺术贡献的音乐人,而不论其作品的销售量和排行榜成绩。 格莱美的具体奖项涉及音乐艺术的方方面面,其主要影响是在通俗音乐领域。作为美国唱片行业的奖项,格莱美当然会打上美国文化的印记。经过40多年的发展,格莱美一年一度的颁奖已成为国际乐坛的一大盛事,世界各地的大多数音乐人都以获得此奖为荣,而获奖唱片也会在音乐爱好者中产生巨大影响。这种现象之所以会发生,不外基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大奖的公正性。格莱美奖的评选
“音乐之父”巴赫还是个写浪漫情诗的高手? “乐圣”贝多芬居然没有在晚上和冬天工作的习惯? “天才”莫扎特成名后为什么非常讨厌自己的故乡? “钢琴诗人”肖邦原来也是“孤独症患者”? …… “如果你把一位作曲家的某一首作品弹了一千遍,那位作曲家就会出现,和你聊一会儿”。作者以此打开畅想的大门,设想肖邦、贝多芬、李斯特、巴赫、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等古典音乐大师来到自己的钢琴前,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访谈。问题包括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成长经历、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等,还有同时代音乐家的一些“小八卦”。 穷、早死、独身、高冷真的是古典音乐大师的标配吗?其实并非如此!他们会为了稿酬与出版商讨价还价,会在乎自己的出场费;也追求生活品质,而非“安贫乐道的苦行僧”;也会对同行毒舌、对竞争对手冷嘲热讽……作者
本书主旨是为中国音乐美学史教学、研究提供原始资料。所选限于具有美学意义的文献,其他音乐史料概不收入。入选资料按时代先后排列,分为先秦、两汉、魏晋至隋唐、宋元明朝四部分。 本书对所选原文,前加简要介绍,后加注释、今译、附录,希望能对理解原文有所帮助。附录选收有关资料,不加注、译,意在帮助了解全文及其历史地位。 本书注释广泛吸取了前人及今人之研究成果。凡所采用,均随处注明。 本书曾作为中国古代乐论选读课教材、中国音乐美学史课教学参考资料,在中央音乐学院油印试用三年,现据油印本修订出版。
《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是跨越百年的中国音乐之旅,是一部生动的纪传体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极具知识性、学术性、故事性、普及性、可读性,让人感受独到见解,品味精彩人生,获得丰富启迪。史料、图片丰富,2张CD展示艺术家对经典作品的再现,收录李岚清部分音乐作品,更有作者亲自演唱的大师作品首次公开发布。
《曲式分析基础教程》主要介绍了分析音乐作品曲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内容包括一段、二段、三段、三部、变奏、回旋、奏鸣、回旋奏鸣等曲式,对每种曲式的分析均附有谱例。与同类书相比,《曲式分析基础教程》具有更强的概括性,通过介绍体现共同规律的曲式结构原则与最基本、最常见的曲式类型,引导读者进行举一反三的分析实践,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基本掌握曲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第二版在版的基础上着重增补了数量的20世纪作品分析例证,供学习者开阔视野。书中谱例前标有小喇叭,即提示此例同时配有音响,使教学内容更加完整。《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适用于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本、专科学生及同等学力人员和音乐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