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琴之路:小提琴教程3调性加变化音练习》主要内容包括:无升降号调加变化音、一个长号调加变化音、两个升号调加变化音、三个长号调加变化音、一个降号调加变化音、两个降号调加变化音、三个降号调加变化。
《新学琴之路·小提琴教程4:技术练习》主要包括平弓、雄伟的山(满全弓训练)、半弓练习曲(中1/2弓、下半弓、上半弓)、满江红(全弓和半弓)、行进的前奏曲、消遣、的进行曲、垫子舞、庄严的时刻、音乐会二重奏、分弓换弦等内容。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俄罗斯、我的莫斯科、遥远的地方、夜莺、海港之夜、友谊圆舞曲、有谁知道他、卡秋莎、小路、我们举杯等。
在浩如烟海的小提琴曲中有着不计其数的经典小品。本书选编的小品都是世界名曲,经小提琴演奏家和著名作家用通俗手法改编,乐曲更加精益求精,成为演不衰保留曲目。本书配有示范版CD一张,独春谱、伴奏谱各一份。
《民乐低音提琴考级曲集》编进了大量的中国乐曲和题例,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是参加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低音提琴演奏员的考级曲集,同时也是准备参加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低音提琴学生的极好。
《海菲兹改编小品&华彩(原版引进)》这本集子收录的作品地体现了海菲兹的风格。熟悉大师的天才,以及在唱片中听过他本人演奏这些作品的小提琴家们,会乐于演奏这些作品。海菲兹——这位现代小提琴演奏之父,对现今几乎每个小提琴演奏者都具有无可比拟的影响力。通过本书,你将强烈地感受到大师的个人魅力和音乐才能透过乐谱而散发出来。
1775年10月间,莫扎特在完成了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七周后,又创作了这首协奏曲。尽管两首协奏曲创作的时间如此靠近,但是莫扎特的创作手法却与前大不相同。在这首协奏曲中,独奏小提琴的个性更加突出,乐队则更为单纯,第三协奏曲中的“对话”几乎听不到了。然而莫扎特风格依然,全曲散发出浓郁的法国芬芳。也许是第一乐章主题的缘故,这首协奏曲有时也被称为“军队”协奏曲。第一乐章:D大调,快板。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乐队就以全奏展示出号角般的主题旋律,小提琴独奏出现时再次在高音区奏出这一嘹亮的主题。有趣的是,当乐曲进行到再现部时,却再也没有出现这一主题旋律,这是莫扎特独具匠心之处,它不仅给期待中的听众以惊讶和诧异,也使得音乐的进行更加紧凑。第二乐章:A大调,如歌的行板,旋律优美。随着柔美的旋律的出现,莫扎
萨拉萨蒂(Sarasate,Pablo 1844~1908),西班牙小提琴家、作曲家。幼年时即学习小提琴,十岁登台演奏。1856年入巴黎音乐学院深造,毕业后在欧美各地巡回演出并大受欢迎。其演奏技艺精湛,音色甜美纯净,因而它被后人称为“帕格尼尼再世”。与他同一时代的著名作曲家如布鲁赫、圣-桑、维尼亚夫斯基、德沃夏克等人都曾创作小提琴作品题献给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独奏曲和协奏曲,大大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力。代表作品为小提琴独奏曲《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赛之歌》)、《卡门主题幻想曲》、《阿拉贡霍塔》等。
练小全、魏景文两位老师,从80多位作曲家、小提琴家的作品,选编了各种风格、各种题材的乐曲100首(分六册出版)。全书考级的、比赛的、音乐会的、教学的常用曲目,基本上包括其中,这些作品既有老一代作曲家、小提琴家的,也有新一代青年作曲家、小提琴家的,内容十分丰富,上目前介绍中国小提琴作品最丰富,是日前介绍中国小提琴作品最多、最集中的一套作品集。该作品集的出版,不仅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同时对中国作品的创作、教学和演出,将会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作品的推广工作,做了一件好事。这套作品集有它显著的特色:其一,“全”它收集了我国20世纪几乎所有重要、有代表性的作品,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马思聪、桑桐等人的作品,至80年代周龙等人的作品,以及钟信明在2001年创作的提琴浪漫曲《茶山春》,作品集所收乐曲的时间几乎
本书收录了作者改编于上世纪70年代的9首小提琴作品,为小提琴独奏(钢琴伴奏)曲集,这些作品均属群众耳熟能详的经典乐曲,已屡次在各种音乐会上演奏,并已出版多个版本的音像,为听众所喜爱。现本乐谱首次出版,总谱带分谱以及附CD一张,实为一本弥足珍贵的小提琴乐谱集。作品分别有《金色的炉台》、《苗岭的早晨》、《鼓与歌》、《恩情》、《恋歌》、《我爱我的台湾》、《刀舞》、《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打虎上山》。
编写这套曲集,作者有如下设想:1,以自然手形为少儿学习小提琴的基本出发点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安排区级的进程。2,将训练左手手形变化、弓形变化、节奏变化、把位练习和学习调性、曲式结构、乐曲风格紧密地结合在联系在一起。3,作者对每首乐曲都附有文字说明,将乐曲间接及演奏要求一一列上。4,加强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启发他们对音乐形象进行联想。5,本套曲集是以调性、把位的变化进程为桥梁,由浅入深的将左手手指按自然手形在指板上排列,主要侧重各种手形来训练左手手指及手腕、手肘在四条弦上横向动手,也就是建立把位观念。小提琴演奏在技术、技巧上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尤其是音准。对音准的训练必须是从小打好基础。音准的训练绝非只在练耳上下功夫,我年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而应从“视觉音准”(看得见)、“触觉音准”(摸
《中外抒情小提琴名曲精选(2小提琴独奏谱)》主要收录:思乡曲、延水谣、海滨音诗、山歌、庆丰收、舞曲(三)、苗岭的早晨、黎家代表上北京、壮锦献给毛主席、金色的炉台、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红军哥哥回来了(陕北音乐风格)、小步舞曲、小夜曲、旋律等22首小提琴独奏曲。
有史以来,人类制作了各种各样的乐器,而其中人们喜爱的乐器之一是小提琴。这是因为小提琴的声音与人声最接近,其声音所具有魅力是世间其他物品所有的。大师所制作的小提琴,其本身就是一件的作品,由于其高超的技艺,使作品充满了神秘感。其他任何一种乐器都没有像小提琴那样能诉说人类的心声。此外,也没有一种乐器像小提琴那样有那么多的传说。我们听到有关古代名琴的各种故事,孜孜不倦地探索着小提琴的神秘。本书的目的就是介绍小提琴是如何制作的,由哪些名师制作的,有哪些故事。
本书是为小提琴初学者学习音阶而打造的入门教程,也是日本经典的音阶教学课本。本书作者山冈耕筰是日本东京艺术名誉教授,拥有着多年的小提琴教学经验,对小提琴音阶教学有着独到的见解。本书分为5个部分,部分讲解了4种基本指型和混合指型,第2~4部分分别讲解了把位、第2把位和第3把位的音阶练习,第5部分讲解了第4把位和第5把位的音阶练习。本书将音阶练习中用到的指型加以总结,并用图解的形式进行展示。每个练习标注了详细的指法标记,可以让初学者更加简单高效地进行音阶练习。本书适合小提琴初学者阅读和使用,也可以作为音乐培训学校的使用。
斯特拉文斯基(1882.06.17—1971.04.06)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鲍姆,1910年因创作芭蕾舞剧《火鸟》的音乐而一举成名,1914年移居瑞士,1940年移居美国,并于1945年加入美国籍。他在音乐中的贡献是指出了一个新的音乐概念,其中涉及不断变化的节奏、节拍上的不平衡、卓绝的独辟蹊径的配器法、以及极不协合的和弦,其对二十世纪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畅销欧美的小提琴基础教材:快乐小提琴教程(1)》里都是一些在第一把位用最基本的手型(即2、3指之间是半音关系)演奏的乐曲。其中包含了一些基本弓法和基本节奏的学习。为了避免同学们的左手在演奏第一把位时变僵硬,我们首先穿插了一些泛音和换把演奏的练习,这些练习就像游戏一样,学生们可以通过聆听去领会,同时能够激起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学习小提琴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去学习小提琴,这些练习对初学者的放松状态有很大的益处!
王连三先生是我国的大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王连三教授是中国大提琴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于20世纪50年代从香港回到祖国大陆,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从海外回归的专家学者之一。回归后他在中央音乐学院任大提琴教授,并且参与音乐学院附中的筹建工作。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任职期间,他积极制定大提琴专业教学大纲、编写,并指导学生,为新中国的大提琴事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王连三先生作为中国大提琴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不仅在教学方面取得了成就,而且在编写工作方面卓有成效。王连三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创作了许多中国风格的大提琴作品,为大提琴这件西洋乐器披上了一件“中国外衣”。他的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部分是有中国民族民间特色的大提琴曲,体裁有协奏曲、组曲、重奏曲等;另一部分则是大提琴练习