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六朝的具体情况而言,东吴与东晋、南朝的外部对立力量有所不同。东吴与魏、汉三分天下,是汉末军阀混战的结果,因此东吴是分裂割据政权之一,但根本的文化命脉并未发生危机。东晋、南朝,则与五胡十六国及北朝相对峙。面对北方游牧部族蹂躏毁灭的巨大压力,被迫退守江南以求偏安的东晋,名义上是晋朝的延续,衣冠礼乐多取晋朝,以此体现政治文化的连续性。在少数族人占中原、北方各族持续冲突混融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南朝能够同北朝抗衡对峙,江南遂成为汉文化保存发展的重要地区。华夏文化命脉,得以较完整保存延续于江南,在南方发扬光大,并回流影响北方,这在中华文化史上极其重要。与江左文艺出现的繁荣盛况相比,北方十六国文风衰竭,可谓文化沙漠,百余年间既无卓著之文人,也无可称述之作品。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族政权逐渐走
放在我书桌上的是一部北京大学刘小龙博士的译著:列维斯·洛克伍德《贝多芬:音乐与人生》清晰、整洁的中译本。这部不久即将付梓的译著对我国音乐学界的贝多芬研究、乃至我国对整个西方音乐的研究,无疑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西方古典音乐传人中国始于上个世纪初叶,而贝多芬是最早传人中国的西方音乐家,说他是中国人接触最早、最受敬仰、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西方音乐大师,是绝不为过的(去年,中央音乐学院张乐心的博士学位论文《贝多芬在中国-20世纪贝多芬在中国(大陆)的接受问题研究》,在当代艺术接受理论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梳理和研究)。贝多芬尚在世时,针对贝多芬音乐的评论就已出现。待逝世后一百多年来西方音乐学界对贝多芬的研究,就其数量、成果和水平来说,一直居于首位,相关著作、论文浩如烟海。
本书中收录讲解了从小步舞曲、二部创意曲,到前奏曲与赋格等多首不同难易层面的巴赫键盘乐曲。对于许多音乐学习者而言,巴赫作品的经典性可谓无从替代而又历久弥新,作为最负盛名的古典音乐大师,其作品引领了无数的音乐学习者(特别是钢琴学习者)真正走入西方古典音乐之门,《十二首平均律钢琴》、《C大调二部创意曲》等经典作品一直是诸多学琴者的必习曲目。作为当今世界上巴赫音乐演奏与研究的中坚力量与代表人物,盛原将在此次“巴赫作品专场”上演奏巴赫的《C大调Applicatio BWV 994》、《G小调小步舞曲 BWV Anh. 115》、《C大调二部创意曲 BWV 772》、《A小调前奏曲与赋格BWV 895》,以及《A小调帕蒂塔第三首 BWV 827》、《行板---选自D小调奏鸣曲 BWV 964》等传世之作,相信本书演奏指南会将成为广大专业与业余钢琴学习者的一次就巴赫作品的难得的学习
本书对法国艺术歌曲进行了概述,收入了法国克洛德·德彪西、莫里斯·拉威尔、弗朗西斯·普朗克等人的艺术歌曲,包括《美丽的傍晚》、《谢赫拉萨德三首》、《田园歌》等。
本合奏曲集选用世界名曲60首,采用套谱的形式出版,共分为四册。每册收有15首合奏曲,分别为钢琴、五部弦乐;管乐有长笛、黑管、圆号、小号、长号及打击乐器,买到此套合奏曲集,人手一册,立即可以演奏,无需再重抄分谱,使用很方便。一般情况下,由十三四人组合的乐队,即使乐器配备不齐全,也可以氢此曲集演奏。由于本曲集的乐队编制比较灵活,因此它十分适用于专业乐团及艺术院校的小型管弦乐队,普通学校学生管弦乐队,各地文化宫、工厂、机关单位的业余乐队以及各大宾馆、酒店、音乐茶座乐队。 本套谱最小的组合为小提琴二人或三人,大提琴、钢琴及黑管各一人即可演奏。最理想的组合是小提琴六人,中提琴、大提琴各二人,低音提琴一人,长笛、黑管、小号、长号各一人,圆号二人,套鼓一人。注意钢琴是不可缺少的,而且是很重
曾对中国的文学和哲学过许多研究的的德国作家贝托尔特·布雷希特(1898—1956)不止一次地谈到过:哲学和艺术可以有助于减轻人类的辛劳。并不是因为科学和艺术可以使人们进入“一个更完善的世界”,也不是因为科学和艺术可以创作出与阴胡了的日常生活相对立的幻想的避风港。不,科学和艺术有助于励人类的思想理解能力。也许这本书可以起到如下作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读者表明,我们在欧洲是怎样尝试变更这些想法的。如果我们能与本书的读者建立联系,如果我们能够得知读者对本书的反应,如果我们能够对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将是宝贵的。
《低音提琴音阶与琶音》是一本较完整的低音提琴音阶实用练习,也是学生及演奏者的基础。本书由一个八度、二个八度、三个八度的音阶、琶音、三度模进及半音音阶三个部分组成。书内列及当代音阶体系的所有二十四个调,供不同程度的习琴者和演奏者使用,其中提供的组合训练,能够给学生打下扎实的演奏基础。 本书有以下特点: 一、用同一种模式编写一、二、三个八度的音阶,由浅至深,供不同程度的演奏者选用。 二、每个调的七组琶音,由五组基本琶音和减七、属七琶音按次序排列组成。 三、本书同时增添三度模进及半音音阶,其中三度模进增加了换把位的技巧练习。 四、书内选用的指法,是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在传统指法的基础上,运用了一些新的、合理的指法概念,使习琴者和演奏者在练习中可以明显地提高演奏技能。通常一条音
“音乐之父”巴赫的作品浩如烟海,几乎涉及到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他的作品中包含极为丰富的作曲技法,不论是主调技法,还是复调技法,或是两者之间的融合,在他的笔下均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层出不穷的发展。 巴赫《371首四声部众赞歌》是巴赫和声手法的精华,是古典和声的典范。大小调体系功能和声与教会调式旋律的结合,是《371》和声处理的最大特色。 本书上篇从371首众赞歌旋律的结构、调式、记谱方式以及旋律中的变化音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下篇重点围绕巴赫对《371》中教会调式旋律的和声处理——教会调式与功能和声
词的兴起,萌芽于隋唐,极盛于宋代,是一种可以歌唱的音乐文学体裁。到了南宋以后,渐渐脱离音乐,变成一种纯文字体裁。古代词谱,能够传到现在的,只有姜变夔《白石道人歌曲》的十七道旁谱还硕果仅存。后世用南北曲唱词,词谱的传承,始见于《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但《九宫》谱所收词调仅一百七十余阕,比起《碎金词谱》所收的八百余阕词调来,不啻小巫见大巫。《碎金词谱》是传承用南北曲唱词的重要典籍,可异现在已很少有人知道有这部词谱。我今选择(从工尺谱译为简谱)书中歌唱唐宋以来著名厨房和少量唐诗与元曲的95个曲调,按词作者的年代先后排列,取名《请君试唱前朝曲》,以贡献于读者之前。刘禹锡的《杨柳枝词》有“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之句。我基于“温故知新”和“推陈出新”的观点,认为“请君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