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权教合唱指挥(修订版)》是一本教程,教程的着重点除了它的系统性,循序性外,还必须注重它的实用性。指挥是动态的表演艺术,用静态的文字、图片教学很难让学生看懂、掌握。初学指挥者常常是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来得到领悟的。《陈国权教合唱指挥(修订版)》的一个突出优势是附有两张配套的DVD光碟。一张是《合唱指挥教程》本文的讲解,本文讲解的这张DVD的制作,是由作者用遥控自拍而成,边讲解边用动作说明谱例,相信它比仅用文字解说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揣摩指挥的各个要领。
本书打破传统理论知识和识谱教学的局限,以儿童心理为切入点,采用儿童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编写。比如把音符比作七个小仙女,把全音符比作肥皂泡泡,把四分音符比作一颗小樱桃……这种教学形式对于儿童来说,不会因为枯燥乏味的理论而丧失学习热情。本书不仅便于儿童对乐谱理论的理解与贯通,同时也赋予了乐谱理论学习新的价值,既能很好地解决儿童难懂乐理、机械识谱等实际困难,又能让儿童在欢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同时,为漫漫的学琴、学唱之路打下基础。
本书是一部全面阐述指挥艺术的理论专著,是针对工作在线的年轻专业指挥或非职业乐团的乐队指挥而编写的一部专业性与普及性兼备的指挥理论著作。全书共分七章,主要介绍了指挥艺术中乐曲的排练及其准备,指挥艺术与音乐情绪的启发,指挥艺术风格等内容。
本书是一部全面阐述指挥艺术的理论专著,凝聚了作者50余年指挥经历中的丰富经验、体会和感悟,是针对工作在线的年轻专业指挥或非职业乐团的乐队指挥而编写的一部专业性与普及性兼备的指挥理论著作。 本书除了介绍指挥艺术基础知识以外,更可贵的是作者本人将其漫长指挥生涯中的感悟进行了理论化的总结并有一些性的新理念。书中还针对乐队在排练中所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提出了适当的处理方案。这些对于一名乐队指挥的学习、成长和提升专业素养,甚至一个乐队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音乐永远是一种艺术——在创作中,在表演中,甚至在其历史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它都不是一门科学。在艺术中,与在政治中乃是一样的。正如全体的“自由”便不是真正的自由,所以,“所有人的艺术便不是艺术”了。与现行的教学方法相比我的概念使音乐艺术显得简明得多。然而,这种简明性并不表现在表面上。所以,从表面上看去,它一点也不简单。所有的事物,如果只看其表面的,都必然是混乱的,而且总是很复杂的。
自古以来,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歌唱着。把歌唱作为抒发人们感情的手段,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长。 靠人声直接演唱的歌曲,是音乐艺术的品种之一,是文学和音乐的结合。作为文学的歌词,作为音乐的旋律,二者相辅相咸,相得益彰,共同完成着艺术形象的塑造和内心情感抒发的任务。 歌曲,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同时,由于“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见先秦《乐记》),又使其成为与时代联系的艺术品种。 好的歌曲,首先要有好的歌词。因为在一般的情况下,歌词是歌曲旋律写作的基础。只有那些意境深邃、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声诗并著”(见李清照《词论》),既有诗的素质,又有歌的性能的“能唱的诗”,才能引发曲作者的创作欲望,激起曲作者的创作热情,挖掘出心中美的旋律。所以,好的歌词应该既可以同旋律结合成为一首好的歌曲
本书中关于著名指挥大师的内容有:与卡拉扬齐肩;与生俱来的指挥天才;才华横溢的指挥家;现代音乐的急先锋;奉行实用主义;从瑞士走向世界的迪图瓦;与克利夫兰交响乐团迟到的姻缘;崇尚至高的古典风格;贝多芬的代言人;荷兰音乐的骄傲;再造“基洛夫之声”指挥;20世纪的指挥帝王;“音乐使我癫狂”;大都会歌剧院的风云人物;抱着大提琴当指挥;再造纽约爱乐的德国指挥家;从指挥神童成长起来的;“不寻常的、敏感的音乐家”;正在向事业攀登的指挥家;把钢琴和指挥视为同等重要的指挥家……另外还有乐团和唱片等相关内容。
本书内容是由浅到深的学习,从具备作曲的条件,到理论的开始,作曲技法比如唱一首歌曲,你会发现它的基本形态结构是有规律的。有的歌曲的段落在视觉上前后是对称的(偶数个段落),这个是作曲讲究的"对称统一的美感
作为流行音乐理论中核心课程之一的编曲,我们认为,它既不是古典音乐体系中配器法在流行音乐领域中简单的复制与模仿,也不是狭隘的电声乐队配器。通过对现代流行音乐配器的分析与总结,并借鉴古典音乐配器的若干法则,我们试图建立一种更适合流行音乐特点的配齐方法,即模块化的配器方法,而模块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书中所提到的“织体”。本书的布局谋篇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核心内容在于第二部分“编曲原理”中对于模块织体构建的理论阐述。而为了能在实际的音乐配器中有更具体的指导,我们在第三部分则着重介绍了各种具体流行音乐风格的特点,并在音色选用、音型、节奏型等方面做出编曲的示范操作。
本书主要从“歌曲写作”和“歌词写作”两方面对流行歌曲的创作技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鉴于歌曲创作的不定性和多样化,书中的内容都是以知识点为中心,通过作品分析来验证常见的创作规律,如“旋律线的进行大致有几种,然后分别列举作品:节奏型的布局大致有几种,然后分别列举作品”等,从而减少公式化的教条理论。因此在学习中,大家要通过对每一个知识点的了解、思考,然后再“消化”,这样才能够将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去。“歌词写作部分”的内容主要以归纳流行歌词的普遍现象为主,以流行歌词最常见的创作规律为参考,通过作品的举例来验证这些现象和规律。因此在学习中不要死记单一的方法,应该学会借鉴、融合,必要时还要大胆突破。 本书适合歌手、乐手、创作人、制作人、录音师、DJ、编辑、教师及学生阅读使用。
这本《国际乐坛上的名门望族:30位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与他们的音乐家族》是针对现当代世界乐坛上诸多鼎鼎大名的音乐世家所做的梳理和介绍。作者夏宏长期浸润音乐,资讯丰富,视野开阔,他选取家族传统这一独特视角来切入音乐和音乐生活,所论及的人物大多是乐迷和业界所熟知的音乐家和他(她)们的家人,这不仅有效地丰富了我们对音乐的认知,也让我们从一个另类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音乐。此书主要集中描写和勾画活跃在20世纪中的音乐表演家和作曲家,在展现他们各自家族环境和音乐活动的同时,也让20世纪的文化和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一展开在读者面前。随着书中行文,那些在乐坛上似为人所知、但往往又只有一知半解的众多名字似真正有了活的生命,他(她)们的悲欢离合、音乐境遇,甚至奇闻轶事,因有家庭的纽带串联,更显生动与逼真
自古以来,人们无时无刻不在歌唱着。把歌唱作为抒发人们感情的手段,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长。 靠人声直接演唱的歌曲,是音乐艺术的品种之一,是文学和音乐的结合。作为文学的歌词,作为音乐的旋律,二者相辅相咸,相得益彰,共同完成着艺术形象的塑造和内心情感抒发的任务。 歌曲,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同时,由于“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见先秦《乐记》),又使其成为与时代联系的艺术品种。 好的歌曲,首先要有好的歌词。因为在一般的情况下,歌词是歌曲旋律写作的基础。只有那些意境深邃、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声诗并著”(见李清照《词论》),既有诗的素质,又有歌的性能的“能唱的诗”,才能引发曲作者的创作欲望,激起曲作者的创作热情,挖掘出心中美的旋律。所以,好的歌词应该既可以同旋律结合成为一首好的歌曲
本教材谱例的绝大部分,均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祖国万岁》――建国50年歌曲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歌声中的20世纪》――百年中国歌曲精选。一是笔者自以为上述歌集所编入的曲目有代表性、有品位;二是可方便学子们学习使用,故请将上述两书作为辅助教材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